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称论文参考产品认知差异与无公害农产品

所属栏目:农业经济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3-17 11:21 热度:

   无公害农产品属经过严格程序认证的安全农产品,相对于标准水平更高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而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无疑更符合我国国情,本文是农业职称论文参考,文章以慈溪市消费者为研究对象,以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有关资料为分析数据,对无公害农产品消费决定进行分析。

  【摘 要】无公害农产品的消费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的认证农业能否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关键词】无公害农产品,调查,消费决定,农业职称论文参考

  一、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分析

  1.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知。消费者是否听说过上述农产品是认知的第一层次。调查数据显示,所有被调查者中听说过绿色食品的消费者所占比重最高,达92.12%,听说过无公害农产品的比重为79.16%,听说过有机食品的比重最低,为77.12%。

  消费者是否知道上述三种农产品的相应标志是反映消费者认知的第二层次。这几乎是消费者辨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真假的惟一重要依据。调查数据显示,知道绿色食品标志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比重最高,但仍未超过半数,为42.17%。知道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标志的比重极低,分别为31.4%和11.7%。这主要与当地市场上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的数量极少、绿色食品较常见且多为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初加工或加工食品(例如大米、奶制品)有关。此外,也可能与政府或生产者宣传的内容偏重于“名称”、不重视“标志”有关。

  消费者是否知道无公害、绿色、有机三类食品在质量安全水平方面的差异反映消费者认知的第三层次,也是最高层次。调查数据显示,知道三类食品差异的被调查者人数很少,仅2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15%。至少知道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之间差异的消费者人数较多,为144人(122+ 2),接近被调查者总人数的一半(49.11%)。

  仅从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三类食品看,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知程度最高,有机食品最低,无公害农产品居中。考虑到标志在消费者辨识上述农产品中的重要作用,而被调查者中仅有31.4%的消费者表示知道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所以有理由认为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程度依然极低。

  2.对无公害农产品和放心农产品的认知。事实上,由于绿色食品大多(约70%)为加工食品,有机食品又以面向出口为主,因此,消费者是否知道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质量安全水平方面的差异对上述食品的消费影响不大,从而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是影响消费决定的关键因素。

  调查数据显示,听说过放心农产品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90.18% (266人),高出无公害农产品20个百分点。认为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高于放心农产品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比重仅为33.18%(99人);认为放心农产品高或认为二者一样或不清楚的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66.12%(184人),即近2/3 的被调查者在该问题上的认识是有偏差的。由此看出,结合放心农产品考察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程度依然是偏低的,而这种偏低的认知程度对无公害农产品消费的制约最为关键。

农业职称论文参考

  二、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信任程度分析

  理论上看,在既定的认知水平下,是否信任或信任程度与消费者是否认同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或对这种差异的认可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对于消费者对有关部门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信任度状况,调查数据显示,表示信任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6.17%(166人),表示不太信任的占3117%(93人),表示不信任的占11.16%(34人)。总体来看,所有被调查者对经认定农产品的信任度一般,表现在不太信任和不信任的被调查者所占的比重不低。这可能与近几年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效率不高、形式主义较为普遍及各级媒体偏重于负面情况的报道有关。

  三、消费者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态度分析

  除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度、信任度两个因素外,消费者是否消费无公害农产品还取决于其对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态度。这一态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心程度;对食用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理解(风险认知或关注内容);对食用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承担意愿。

  1.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心程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很关心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62.15% (183人),表示比较关心的占30.17% (90人),表示不太关心的占5.18%(17人),表示不关心的占11.0%(3人)。

  关于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信任的占77.11% (226人),不信任的占17.11%(50人),没想过的占5.18%(17人)。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持关心态度,但关心程度普遍低于对加工食品的关心程度,这一方面可能与各种媒体所报道的食品质量事件大多与加工食品有关相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绝大多数加工食品无需消费者再加工就可食用,而绝大多数食用农产品则需通过消费者的再加工才可食用有关。

  2.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认知。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15%(22人)没想过这方面的问题;33.18%(99人)认为食用后,不能出现急性反映(如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其他未多考虑;58.17%(172人)认为食用后,除不能出现急性反应症状外,还会考虑其他影响。这表明,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不仅关心食用后的急性反应问题,还关心食用后可能存在的潜在或累积性危害问题。这反映了大部分被调查者对食用农产品可能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有较为正确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40%强的被调查者未考虑或并不在意食用农产品对人体可能存在的潜在危害问题。

