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12-24 15:20 热度: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是构成农村经济体系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区别有紧密联系,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处理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月刊)创刊于1981年,由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本刊办刊宗旨: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为领导机关宏观决策服务,为农业经济学科建设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农经工作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经济类专业师生。

  建立完善的农村政治金融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理论证明: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为此,笔者在本文中结合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对如何促进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有益建议。

  引言:

  农业是人类的生存和一切生产之本。一直以来我国都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发展农业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区域的经济发展。但农村不同于城市,各个农村的经济活动内容相差甚大,人口、社会经济活动的集中程度也不尽相同,因而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经济转型阶段面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在金融体制和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日益激化,导致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协调的恶性循环,农村经济发展受挫,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从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原理着手,提出促使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建议。

  一、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概念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在农村金融机构以及相关部分的协调配合下,农村各种资源得到可持续的优化配置,促使农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继而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最终目标是:二者发展速度平稳、持续、适中;农村金融与实体经济总量相对平衡、结构相互适应;机制健全、组织合理;监管有力,执行到位。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是由三个层面组成,本文主要研究其中一个层面,即一般性的农村金融组织及其机构,也是通常意义上的农村金融。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不协调发展影响下,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较小,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经济效益下降,影响农民经济收入。二是农业关联产业加速发展。

  二、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农村金融,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在我国广大农村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从金融本质出发,农村金融主要包括农村金融政策的实施和法律建设的完善、农村金融主体的建设与活动、农村金融体系以及信用环境等。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是最为常见的金融组织体系,也是农村正规金融的主体。而在农村金融金融市场中,债券融资的地位与影响也不容忽视,资金供求者之间通过民间的金融机构间接完成或者直接完成融资,而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根源则是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之间不协调,存在缺口。农村金融主体的发展状况如下:(1)中国农业银行在经营上已成为商业性的银行,其自负盈亏、自担风险。(2)农业发展银行在我国成立较晚,它是政策性银行,专门执行国家农业政策调节。各个省地区的农业发展银行自成立以来,以支农为己任,积极执行当地政府的农业政策,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下,由开始的低端存贷业务传变为高层次的系统化管理体系,各项支农工作都取得了优异成绩,进一步推动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增长。但农发行依然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中央银行再贷款比重大,通货稳定和宏观调控效果不佳;二是资产与负债结构不对称,资金链断裂。(3)农村信用社体制受限,不能充分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如部分农村信用社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注重经济效益核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4)民间金融虽然活跃,但缺乏市场化的引导,规范性不强。(二)我国农村经济现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农村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农业实现稳定增长,尤其是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非农产业飞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有效增长。

  三、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建议

  (一)营造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一是以公平高效为目标,构建和谐完善的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农民参与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活动,培育与保护农民平等的市场地位,尊重不同产权主体平等的地位,积极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二是统筹发展,制定和实施协调发展策略。三农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在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杜绝损害农民利益行为,统筹城乡经济,有效化解二元经济,并在协调发展中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人力资本,优化政府治理机构,实现统筹发展,为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营造良好、和谐环境。

  (二)解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约束。

  (1)加速农村生产要素流动,改善农村经济发展质态。优化生产要素分配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农村地物劳动力大量转移,土地承包规模有限,交易成本过高,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发展,也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加速农村生产要素流动,优化生产要素分配,一是要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收入。在农村城镇化和城市化发展建设过程中,政府和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益建议探究用人单位要平等对待农民工,尊重与保护农民就业权利,并成立农村职业技术学校,提高农村的就业服务。二是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扩大规模经济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被物化,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社会化等农村土地经营形式是新农业特征,利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发挥地区农业优势,提升农产品营销能力,推广农业标准化,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提升农村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建立农村经济主体的市场共识,强化其市场能力,组建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稳固农业的市场地位。

  (2)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稳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划分公共产品供给责任需要科学合理划分,政府要提高公共产品决策的可行性,鼓励农民参与决策,改变以往的由上而下决策形式,变为由下而上,注重体现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在公共产品供给时,还需要确定供给优先程序和最佳的供给方式,以形成多格局供给特点。此外为了确保农村公共产品所需资金及时到位,政府应该建立稳定的支农资金渠道,以制度化的方式纳入到财政预算内。同时建立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管制度,优先考虑选民利益,真正实现农村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三)深化改革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调整农业银行的经营战略,发挥其传统优势。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应该审时度势,科学寻找自己的重点支农对象,积极调整经营战略,发挥自身传统优势,适应市场竞争。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功能。农发行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业务拓宽需求,尽可能减少自身对中央银行的资金依赖,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规范与有效化解政策性金融风险,完善经营机制,如信贷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等,提高自身的信贷资产质量,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金融功能。三是对农村信用社继续深化改革。信用社要加强法人治理,转化经营机制,强化内控机制,优化服务环境和服务功能,实现长期、有效发展。四是鼓励、引导民营金融组织融入市场,规范民间金融活动。民营金融组织有助于实现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因此政府要对其降低门槛,但要严监管,规范民间金融活动,使其逐步融入市场经济,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唯有实现的良好的产业发展,构建信用关系才能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丹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经济纵横.2013(10)

  [2]叶维武.金融深化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文章标题: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jingji/3442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