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地区由于其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其农业生产和经济模式都区别于平原地区,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当地居民的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本文以豫西山区为例分析了山区居民的收入的影响因素。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宣传、交流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农业科研经济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的理论、思路、措施、方法与经验为重点,着重刊登农业科研经济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报导农业科研经济管理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办刊宗旨“突出实践,致力于理论创新”的理念,博采众长,广纳言论,形成了独有的“开启思路,广布经验,引领实践,构建理论”的特色。
1豫西山区居民的收入来源
由于豫西山区的耕地资源少,且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居民迫于生存的压力,从事务工或者兼业活动的人数较多,据调查,有71.67%的农户家庭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均在外有务工或兼业,尤其是在林木、矿产资源丰富的村域,农户兼业、务工条件优越,收入较高,例如利用当地的林木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或是在当地的煤矿、水泥厂、石料厂务工等。即居民的收入来源除了从事农业基本生产获得收入外,还有3类获得收入的来源:第1类是在附近城镇务工,该部分居民因从事的行业不同,其获得的收入也有很大差别;第2类是种植经济作物,但受到土地面积和种植条件的的限制;第3类是外出务工。要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消减区域间、农户间的收入差距需要对该地区居民的收入情况作进一步研究,为该地区居民提出增收建议。
2豫西山区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众多学者的研究观点和相关文献的分析概述,影响居民收入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一是要素禀赋与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地理环境要素、人力资本要素、气候条件因素等。二是结构性因素。农业生产结构、农区经济结构、农民的收入组成结构等。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水利条件、交通运输条件、通讯设施、教育医疗等。四是政策性因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补贴、农村信贷等[2]。
2.1数据的获得
此次调查选取了豫西山区的6个村庄,各地到最近县城的距离各不相同,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实地入户调查66位农户,由户主现场填写问卷表格,回答相关问题。所有调查问卷、表格均由当事人复核确认,使其具备更高真实性。同时进行关键信息人访谈,从总体上了解山区居民的一般情况。
2.2设置变量及变量解释
借鉴李小建[3]研究所选变量因子,对照以上影响居民收入的4个因素对豫西山区居民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参考资料的介绍,从中选取7个指标作为自变量,1个指标为因变量。具体介绍如下:选家庭人均纯收入(Y)标志家庭经济情况;7个反映影响因素的指标:家庭拥有土地面积(X1),家庭种植作物面积比例(X2),家庭劳动力数量(X3),户主受教育水平(X4),人均电话拥有数量(X5),家庭人均务工或兼业总时长(X6),人均获财政支出(X7),C为常数。因所调查6个村庄的样本农户均生活在豫西山区,属河南省渑池县,因此居住地的地形默认为均质,且暂不作考虑。
2.3最小二乘法回归
根据调查得到的60个样本数据,利用Eviews6.0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回归,得到的回归结果见表3。回归结果显示DW=1.59,F统计量=22.99,F统计量的概率值P=0.0000,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不存在显着自相关,线性关系成立。
2.4回归结果分析
要素收益率的区域间差异对农民收入有很大影响[4]。从回归结果的系数可以看出,所选因素均对居民收入有正向影响,具体分析如下:首先,在1%的显着性水平下户主受教育水平对居民收入的影响最大,户主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居民家庭的收入增加越快。这主要是因为受教育水平高的居民其观念能够跟的上时代,对教育的作用认识正确,对农业新技术、新科技、新知识的接收应用能力强。其次,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对收入有较大影响的是人均务工或兼业时长。一般情况下务工时间越久,获得的收入也就越多。同时也能了解到务工或兼业的领域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也会对收入有很大的影响。其他各因素影响程度的显着性水平均在10%以外,认为影响不显着。耕地是农业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发展种植业的物质基础,其面积大小是影响农户收入大小的重要因素[5]。在自然条件缺乏优势的地区,增加土地面积对增加居民收入的作用是微小的。豫西山区土地条件较差,用来种植树木的耕地收益几乎为0,当地政府规定不能私自砍伐自家山地上的林木,而对种植树木的补贴也时有时无,因此在豫西山区增加土地面积,对一部分农户来说并不能增加收入。劳动力有着2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为家庭创造收入积累了人力;另一方面不参加外出务工的家庭劳动力造成了人力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浪费。家庭电话拥有量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民收入情况一般收入高的家庭电话拥有量高,获取信息的能力的速度快,对信息的反应和处理速度快,有助于及时迅速找到增加收入的途径。人均获得补贴主要是最低生活保障补贴、修建水库的迁居补贴。因补贴的额度和范围较小,因此对豫西山区居民收入的总体影响不明显,但是对单个低收入家庭的影响还是很显着的。
3豫西山区居民增加收入的对策
长期以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重工轻农思想,必须彻底改变该种思想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并要切实把农业放在整个区域以及国家发展工作的首位。就“三农”发展本身而言,须跳出就农业论农业的思维定势,要把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进步等问题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整体系统中来安排。同时,还要遵循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进行大力转变,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不断提高,满足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需要。
3.1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长久以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题一直定位于结构调整,结构调整也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豫西山区以种植业为主的居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选择。因此,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豫西地区的政府等相关部门要立足于我国的市场经济,重视市场导向,指导山区农户居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并宣传、号召山区居民依靠现代科技,向农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前进,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指导农民管理市场,还可以根据区位特色转变经营方向。
3.2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建设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山区非农产业。如灵宝市普遍经营苹果、大枣等经济林,可引进技术研发人员对苹果、大枣等水果等进行保鲜及相关产品的开发;卢氏县可建立木耳种植基地,培育优良品种;渑池地区的仰韶大杏可进一步加工成果干等新型产品;坡头村种植的花椒目前实行分散种植销售,可以由村委会或者向外招商建立起具备规模化的花椒种植园区,统一管理、统一经营,既节约了坡头村的劳动力,也提高了种植效益。二是加快改革创新,稳定乡镇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应通过扶持乡镇企业发展、调整乡镇企业的生产结构与组织结构、提高乡镇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等途径改造和发展乡镇企业,并从融资、人才交流、信息交流、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乡镇企业以必要的支持,使乡镇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环保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并以传统的优势产业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3.3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以提高山区居民增收技能
农户教育投资对家庭增收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教育能够提高农民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观念,增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理解力[6]。学历高的居民能够快速应用农业科研及推广技术。要求农村尽快培育出一大批具备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农民,同时积极推广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和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对于外出务工的山区居民,可以通过设立职业技能培训班来集中培训农民工,提高来自农村的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技术和素质的要求。
3.4确保基层全面落实政策,实现保护和支持山区
“三农”发展山区农村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首先要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因此应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政策实施顺畅。各级政府要带动基层居民搞好公路、水利、电网、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居民切实感受到不断改善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活条件。同时依托金融组织支持农户增收,我国的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所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在农村地区的服务对象,放宽对抵押物的规定限制、增加业务范围、加大对贷款农户贴息力度,实实在在为山区居民增收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