  对目前市场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所持的态度,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0.013%(1人)表示不放心;30.014%(89人)比较放心;61.014%(180人)很放心。

  对于经您或家人加工、烹饪至熟的常规农产品,认为很安全占被调查者总数的10.019%(32人);比较安全的占70%(205人);仍感觉不太安全占19.11%(56人)。

  综合来看,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食用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不高,即便是对目前市场上生鲜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表示不很放心,但也认为经过自己的加工,其质量安全水平达到了自己可以接受(比较安全)的水平。

  3.消费者承担风险的意愿。消费者承担风险的意愿,可以通过让被调查者在掌握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和无公害、放心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并告知被调查者假定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能够符合相应标准,即在假定被调查者完全信任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上,考察被调查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潜在支付意愿来反映。消费者的潜在支付意愿越高,则承担风险的意愿越低,反之则越高。

  由于不同食用农产品的风险特性不同,消费者对它们的潜在支付意愿也可能不同。因此,应该选择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且消费者对其质量安全品质比较关心的农产品种类为代表研究潜在支付意愿问题。对被调查者所作的对六类农产品(茶类、粮食、蔬菜、水果、肉类和水产类)“是更关心安全品质还是更关心口感品质”的调查数据显示,“更关心质量安全品质”的产品种类集中表现在蔬菜(229人,78.12%)和肉类(255人,87% )两类产品上,更关心口感品质的产品种类集中在水果类(248人,84.16%)上。因此,笔者选择无公害青菜和无公害猪肉两种产品为代表。

  调查结果显示,在告知被调查者无公害农产品与放心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水平方面的差异并假定可以完全信任无公害农产品符合相应标准的条件下,仅有17.11%、

  17.14%的被调查者对无公害猪肉、无公害青菜没有支付意愿,因此可以认为这部分消费者具有高的承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愿。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无公害农产品表现出一定的支付意愿。其中,愿意接受“比放心农产品价格高出10~20%”的被调查者所占比重最高,两种产品分别为52.16%和44.17%,可以认为这部分消费者具有中的承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愿。愿意接受“比放心农产品价格高出30%以上”的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两种产品分别为30.14%和39.19%,可以认为这部分消费者具有低的承担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意愿。由此,可以认为调查地消费者在了解两类产品差异并信任这种差异的条件下,大多数消费者愿意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的改善付出一定的代价(成本),表现出较低的承担风险的意愿。由于该问题的调查具有社会实验性质,因此被调查者的实际选择和调查时的选择可能会有差异。由于被调查者不需要实际支付货币,因此几乎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避免这种差异。但笔者认为,调查数据能基本反映被调查者承担风险的意愿状况。

  四、结束语

  1.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偏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缺乏认识,以至于消费者难以辨识真正的无公害农产品;二是对无公害农产品与放心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水平差异方面的认知存在偏差,致使消费者在购买食用农产品时难以作出理性的选择,而这种偏低的认知程度对无公害农产品消费的制约是最为关键的。

  2.消费者对经认证、认定农产品的信任度一般。表现在不太信任和不信任的被调查者所占的比重不低。这可能与近几年政府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效率不高、形式主义现象较为普遍及各级媒体偏重于负面情况的报道有关。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将首先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间存在差异的认可程度,进而影响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意愿支付水平。

  3.总体上讲,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态度较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消费,进而有利于从消费环节推动无公害农业的发展。但是,调查结果也反映出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态度不利于无公害农产品消费的一面。这主要表现为,在未告知被调查者无公害农产品和放心农产品之间存在的差异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比较放心当前市场上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或虽不放心但也认为问题并不严重。更重要的是多数被调查者认为,食用农产品经自己加工后,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得以降低,质量安全水平至少达到可以接受(比较安全)的水平。由此,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认知的此种状况将极大地制约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与放心农产品之间存在差异的认可程度、进而影响对无公害农产品的消费。

  参考文献:

  [1]任国元,李勇,程利仲.安全农产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政府行为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4(02):16.

  《湖北农业科学》是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以报道最新科研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为主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核心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农业学会优秀期刊,全国优秀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0439-8114;国内统一刊号:cn42-1255/S,邮发代号:38-21。

文章标题:农业职称论文参考产品认知差异与无公害农产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jingji/305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