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综述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8-27 15:39 热度:

   文章对国内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综述。按照时间框架,将研究内容归纳为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基础性、探索性以及创新性研究三个层面,研究视角也包含了物流主体视角、供应链视角以及循环经济视角。最后,对研究的内容、方法和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方面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了未来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的方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全面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切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学报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办出刊物特色”的主导思想,在栏目设置上,不搞大而全,坚持少而精,所设置的栏目“农民•农村•农业研究”、“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土地管理”和“农史研究”均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

  0 引 言

  科研单位以及学术界也展开了对农产品物流相关问题的广泛研究。与城市物流相比,农村物流具有分散性、季节性、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物流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高、能耗大、信息流动不畅等问题更是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传统的粗放式、单向、高能耗、高排放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集约高效的绿色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是现代农村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综述,以期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向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

  农产品物流最早起源于美国。相关概念出现于1901年的美国政府关于《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中,揭开了人们认识农产品物流的序幕。20世纪80年代,物流的概念传入我国,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物流的理论、政策、供应链管理以及物流外包等层面。随着物流理论的深化,一些学者才开始将其引入农产品流通领域。从流通模式、交易方式、仓储运输条件、信息流通方式、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概括说来,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基础性研究

  20世纪中前期,关于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概念及其职能的界定以及解释,从农产品特性、交易主体、销售等方面对农产品物流模式做了一定的基础性研究。在接下来的100多年里,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农产品物流相关理论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Vaněcek[2]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详细物流环节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实证确定了不同物流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Sandholm[3]首先从网络构建和算法方面研究了农业电子商务的交易机制。孙炜[4]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黑龙江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模式,介绍了农产品物流的涵义、分类和特点,并对现行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种类、特点及适应范围进行了描述性分析。这些农产品物流理论的相关研究,为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以及绿色高效的新模式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探索性研究

  早期的研究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与探索做了良好的铺垫。20世纪中后期,农产品物流研究的视角明显扩大,所涉及的问题也明显增多,渐趋成熟。在农产品物流实践领域形成了三种典型模式: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超市主导型物流模式,该模式下农产品销售以产地直销为主;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农协组织下批发市场主导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以法国、德国和荷兰为代表的政府扶持型公益批发市场的西欧模式。在农产品物流模式的研究方法和对象上也趋向精细化,其研究领域涵盖了农产品分销系统中的食品供应链研究、生鲜农产品、林产品以及冷链物流系统等众多领域。如Alan对英国食品供应链的运输效率进行了相关分析[5],Ray Collins以澳大利亚柿产品加工业为例,提出了“在新兴农业中发展供应链”[6]。

  与国外相比,国内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相对缓慢,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逐渐重视,农业物流尤其是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与发展问题也逐步被提上日程。倪秀英认为当前我国企业物流模式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出发,企业自营、第三方物流、物流联盟等多种模式共同发展[7]。这为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发展和探索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从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 特殊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   农产品是指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种类丰富包括粮食、蔬菜、瓜果、水产品、林产品和动植物等几十种类别。与一般产品相比,农产品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易腐性、高损耗、分散性、季节性等特征,对物流的要求更高,因此其在包装、存储和流通方面存在很多共性的同时,又包含各自不同的特征。针对不同的农产品进行研究有助于将模糊的问题具体化,对于农产品产业效率的提高推动作用巨大。Omar和Villalobos建立了一种混合规划模型,既考虑价格估计和资源可用性等传统因素,也考虑价格动态、产品腐烂、运输以及库存成本等通常被忽略的因素,用以指向墨西哥西北部的大型鲜活农产品种植者的生产和物流配送[8]。Pornthipa对泰国山竹的物流成本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应鼓励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收购者之间的合作,减少山竹流通过程中的非增值活动,构建物流新模式[9]。杨光华对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进行了研究[10];李学工从实践的角度,以山东寿光蔬菜业为主要分析视角,探讨了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流通机制及商业物流模式[11]。肖红则通过研究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找出了鲜活农产品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12]。

