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缺陷

所属栏目:畜牧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7-08-17 14:36 热度:

   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技术、高门槛、高风险的动物保健品支柱行业,有较高的投资收益。伴随行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畜牧兽医科学

  《畜牧兽医科学》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管的国家级学术杂志,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我国畜牧兽医行业的新动态、畜牧兽医科研成果,以及畜牧养殖、生产实践、临床案例、遗传育种和疫病防制等内容。本刊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兼顾科学技术普及与提高。主要栏目:试验研究、综述与专论、畜禽养殖科学、兽医临床科学、防疫与检疫、动物保健、饲料与牧草开发、畜牧经济,科技成果简报等。

  兽用生物制品是一类特殊动物保健品,是控制和消灭畜禽传染病,保障动物及人类健康的重要武器之一。近年来,特别是自2006年我国全面强制实施兽药GMP以来,我国的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行业生产经营环境逐步规范,兽用生物制品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加,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产销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为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控,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伴随着行业整体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依然存在[1-2]。该文笔者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供需不平衡,产能过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由于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是一个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高回报的动物保健品支柱行业,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特别是前几年)。因此,近年来行业内外均有大量资金向兽用生物制品行业聚集,生产企业与车间激增,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造成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过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兽药GMP认证的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就有70多家,且还有新企业在不断增加,一些老企业也还在不断的进行改扩建项目建设。目前全国这70多家生产企业总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4 000亿~5 000亿羽(头)份(mL),而根据市场估算,当前国内市场总容量约1 800亿~2 000亿羽(头)份(mL),可见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远远大于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这就不可避免的会造成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的出现。特别是在2009年全球性的金融经济危机后,我国的养殖行业持续低迷,至今未见明显回暖趋势,而为其服务的兽用生物制品行业也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除生产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的定点生产企业和近几年引进新产品、研发工作做得较好的企业外,很多企业都存在着不能满负荷生产的问题,甚至一些企业、车间在GMP验收后就处于半停产状态。此外,企业的生产量虽然不断扩大,但批次较多、批量偏小,造成生产及检验成本偏高及批次间的质量差异较大。

  2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间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

  我国兽用品种类别较为齐全,国家批准的新品种不断增加,品种覆盖禽类、猪类,还有部分牛羊及宠物、鱼类等。我国目前已有兽用生物制品达400多种,还有些新生物制品在研制或报批中。但在有市场前景的品种中,各企业间品种重复性高,一些常规产品全国有几十家企业都在生产,企业生产利润较低,但不生产又会失去市场,造成企业处于两难境地。企业间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服务与价格战,而一些企业往往会选择价格战,诸如优惠的政策、大幅的返利、花哨的包装等等,结果造成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较低。

  3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现今已进入兽药GMP后时代,对兽用生产企业来讲,已经不再是如何通过兽药GMP的问题,而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如何把握兽药GMP的实质进行生产经营的问题。自国家强制实施兽药GMP以来,各生产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在动态实施兽药GMP的过程中还应不断加强。一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未经有效验证即更改工艺、擅自更改硬件设施、质量检验项目不全、未经批签发提前销售的现象时有发生。目前部分企业已经进入GMP 5年复验阶段,现行兽药GMP验收标准又有了进一步的细化与提高,企业自身的GMP管理水平还同国家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的GMP管理水平,正确把握兽药GMP实质,切实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是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应逐步引入CGMP(Current 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s)理念,提高GMP运行的水平与质量。

  4产品研发水平不高,研发速度跟不上疫病流行趋势

  目前,我国兽用生物制品总体研究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弱[3]。研究开发的新制品多为仿制品或工艺改进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很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批准的兽用新生物制品中,常规产品占多数,疫苗种类不齐全,经济动物用生物制品基本为空白。常规产品大量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产品滞销。另外,由于兽用生物制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新产品的研发往往跟不上疫病的流行趋势。

  随着抗原浓缩技术等新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应用,新产品中一针防多病的多联高效灭活疫苗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市场需求。但不断提高的浓缩倍数也造成了产品成本的攀升,而价格的提升空间又极其有限,提高质量还是利润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痛苦的选择。因此,笔者认为在发展浓缩技术的前提下,如何努力提高单位体积的抗原含量是更值得研究的问题。

  灵敏、快速、特异、操作简便的商品化诊断试剂严重缺乏。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急需开发诊断制品类产品,但在研发的新品种当中,报批的诊断制剂相对较少。笔者认为主要是该类产品市场需求量相对较低,但生产要求和技术含量却更高,且在应用中往往还需要配套较昂贵的检测设备等原因造成的。如果我国兽医诊疗水平(特别是基层兽医站的实验室诊疗水平)能够提高,此类产品也会像预防类制品一样得到较快的发展。

