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本文是一篇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研究。
摘 要: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可以分为企业培训、专业机构培训、示范教育和学校教育4种模式。农村实际情况不同,选择的农民培训模式也应不同。该文在对4种培训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运用AHP-Fuzzy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指标模型,较好的解决了农民培训模式选择困境。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AHP-Fuzzy
Evaluation Research on 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Pattern in China
――Based on AHP-Fuzzy Model
Shan Wuxiong
(Hunan Professional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Biology and Mechanism, Changsha 410127,China)
Abstract:New professional farmers training patterns in our country can be divided into enterprise training,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training,demonstration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The choice of farmers training patterns vari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t the countryside. The four training patterns are compared in the thesis,and new vocational farmers training pattern evaluation index model is set up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HP-Fuzzy,which is helpful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farmers' training patterns.
Key words:New professional farmers;Training pattern;Evaluation;AHP-Fuzzy
8月份,我国开始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并提出了力争在3a内,选择100个试点县,每个县选择2~3个主导产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的目标。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培养新型农民”。如何选择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民培训模式,高效地培训好职业农民,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AHP-Fuzzy模型对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的必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就是运用相应的方法对各种培训模式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对于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经验、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1 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针对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做得好坏、培训质量的高低、以及能否使培养目标得以实现,都与能否不断地获取影响培训各项工作的反馈信息密切相关,并以此为根据,不断调整、提高培训行为的准确性、针对性。这就需要客观、科学的评价。比如每个地方的经济状况不一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模式需求也会不一样,通过评价,可以找到适合当地经济状况的培训模式。
1.2 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政府提高决策水平 通过评价,可以使政策制定者从多方面了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为其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以利于政府更好地加大扶持力度和管理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各项工作。
1.3 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创新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信息。通过对培训模式的评价,可以分析某种培训模式的优、缺点,如何选择适合培训模式,如何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实现创新培训模式。
2 我国现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比较
根据培训主体的不同,我们大体可以把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分为专业机构培训、企业培训、示范教育与学校教育等4大类型(1)。专业机构培训是一种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承办的通过人员培训获取经济利益的培训方式;企业培训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后与企业员工一起接受企业正式或非正式教育的一种培训模式;学校教育模式是一种普及性的、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方式;示范教育是一套从农业推广到示范户再到示范基地的完整运作体系。4种培训模式的比较见表1。
表1 4种培训模式的比较
[特征&企业培训&专业机构培训&示范教育&学校教育&培训主体&企业&专业培训机构&农业示范户、示范基地&各类学校&培训客体&主要是农民工,以及未来希望到企业工作的农民&培训意愿较强,有空余时间且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所有有意愿参加培训且有空余时间的农民&希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且文化基础较好的农民&培训目的&提高农民从事某一岗位的操作技能,培训适应当地农业产业化或企业发展的产业工人&适应市场的需要,使得农民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技能或专门知识&以农业示范户、示范基地为依托,培养科 表2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 Cij赋值& 重要性等级& 1& i,j两元素同等重要& 3& i元素比j元素稍重要& 5& i元素比j元素明显重要& 7& i元素比j元素强烈重要& 9&i元素比j元素极端重要&2、4、6、8&表示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若因素i与因素j的重要性之比为aij,
则因素j与因素i的重要性之比为aji=1/aij&]
(2)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方法如下: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CI=[λmax-nn-1];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λmax]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②查表得出RI值对于1~9阶矩阵,RI的值如表3。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1&2&3&4&5&6&7&8&9&0.00&0.00&0.58&0.90&1.12&1.24&1.32&1.41&1.45&]
③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CR=[CIRI]
可以得出,当CR=CI/RI<0.1时,判断矩阵就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使得其有满意的一致性。
(3)根据矩阵C=(Cij)n×n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然后计算Mi的n次方根Wi,得到n个评价指标的向量W=(W1,W2,…,Wn)T,最后对W进行正规化(归一化处理),即Wi=Wi/∑Wi,正规化后的特征向量W=(W1,W2,…,W n)T即为所求的权重向量。
单因素的模糊评价。如,对因素集U中的第i个元素ui进行评价,则评价集v中第j个元素vj的隶属度为rij,并求得单因素评价矩阵Ri=(rijk)。其中rijk= dijk/d,d为参加评估的总专家人数,dijk为对某项评估指标作出评语集中某项评语的专家人数。
综合评判的评语集的建立:用V=(V1,V2,…,Vn)表示。
多因素模糊评价。将单因素评价矩阵分别与权重集进行模糊变换,即得模糊综合评价模型:B=W°R。这里,“°”表示W与R的一种合成方法,即模糊算子的组合。
在此特别强调,在构建多层次指标体系,应由底层向上递推计算上一层次指标的评价结果,根据算出的分值,再向上递推直到目标层。由此,在构建本评价体系,我们应该通过指标层指标得到准则层指标的结果,然后根据准则层指标的结果得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总体评价,选择总体评价最高的培训模式。
3.3 模型的评价 基于AHP-Fuzzy模型而建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模型,应该采用层次分析法,求取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再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来确定相应方案的属性值,并在最后归并获得评价结果,较好实现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结合,有效解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选择与评价问题。同时,由于主客观因素因素,比如,市场验证不够、定性定量指标不同、赋值方法的选择困境等,使得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评价模型单独作为一个评价系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4 对策建议
4.1 搭建培训“立交桥” 新型农民培养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要发挥好领导、组织(下转9页)(上接7页)与引导作用,把相关部门、培训机构有力有效的组织起来,明确任务,分工负责,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搞好职业农民培训的大合唱,建立起政府扶助、市场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培训立交桥[5]。
4.2 创新培训模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每种培训模式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如何扬长避短,实现优势互补,这就需要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巨大而系统的工程,培训模式的选择要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以农民的就业为导向,以此来引导培训,创新培训模式,采取多种方式,满足农民的意愿和要求,尊重农民选择,注重多种具体培训模式相结合,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多元化[6]。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有些培训模式需要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比如远程教育培训需要网络技术的支持。因此,应大力加强农村的基础实施建设,尤其是加大对与农民培训相关的网络技术、学校和信息服务平台等的投入,这样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体开展技能培训。
4.4 整合培训资源 很多部门可以参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但想要起到应有的效果,重要的并不在于资源数量的多少,而是资源组织运行质量[7]。在涉及农民培训的部门当中,每个部门在某一方面都有其优势,但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挥出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将这些部门的知识和技能资源,依据农民学习行为、农民生活行为和农民心理认知等特点,由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牵头的主体,带动培训资源的有效运行[8]。
参考文献
[1]石火培,成新华.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比较――基于对苏中地区的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赵帮宏,张 亮,张润清.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的选择.高等农业教育[J].2013.4.
[3]储慧.基于AHP分析法的新型农民培训模式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4]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
[5]王守聪,赵邦宏,曹琳琳.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安康实践与思考[N]. 农民日报,2013-10-23,08版.
[6]郭智奇,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J].中国农业教育,2011,(1).
农业期刊推荐《南方农业学报》月刊,是由广西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省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农业科研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农业生产新经验、新产业等,反映我区农业科技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展示我区农业应用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成效。常设栏目有作物遗传育种•生物技术、耕作栽培•生理生化、植物保护、土壤肥料•农业生态、园艺•贮藏•保鲜•加工、畜牧•兽医•水产、综述专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