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甘肃省生态环境复杂,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使得扶贫攻坚任务艰巨,如何在推进扶贫工作中不破坏环境,使生态保护、扶贫攻坚协调推进,坚持绿色发展精准扶贫策略变得尤为重要,甘肃省应从思想上重视、政策上扶持、绿色产业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等方面助力高质量精准扶贫。
关键词:绿色发展;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态日益恶化,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日益加强。联合国持续关注绿色经济在消除贫困方面发挥的作用。2015 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了 17 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首要目标是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永远消除贫困。可见,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两个主题。党的十八大以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发展引导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综合地改变目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突出问题。另一方面,在习近平同志提出“精准扶贫” 重要理念以来,全国脱贫攻坚工作进展迅速,已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甘肃省贫困人口在全国贫困人口数量比重大,数量多、贫困程度深、贫困面积大,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甘肃扶贫影响着全国脱贫工作的速度和质量,在精准扶贫的进程中贯彻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甘肃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
甘肃省地处西北部,地域狭长,自然条件特殊,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扶贫攻坚工作任务重。 2018 年甘肃省脱贫攻坚强力推进,获得了稳定减贫的阶段成效,77.6 万人实现脱贫,18 个县区退出贫困序列,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加 590 元。甘肃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六盘山、秦巴山特困片区和藏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严峻、基础建设落后、公共服务欠缺,面积大,程度深,是全省脱贫攻坚的巨大难题。从现在到 2020 年,时间紧迫,甘肃省脱贫攻坚工作已刻不容缓,必须取得全面胜利。但是,精准扶贫任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例如:深度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剩下的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等问题,特别是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问题尤为突出。
二、甘肃生态精准扶贫的困境
1.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凸显目前,生态环保扶贫工作成绩突出,但也存在一些严峻问题,由于扶贫攻坚任务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任务紧迫,一些贫困地区领导干部对生态保护的认识还不到位、一切以扶贫优先,“重产业、轻环保”的思路普遍,特别是对甘肃省的生态环境没有全面认识,生态环保扶贫的精准性不够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不高,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脱贫仍需加强协调,扶贫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还需与生态环境监管进一步统筹兼顾。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要求甘肃省必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增加人民收入,经济的快速增长又伴随着大量的资源消耗、更多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工业废弃排放。甚至一些扶贫干部认识比较落后,认为要提高生产的效益或者追求更高的收益,自然避免不了对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是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在甘肃省 2017 年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中,铅的排放量居全国第三,镉、砷、六价铬的排放量均居西北首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改变,也使得用电量、生活垃圾产生量、污水排放量等指标大大增加。可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已经成为制约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矛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帮助增加农民收入,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却又伴随着农药、化肥、农膜等污染物的产生,形成大面积污染。
2.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不完善制约了生态精准扶贫我国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补偿项目以后,效果显著,我国农业生态明显改善,获得了良好的效益。但经过多年发展,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仍属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有待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完善。目前,农业生态环境补偿范围仅局限在通过限制农民生产方式而给予相应较少补偿,并没有从根本上激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部分贫困地区发展农业还是按照固有的方式加大地膜化肥的使用,给环境造成严重负担。部分地区鼓励农民减少使用化肥、农药,但范围小,没有政策体系支撑,没有绩效考核指标,项目实施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三、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甘肃生态精准扶贫策略
1. 全面认识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落实生态精准扶贫思想以生态文明建设助力精准脱贫,扶贫干部不能只想怎么完成任务,学归学,做归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准扶贫绿色化,要积极宣传生态文明的新思想、新理念,普及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环保意识。
2.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甘肃省位于长江、黄河上游,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不断下降,沙尘源地扩大,使中下游地区大气污染加剧。地理位置特殊、自然条件严酷又伴随着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着甘肃生态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走循环发展之路显得尤为迫切。今后应进一步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动生态补偿在法律、财政制度、税费体制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突破和改革。使上游的甘肃发展获得补偿资金支持,积极推进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行试点,积极引导贫困地区采取各种方式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使贫困人口从中获得稳定收益,提高贫困人口生态环境获得感。
3. 推动贫困地区绿色发展甘肃生态资源多样化,应从长远角度规划农村环保投资。绝不重复以往先破坏,再治理的发展老路,支持贫困地区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绿色发展新模式。积极引导种植业、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支持发展有机农业。推广加厚地膜应用,加快解决地膜污染等一系列污染问题。甘肃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中,超过 70% 的文化旅游资源都集中在乡村。用旅游助推脱贫,用美丽战胜贫困。2018 年甘肃先后安排资金 4 亿多发展“两州一县”乡村旅游规划,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后甘肃应进一步推进旅游扶贫工程,最大限度利用本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政策、项目、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让旅游扶贫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宾,于法稳.机遇绿色发展理念的山区精准扶贫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 2017(10).
[2]莫光辉。张菁.绿色减贫:脱贫攻坚战的生态精准扶贫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17(1).
《绿色发展理念下的甘肃生态精准扶贫策略探讨》来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年08期,作者:高红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