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农村规划稳步推进,许多农村都朝着“农村+旅游”的模式发展,但随着景区建设的加快,旅游型农村的垃圾治理也急需得到落实。本文通过对江西省婺源县篁岭新村的实地调查,分析该村庄的垃圾治理现状和利益相关者,从而提出关于旅游型农村垃圾治理的方案。
关键词:旅游型农村;利益相关者;垃圾治理
一、基本情况介绍
(一)旅游型农村介绍
关于旅游型农村的定义,国内已有学者给出了阐述。旅游型村庄是指具有开发潜能的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通过旅游开发、设施配套、市场营销,以乡村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村庄(陆文宇,2014);旅游型村庄可定义为依靠或者重点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村庄(于健,2016)。
(二)篁岭新村介绍
篁岭新村,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是婺源县具有独特风格的徽派古村落之一。受地形限制,村庄房屋建在一个陡坡上,房屋高低错落,呈半环状分布。村内可用地十分稀少,自然事故频频发生。在政府的鼓励下,村民分别在1993年、2002年两次进行过大规模的集体搬迁。直到2009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介入,公司斥资1200万元在山下新建安置新村,搬迁安置在住村民,使得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彻底的改善,使篁岭古村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保护与利用。
二、篁岭新村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处理垃圾方式不到位
篁岭新村是4A级景区的入口,随着游客的持续增长,垃圾数量日益增多。篁岭新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垃圾问题不仅对清洁和运输及最后的处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且对村容村貌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垃圾分类没有全面推广,目前篁岭新村内的垃圾桶大部分还为单一的混合垃圾桶,还没有涉及垃圾分类事项。
(二)村民参与垃圾治理意愿不强
从图1的调查数据来看,村民参与垃圾治理活动的次数普遍较少,虽然环保意识相比过去有所提高,但就实际行动来看,在具体的整治过程中,存在着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受限于自身经济和知识水平,村民普遍认为村落垃圾治理的责任应该全部由政府负责。同时政府在垃圾治理宣传方面未做到位,没有很好地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导致村民在垃圾治理中角色缺失。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垃圾治理只存在口头上,一旦出现问题,就将问题抛给政府。
(三)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
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如图2所示,有64.7%的人不知道或是不清楚村中保洁管理服务,以及只有32.03%的人清楚有专职部门来管理本村的垃圾治理。而从村委会了解到,有专门部门管理本村的垃圾处理,并且配备了4名清洁人员。篁岭新村虽然配备了相应的垃圾处理部门和保洁人员,但由于村内垃圾处理制度不完善,垃圾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比如,奖惩制度不清晰,缺乏细则,从而失去了制度的约束力。除此之外,对垃圾处理部门以及清洁人员的考核机制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篁岭新村本质上还是一个村庄,由于保洁人员是本村或周边的村民,村内其实是一个熟人社会,导致考核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三、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中的理论相关者是指“任何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或被该目标影响的群体或个人”(Freeman,1984)。在此之前,原始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对象是企业。国内学者黄祥缘认为,农村垃圾治理这类公共事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研究的适用性(黄祥缘,2020)。
(二)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分析
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认为影响着旅游型农村垃圾治理的个人和群体可界定为垃圾治理的利益相关者,故本文选取的利益相关者为村民、游客、政府和相关的企业。并利用利益相关者矩阵作为分析工具。在矩阵中,横坐标“利益”代表着各利益相关群体对利益诉求程度,纵坐标“权利”代表着利益相关者争取其利益的能力的影响程度,来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对垃圾治理的影响程度,如图3所示。1.村民。村民在垃圾治理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团体,同时旅游型农村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因此村民在农村垃圾治理中不仅是作为垃圾治理的参与者,同样也是垃圾治理的受益者。然而从调查的数据来看,村民对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和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不深,许多村民不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虽然有一些村民表示向往环境优美的村庄,但在现实中,只要所处的环境没有影响自己的日常生活,就不会主动对垃圾治理有更高的要求。2.游客。游客是旅游型农村垃圾治理中的受益者。旅游型农村借助周围的风景来吸引游客,其中环境情况也会是游客考虑的重点,并且大部分村庄会为游客提供民宿和餐饮服务,为此环境的好坏与游客数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而且在调查数据中有74.32%的游客认为村庄的环境情况会对旅游产生影响。3.政府。政府是农村垃圾治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政府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提出相关的垃圾治理规划,加强垃圾治理监督考评等,而且政府直接接触村民,协助村民开展相关垃圾治理活动。但许多处的垃圾治理情况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没有切实了解到村庄的实际情况,并且大包大揽独立处理各种情况,从而让村民产生了依赖感。4.企业。相关企业在垃圾治理中担任服务者的角色,主要工作是对村庄的垃圾进行清扫、运送、回收和后续的处理。但每个环节的项目所带来的利润是不一样的,地区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利润。而企业的目标就是获得利润,因此,参与村庄垃圾治理的多个企业之间,可能会产生责任不清、互相推诿、为高利润的项目而展开争夺的情况。