  2.2 农产品物流模式比较分析

  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水平较低,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通过对比分析查找本国农产品物流的优势与不足,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物流实践经验就更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关于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对比分析主要从两个角度开展:不同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对比;以及同一地区开展不同类别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效益比较。关于不同国家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比较涉及美日法等不同国家,如日本学者富责健一在《中日农产品优势对比分析》中认为中国农村产业化是个历史性问题,电子商务的发展会更有利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促进农村产业化进程。滕玉英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农产品物流条件的异同,通过分析两国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及支撑农产品物流体系的主要因素,结合日本发展经验,为我国发展农产品物流提供了有效的借鉴[13]。Zuurbier对法国、美国、荷兰的零售商及中间商从供应链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减少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是进行垂直协作。贺峰在系统分析和考察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国家农产品物流体系的运作模式的基础上,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例,构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新模式[14]。

  与此同时,对同一地区采取不同物流模式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以定性分析为主。以我国为例,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包括批发市场主导型、大型农业企业主导型、农超对接型、物流园区型和农民合作组织主导型等几大类。几种模式的共性为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缩短流通渠道,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2.3 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经验借鉴

  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起源于欧美,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美日英法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农产品物流领域已经形成了几种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模式,其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Ana认为农产品行业物流供应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原材料从农村运送到加工厂的收获和运输,并采用离散模拟技术研究了甘蔗的物流接收过程[15]。黄勇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缓慢是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推进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应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培育和壮大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优化农产品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法规以及建立中国式的农产品物流组织[16]。韩一军等在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阶段和农业发展现状等实际出发,提出发展中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路[17]。Peter和Jacqueline对荷兰的农业产业化知识门户进行了研究,认为围绕农业物流知识门户网站,以跨越不同产品为导向的生产集群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18]。Fernanda制定了葡萄酒行业的物流绩效测量框架,包括3个抽象层次,简化了葡萄酒物流供应链的性能分析[19]。贾会棉认为我国农产品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经验,对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美国、日本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比探讨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措施[20]。

  3 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传统的物流模式通常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与高排放等不和谐因素。随着环保问题的显现、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降低成本的需求,绿色物流、低碳物流、物流电子商务等也越来越频繁地进入农产品生产销售运输领域。而就研究视角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物流主体视角

  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及其良性互动是构成农产品物流模式发展优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不同的物流组织形式对农产品物流效率有较大的影响。围绕农产品物流主体的选择问题,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如Alessandra从文学的视角对1989到2006年以来的有关第三方物流主体的研究进行了详细完整的审查[21]。张旭辉认为以批发市场为主导、以中介组织为中心,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生鲜水果物流模式构成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主体[22]。任连娣依据农产品生命周期各环节所涉及领域,将农产品物流主体分为行业监管主体、产品产销主体、服务供给主体、消费需求主体;通过对各主体以及交易方式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规范市场监管主体行为、提升产销主体功能、完善市场服务主体功能、保障消费需求主体权益、创新交易方式等若干优化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建议,以期实现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23]。Robert和John通过对美国500家大型企业的调查,发现这些大型公司的经营成本的节省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第三方配送业以及电子商务的开展[24]。李青等在对大连市农产品物流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基于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不同模式的比较,提出大连市应以政府为主导发展B-G-C电子商务农产品物流模式,并逐渐向B-B和P-C模式演进,以降低农产品物流的运营成本,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运作效率[25]。此外,也有学者对“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中介为中心”和“以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合作组织+物流园区+销售连锁”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以解决长期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小生产+小流通”问题。   3.2 供应链视角

  农产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农产品的易腐烂特性,生产上的季节特性、区域特性以及物流资产的专用性,都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整合农产品流通的各个环节,使参与农产品流通的各方都协同努力就更加显得尤为必要。因此,为了资源整合的需要,广大学者也开始将研究的视角由单一主体向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个环节转移。如Ruiz等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中货物的查询与跟踪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数据处理、储存与传输的管理系统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物流的查询与跟踪[26]。Nicholas认为发达国家的涉农供应链主要包括食品供应链、生鲜供应链、农产品物流、冷链系统、某些重要经济作物的涉农供应链以及涉农跨国供应链等领域[27]。马贞荣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提出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构建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为核心企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28]。Norbert 等研究了农产品电子化供应链上的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咖啡信息系统在咖啡生产与销售管理中的应用,并认为这将是获得差异性增值的关键因素[29]。魏国辰[30]认为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物流模式,实施准入制度和实时监控与动态跟踪管理,构建具有可追溯性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交易、物流配送等高效运营的基础。谭阳�r[31]从供应链环境下农产品物流联盟的视角对我国农产品物流进行了详细的探索。以上研究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出发,进一步完善了农产品物流的理论框架。