  现今研发的预防类新产品当中,灭活疫苗占大多数,针对新疫病或老疫病的新型弱毒株疫苗相对较少。像猪瘟兔化弱毒这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弱毒疫苗基本没有。一直被专家看好的基因工程类新型疫苗进入市场的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还在实验阶段,甚至有些已经成为“烂尾楼”工程。

  此外,新型佐剂、免疫增强剂、活疫苗耐热保护剂等的研究开发也比较薄弱,这也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与国外产品存在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国产产品在进口产品面前仅有价格优势而无质量优势。对于活疫苗的耐热保护剂类新品种,国家也批准了几个耐热保护剂新品种,但由于一些生产原料的非国产化而不具备价格优势,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这些产品在市场上的认知程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5原辅材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依然是影响兽用生物制品质量的严重问题之一

  目前活疫苗的外源因子污染、灭活疫苗的内毒素、传代细胞类产品的支原体污染是我国兽用生物制品的通病。

  按照国际标准,所有禽用活疫苗及其种毒制备、检验所用的鸡、鸡胚必须符合SPF级标准。用SPF鸡胚生产的疫苗不会携带特定的外源因子,避免了外源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的干扰,疫苗的纯净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保障,能够达到有效控制禽类疫病的目的[4]。据统计,我国2006年的SPF鸡胚的生产能力约为1 200万个,而禽用活疫苗全部使用SPF胚制造。保守估计每年需要SPF鸡胚2 200万个(估计现今活疫苗生产用鸡胚约需要3 000万个,甚至更多),之间缺口显而易见。因此,全国生产的SPF鸡胚只能满足禽用疫苗种毒的制备和部分禽用活疫苗的生产与检验,相当一部分禽用活疫苗仍然采用非SPF鸡胚来制备。SPF疫苗的生产面临原材料不足的瓶颈问题,且由于受到我国实验动物水平的限制,现有SPF鸡群的质量也值得商榷。由于SPF鸡胚的不足,国内市场上的禽用活疫苗就只能是SPF疫苗和非SPF疫苗同时存在。生产企业都在宣传自己生产的疫苗是SPF胚生产疫苗,而真正的SPF疫苗在非SPF疫苗的价格优势面前显得非常无奈,这也是一些种鸡场不愿意用国产活疫苗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家正在通过加强外源病毒、支原体等的检测力度等方式加强此方面的监管,估计未来的几年内会有较大幅度的好转。

  兽用生物制品的生产还须用血清、胰酶及牛血清白蛋白等,这些原材料具有生物活性,其生物安全较难控制。对于牛源血清、细胞,不应被牛腹泻黏膜病病毒、猪圆环病毒、细小病毒等外源病毒污染。

  此外,非生物源材料中的注射用白油和乳化剂是生产灭活疫苗的主要原材料。国产白油价格相对较低,但其稠环芳烃、易碳化物及杂质等含量较高,配制的灭活疫苗(油包水)往往粘稠度较大,造成注射困难,产品稳定性差、毒副反应较强(过敏),引起注射部位红肿、化脓等现象,甚至影响到食品安全。国产白油即使满足《兽药典》标准,也很难满足生产高品质产品的需要。进口白油质量较好,但价格昂贵,且即使进口白油,不同公司及批号产品有时也存在较大质量差异。

  6国家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应进一步加强对生产与流通的管理

  自我国实施强制兽药GMP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通过加强抽样检测、驻厂监督等多种形式加强监管,保障了重大动物疫病的防疫需要。这些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定点生产企业也因为珍惜生产资质基本能做到严格按照兽药GMP及相关国家法规组织生产和经营。但限于人力等原因,国家对非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的监管稍嫌薄弱。个别企业违反GMP及国家法规要求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甚至个别企业和非生物制品生产单位存在制假售假现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出现了公司化运作的经销企业,采取租借生产证号、文号,挂靠正轨生产企业等形式,甚至采用假生产文号等形式,严重损害了消费者、正规企业利益,扰乱了行业秩序。

  随着《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及经营权的放开,鱼龙混杂的现象也随之而来,很难说清我国到底有多少企业和个人在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特别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无视国家法规,进行制假贩假活动。有些假疫苗的包装相当精良,即使生产企业人员不经过仔细甄别也难以区分,这些都给正规守法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不法分子的隐蔽性和随意性,加之一些地区地方保护严重,企业打假困难重重,国家相关部门打假力量不足,净化和整顿流通领域的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7参考文献

  [1] 宋桂才,赵保华,赵阳.我国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J].兽用市场指南,2009(3):5-6.

  [2] 赵金旺.兽药后GMP时代兽用生物制品行业发展趋势与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J].中国禽业导刊,2008(7):28-30.

  [3] 牟旭东.兽用生物制品行业报告[J].经济咨询,2004(4):18-23.

  [4] 齐娜,孙凯.浅谈兽用生物制品的生物安全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0(4):214.

文章标题:兽用生物制品行业的缺陷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xumu/3631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