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促进农业经济随之增长。但在环境制约下,农业经济普遍存在增长缓慢的问题。另外,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使得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日渐匮乏、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目标,就要全面掌握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优化和改革,从而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国民经济稳定上涨[1]。
1农业经济现状
我国国民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呈现持续、快速上涨趋势。但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分支——农业经济,其发展速度却不尽人意。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逐渐由传统粗放式、分散式生产模式转变为集约式、精确式生产模式。但受农民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传统农业生产习惯根深蒂固等因素影响,导致生产模式转变过程十分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另外,我国农业生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在生产技术、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方面均呈现落后状态,使得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中的占有率较低,这也是影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党中央给予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包括绿色生产技术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想要实现持续增长目标[2],就要将物资、耕地、劳动、财政补贴以及科学技术有机融合,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常见原因
2.1资源条件不足
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资源条件好坏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情况。具体来说,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可以归纳为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使得各地区资源分布状况不尽相同,这也导致部分地区存在地形不良、土壤贫瘠、耕地面积不足等问题,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另外,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向老龄化趋势发展,年轻劳动力严重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和改革创新需求,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3]。除此之外,资金投入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农业生产资金来源越广,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越来越高,为了降低自身风险,银行不断提高农业贷款利率,导致农业贷款难度随之增加,为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2粮食消费不合理
消费对于农业发展而言,既有推动作用,也有制约作用。具体来说,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人口基数逐渐增加,促进经济市场粮食需求量随之提升,由于一些粮食作物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所以反季销售市场存在供应不足情况,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囤积粮食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不法分子通过哄抬粮食价格获取经济利益,导致粮食市场混乱,给广大群众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粮食价格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收入,由于农民消费意识淡薄,习惯将生产所获资金存入银行,使得经济市场消费链断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人们收入的增加,促进其需求不断上升,导致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问题愈加严重,重新分配农业资源迫在眉睫。
2.3农业出口贸易不科学
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近年来在农业出口贸易方面获取了大量资金,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国在农业出口贸易方面,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量,导致农产品出口单一。想要进一步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目标,需要改善依赖他国的不良局面。
2.4制度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国党中央给予农业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农民免税、财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农业改革的同时必然会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由于相关制度并没有涉及到这些问题,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4]。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3.1改善资源条件不足问题
上文提到,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等因素制约,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解决:第一,针对自然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前提,只有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才能够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农村污染问题愈加严峻,导致耕地面积严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广大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使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农机设备,同时推行生物肥料、低残留农药和绿色病虫害防范技术,为改善农村自然环境奠定基础,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第二,针对人力资源。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政策,引导农村青壮年留在农村开展经济建设,或者大力推广现代化农机设备,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代替传统人力生产方式,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现象[5]。第三,针对资金资源。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给予农民相应财政补贴基础上,结合季节变化为农民提供一些肥料、种子补助。同时,还应强化农村基础工程建设水平,为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3.2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由于农民群众消费意识不强,所以习惯将客观收入存入银行。虽然这种方式对增加农民个人收入而言有积极意义,但从总体角度来看,因综合消费水平过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落后状态。这就需要转变农民消费思想,在满足农民增收需求的同时切实解决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想要满足这一需求,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措施干预农村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3加大农产品贸易出口量
为了满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我国需要改善农产品出口单一、依赖他国等问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可以在贸易出口过程中增加一些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要保证这些农副产品具有中国特色,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加中国农作物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有利于增加国际间的贸易交流,使我国与其他国家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为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使农业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另外,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这也是吸引更多国家进口国内农产品的重要保障。
3.4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是农业生产执行者,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主体,想要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就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农业知识宣讲会、农业生产交流会等方式,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使农民群众了解新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并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农村当地建立图书馆,为农民群众丰富头脑、开拓视野提供平台。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方式,定时向农民群众推送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关信息,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6]。
3.5实施机械化生产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先进农业生产设备应运而生。例如:在农作物播种过程中,采用机械化播种机不仅能够提高播种效率,还能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同时作物播种深度和密度也可以得到合理控制,这对于提高农作物质量、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但现阶段,仍然有很多地区受经济等因素制约,沿用传统耕作方式,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地区生产需求,推广与当地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机设备,并为农民群众提供正确指导,如此才能够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增长。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受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农业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希望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作者:孙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