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三建议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6-03 14:07 热度: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济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然趋势。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农场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有利于农业、企业、市场的衔接,有利于农业土地流转的形成,有利于农业人口的城镇化。据此,给出了进一步组好家庭农场建设的三点建议。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原《农村生态环境》)系由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5年,主要报道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领域的研究动态与方向、理论与方法、科研成果与进展。是中文核心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CA、BA等国内外几十家重要刊库收录。

  美国在西部大开发时,广袤的农业用地分配到个人手中,也促成美国庄园主和农场主的形成。农场主们或是骑着高头大马,或是开着价值不菲的好车,纵横在自己的庄园里,其物质的富足、生活的惬意,令世人侧目。今天,这种情景正在中国上演,家庭农场——一种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走上了历史舞台,也成为摆在广大农民面前的一种全新选择。从年国家出台“建设家庭农场”的政策开始,家庭农场就成为乡村百姓热议的话题,但绝大多数农民仍在持观望太多。对于这一全新事务,大多数农民并不清楚它会给自己带来好处还是坏处。笔者认为:从发达国家的既有经验看,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是农业人口不断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不仅如此,家庭农场的出现,对于从事农场经营的农民和流转土地改作他业的农民,都是弊大于利的,并会大幅度地促进农民的收入,切实达到增收的效果。

  一、什么是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就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农场经营的一类农业经营模式。其中,家庭一词强调了农业经营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成员是家庭农场的主要劳动力;农场一词强调了家庭农场经营过程中的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在家庭农场这种经营模式下,农户家庭的主要收入依赖于来自农场的农业经营收入。

  家庭农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从家庭农场的经营效益上来看,美国、法国、日本都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农用土地面积的差异,这三个国家的家庭农场也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模式,美国是大中型家庭农场,法国是中型家庭农场,日本是小型家庭农场。

  我国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起步较晚,但也因此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已经出现的家庭农场模式看,我国东北地区因为平原广阔,往往采用大型家庭农场模式,而江南地区因为土地面积有限,往往采用中小型家庭农场模式。从经营内容上看,我国的家庭农场从事种植业的近41万个,从事养殖业的近40万个,从事其它经营内容的近1.5万个。

  二、家庭农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

  作为一种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家庭农场带给农民的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是众多学者热议和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家庭农场是中国农业经营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它对于农民增收至少有以下五方面的有利影响。

  1.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有利于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

  既然称之为农场,经营规模就要达到一定的土地数量。据统计,我国家庭农场的平均经营规模达到200.2亩,是农户平均经营土地面积(7.5亩)的27倍。其中,经营规模超出1000亩的家庭农场近1.7万个,经营规模在500-1000亩之间的家庭农场近1.6万个,经营规模在100-500亩之间的家庭农场超过17万个。

  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使得农户在农药、种子、化肥、农机具等农用生产资料的购置上形成了大量购买,可以享受到相当幅度的价格优惠。这样,均摊到单位面积上(如:没亩),单位生产成本就大大降低了。因此,相比于农户式经营模式,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在毛利中可以获得更高的实质性收益,这也使得从事家庭农场的农民直接实现了增收。

  2.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农业生产经营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化,向农业生产大量投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然而,因为农民的思想保守和风险承受能力不足,很多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受到了阻碍,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的出现,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首先,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农户一般在思想上都具有一定前瞻性,敢于接受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其次,家庭农场的规模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包括新品种技术、新农药技术、新化肥技术、新农机具技术,在足量规模上的土地上施用取得的效果会更显著。而农业科技成果成功推广以后,特别有利于家庭农场提高产量、提高生产效率,这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3.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有利于农业、企业、市场的衔接

  传统的以小型农户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因为个体的过于分散,使得农产品的后期交易活动变得十分不便利,也加大了交易成本、延长了交易周期,这也就降低了农产品的实际收入、延长了农产品变现时间。

  家庭农场这种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出现以后,使得农产品集中起来。当家庭农场达到足够规模时,一个农场内的农产品产量就可以和一个小型企业媲美,市场直接和这样的家庭农场衔接,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降低了交易成本。目前,很多地区的家庭农场,很形成了同类型联合经营的新模式,构建中小型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企业,使得农业、企业、市场的衔接更加紧密,这无疑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是有利的。

  4.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有利于农业土地流转的形成

  在我国农村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中,农户手中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农业用地多的地区人均几亩地,农业用地少的地区人均土地甚至不足一亩。而家庭农场的构建,首先需要在土地数量上达到一定规模,这个规模至少在十亩以上,多则达到上千亩。

  这样,在建立家庭农场的过程中,农业大户就需要获得农业小户手中的土地,并且需要多个小户的土地资源。农业大户为了确保能够获得更多的土地资源,就需要对出让土地的小户农民致富高价的土地流转费用。从这个角度看,小户农民会在家庭农场经营中,获得来自土地流转的巨大补偿。虽然农业大户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是失去资金的一方,但资金换来的土地成为其在未来大规模经营中获益的资本。

  5.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有利于农业人口的城镇化

  这一个问题可以看作上一个问题的延续。当家庭农场促成农业土地流转时,出让土地的小户农民就没有了农业用地。这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可能脱离农村、走向城市,当然,也会有一部分出让土地的农民,成为家庭农场的雇员。

  走向城市的农民,手中握有从土地流转中获得的补偿资金,因此基本能够解决进驻城市的前期生活投入。这些农民一般有一些手艺,如瓦工技术、木工技术等,再加之能够吃苦耐劳,往往能够在城市站稳脚跟,找到一份可靠、并且收益较高的工作。所以,家庭农场的形成,促成了一大部分农业人口的城镇化,而这些人在走向城市之后也获得了收入上的提高。

  三、做好家庭农场的对策与建议

  从前述分析不难看出,家庭农场这一全新的农业经营模式,对于农民增收具有全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家庭农场建设工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

  1.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家庭农场的形成,必然出现农业大户兼并土地、农业小户失去土地的局面。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土地就是生命,无论多高的价格也难以抵偿土地的价值。因此,在家庭农场导致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作为保障。

  一方面,要给与出让土地的农民足够的经济补偿,让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收益。另一方面,要给出让土地的农民提供二次就业的机会。除了那些决意自谋职业的农民之外,对于那些仍想留在老家的农民,提供在家庭农场、乡镇企业就业的机会。

  2.提升农场主素质

  家庭农场要搞好,关键在于农场主。经营家庭农场的农户,手中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大大多于小型农户时期。他们的经营理念、农业科技知识,直接决定着自己所经营农场的产出效益。

文章标题: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三建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jingji/3160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