  3.3 循环经济视角

  随着国际社会对资源环境等问题的重视,对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策略的研究也开始寻求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在农产品物流活动中采用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低碳环保的模式来降低成本。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众多学者就目前农产品物流领域存在的高消耗、高排放、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循环经济、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等理论,对国内外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归纳并总结了农产品循环物流的概念及其特点,并在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产品循环物流模式。如Pishvaee和Torabi提出了一种双可信度的模糊数学规划模型设计用于不确定性条件下绿色物流网络的战略配置,测量并控制碳排放量[32]。查伟华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为理论依据,对循环经济下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供应链角度的循环经济新型物流模式,并通过对循环经济农产品物流模式主、客观环境的SWOT分析,提出实施循环经济物流模式的相关策略[33]。Mauro提出了创新物流模式的城市交付概念,即采用两种车辆和容器提高最后一公里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挤、噪音以及污染,该方法将在柏林、里昂和都灵三个城市得到实施和测试[34]。王静[35]则从低碳经济出发,分析低碳经济发展中绿色物流与环境的结构关系,鼓励增强低碳意识,实现农产品产业升级,采取积极的环保措施,加强农产品低碳供应链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低碳物流技术,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

  4 研究评述

  以上研究各具特色,所涉及的农产品种类、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详尽而丰富,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做出了良好的指向作用,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国外的物流业十分发达,农产品物流相关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远远早于我国,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

  (1)研究方法方面。目前有关农产品物流模式方面的研究,国外偏重于定量研究,涉及的方法包括运筹学、线性规划、随机模型技术和数学规划,等等。而国内仍以理论研究为主,对于各种不同模式下的定量分析较少,对各种不同模式之间效益的大小难以量化比较。同时,根据权变理论的观点,任何一种模式都应该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关键是要找到不同情境下的最佳模式。而目前的研究中,各种不同的物流模式的适用条件不明确,且物流实践相对而言远远落后于相关理论的发展。因此,既无法通过定量分析比较又无法通过农产品物流实践检验各种模式的适应性和物流效率。

  (2)研究内容方面。我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造成了农户主体功能弱化,市场流通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户在整个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发展。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农产品物流主体、供应链等层面展开,缺少分门别类的具体性研究。国外关于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细化,包括农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交通运输、管理学、运筹学、计算科学等诸多领域,研究内容涉及某种特定的农产品如葡萄、山竹等,更具指向性,值得国内借鉴。

  (3)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既有一定的共性,又包含各自不同的地域特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众多、城市化水平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纵观国内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的相关理论多而散乱,农产品物流实践领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向。因此,在进行相关研究与经验借鉴时,不能照抄照搬国外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还要加上本国的特殊国情,如我国邮政物流覆盖率第一但成本高、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期整合度低,农产品市场集中度低等特征,据此寻找最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参考文献:

  [1] 陈静. 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及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建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20:12513-12514,12530.

  [2] Vaněcek D, Kalab D. Logistic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3,49:439-443.

  [3] Sandholm, Tuomas. E-Mediator: A next Generation Electronic Commerce Server[D]. Washington University, St. Louis, 1999.   [4] 孙炜. 黑龙江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5] Alan McKinnon. Analysis of Transport Efficiency in the UK Supply Chain[D]. Logistics Research Center, Herriot-Walt University, 2003.

  [6] Collins R J, Keilar S M. The australian bamboo shoot industry: a supply chain approach[M]. Rural Indust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2005.

  [7] 倪秀英. 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模式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8] Omar Ahumada, J. Rene Villalobos. A tactical model for planning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resh produce[J].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2011,190(1):339-358.

  [9] Pornthipa Ongkunaruk, Chonlachart Piyakarn. Logistics Cost Structure for Mangosteen Farmers in Thailand[J]. Systems Engineering Procedia, 2011(2):40-48.

文章标题:农产品物流模式研究综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jingji/3311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