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广播电视艺术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我国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作出了贡献。但广播电视艺术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教学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广播电视艺术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加强大学生个性化分流培养力度,为大学生有效实践训练搭建校企合作的实践基地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实践环节的监督与管理等,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电视艺术教程》一书对我国高校广播电视艺术教育与实践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笔者在开展所承担的2018年度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广播电视艺术研究生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以《视听艺术与技术》课程为例”(项目编号:CSYJ2018002)过程中,对该书进行了系统阅读和分析。在书中,作者首先阐述了电视的基本理论知识。电视诞生于20世纪初,20世纪40年代美国第一家广播公司开始了正规的电视节目服务,电视成为人类社会最伟大和发展最迅速的一项发明,为人类的文化艺术传播开创了新纪元,电视艺术也随之成为人类凭借高科技创造的第八种艺术门类。作者还阐述了电视与电视艺术两个概念的异同,对电视作为艺术进行了再思考,通过电视艺术的基本定义辨析了电视艺术与电视文学、影视艺术之间的关系;还阐述了电视艺术的一些基本身份特征,如品种集合的综合性、多重统一的真实性、有深度的通俗性、自由随意的观赏性、技术与艺术兼容的科技性等基本特征。其次,论述了电视剧作为日常化和大众化的电视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在介绍了电视剧的概念、分类辨析、构成特征、基本艺术特征、结构和时空美学等基本理论基础之上,阐述了电视剧语言的性格特征、表演性格、戏曲电视剧和电视剧的发展趋势等。例如,电视剧构成方面包括画面的慢节奏、声音的生活样态和故事的大众叙事等特征,而电视剧艺术具有连续性、广播性和生活化等特征。接着,介绍了音乐电视MTV/MV。MTV是20世纪末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最为精彩的文化现象,通过对电视音乐与MTV概念的梳理,分析与阐述了MTV的类型、镜头、蒙太奇语言、审美特质、意境创造和MTV文化;还对电视舞蹈艺术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电视舞蹈艺术的形态、类型、基本语言、语法、美学特征、创作与传播等理论。再次,介绍了数码电视艺术。DV作为一种全新的影像语言,成为新的大众视像书写方式,由于DV参与者的身份、用途、目的等不同,对DV艺术的本体确认与界定也大相径庭,可以说数码电视艺术是对影视产业的一种颠覆,从职业创作到非职业的广泛参与,从工业产品到家用电器,从影视产业到影像娱乐等方面,参与主体、制作器具和影像意义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审美主客体界限的消失导致了影像传播的根本变幻;还进一步阐述了DV艺术的基本美学特征和未来发展前景。最后,论述了特殊的大众传播艺术——电视广告艺术。电视广告是艺术与功利相结合的一门大众艺术,也是一种最具电视特征的电视设计艺术。
电视广告作为特殊的艺术符号,与一般艺术作品存在迥异的区别,因此电视广告艺术最具当代社会性和自身品格;还阐述了电视广告艺术界说、电视广告艺术的类型、声音基本特征、创意解码和电视广告背后的文化等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我国高校广播电视艺术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第一,要构建电视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电视艺术教育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艺术审美教育,增加浓厚的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改良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把广播电视艺术专业与创新创业政策相结合,结合影视制作和影像传承打造独具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要培养大学生电视艺术的创作能力,科学合理地安排电视艺术理论与实践学时,奉行剧本先行的创作思路再进行拍摄。第三,要了解当下数字媒体发展变化,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制订培养计划,并强化实践教学,定期举办学术讲座以加强交流学习,创办广播电视艺术实践活动比赛以激发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建立工作室实践教学体制,打造广播电视艺术教育双师型师资人才。第四,加强社会联系,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建立多功能实验室,扩大实验基地和实验室面积,增加实验室硬件设备,调整实验实训环节;利用校园媒体开拓学生实践范围,紧密联系各课程教学实践内容,鼓励学生采用触类旁通的学习方式进行实践学习;根据广播电视艺术学科特点建立适合的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模型,联合培养复合型电视艺术专才。
《高校广播电视艺术教育探讨》来源:《中国教育学刊》,作者:夏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