四、旅游型农村的垃圾治理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参与治理团体
1.提高村民参与水平。村民是村庄垃圾治理的核心。为了提高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应该从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出发,理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逻辑。目前许多旅游型农村村民在垃圾治理中主动性较差,环保意识较弱,而其本质原因在于处理垃圾的资金和自身经济相比下的犹豫。当提出为垃圾治理活动“买单”时,对篁岭新村的问卷数据显示,有72.55%的人认为应该由政府承担。为此需要加大对村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宣传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同时开展丰富的“清扫家园”活动,让村民提高“主人翁”意识。2.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村委会作为最基层的组织,负责对村民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直接接触到村民,能够清晰地了解垃圾处理的现状。村委会在垃圾治理过程中需要承担起重要的职责。但在现实中,村委会的作用却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宣传工作方面,如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和垃圾分类的指导等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村委会可以充分调动党员以及群众积极分子的积极性,先在这部分积极分子中树立起环保意识,然后让这一部分人协同村委会人员进村进户点对点宣传、引导。另外,村委会可以利用村民微信群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民宿”“最美餐馆”等评比活动,给予先进者一定的奖励,如政府为其民宿、餐馆宣传推荐,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以一定经济奖励为基础激发村民治理垃圾的内生动力。3.引入市场资金。农村垃圾的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和村民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市场协助。在篁岭新村的垃圾治理过程中,已经引入了一些社会资金,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在管理上存在镇、村和旅游公司、外包公司协调配合上扯皮的现象。按照运营模式,镇、村委会属于监督方,工作调度由公司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旅游高峰期垃圾无法及时转运的现象。为此政府需要健全并完善市场机制,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明确规定垃圾治理的每个步骤,同时划分区域,确定每个部门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以及提出相应的考核制度,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做出惩罚。之后需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鼓励企业参与到垃圾的清扫、收集、运输、回收和利用各个环节,并利用资金建立特色产业链,带动该村的生态循环圈的建立。
(二)完善垃圾治理的长效治理机制
1.完善村民自主管理机制。要充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垃圾治理活动,除了对其进行大量宣传外,还应该制定和完善村规,让村规成为一个具有强制力、指导性的工具,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垃圾治理。村规的制定和完善还需要篁岭新村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也可通过召开大会的形式集合村民,共同制定一份大家都接受的村规,从而实现自我约束,提高垃圾治理的效果。村规的大致内容需要包含垃圾在投放前的分类方式、垃圾处理的相关要求、乱扔垃圾的处理对策等,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对村民的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对那些积极参与的村民给予奖励,让更多村民主动参与到垃圾治理中来。2.完善监督考评机制。农村垃圾治理是一个全面、长期、系统的项目,为了切实保障垃圾治理的实际效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考评机制,其中包含外部监督以及对员工的内部考核。外部的监督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并对其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人员除了要定期对村庄垃圾处理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村庄垃圾处理的情况,及时了解村民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记录,对不足之处及时调整,还要不定期对村庄进行抽查,了解当地上报的情况是否属实。内部员工考核则与村庄垃圾治理情况相挂钩。为了确保工作人员工作质量,避免工作人员与村民相互包庇,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事实的准确性,在工作人员内部建立规范的考评制度,给予员工有激励作用的奖惩机制。3.完善垃圾分类标准。目前许多村民仍将垃圾混合投放,这有很多原因,首先是村民不清楚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因此政府需要提供垃圾分类的标准,能够结合村民的生活习惯和认知程度,将垃圾分类的标准宣传至每个农户。其次就是缺乏基础设施,没有足够的有分类标志的垃圾桶。在垃圾的“村收集”阶段垃圾桶应该具有垃圾分类的标志,让村民能够清楚地知道垃圾需要分类。
(三)“互联网+垃圾分类”
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每家每户,篁岭新村也基本达到了人手一部手机,家家有网络的信息化水平,互联网技术的大众化和便利性为“互联网+垃圾分类”提供了可能。比如可以应用附有垃圾分类标准二维码的垃圾袋。将垃圾分类的标准制作成小程序,而且一个二维码代表一种垃圾分类。政府将这些分类后的垃圾袋,按特定的数量分发到每户村民手中,村民用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知道特定垃圾袋的用途,然后依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旅游型农村垃圾治理方案设计——基于对江西省婺源篁岭新村的实地调研》来源:《河北企业》,作者:王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