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6-08-31 11:52 热度:

  天目湖(沙河水库)是下游溧阳市70多万人的饮用水水源地,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天目湖上游河流的健康程度影响着天目湖湿地的生态状况。因此,通过对平桥河、下宋河与中田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工程,改善天目湖湿地的生态条件。通过对湿地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生态修复的指向思想,依据湿地修复理论并结合该湿地实际,对天目湖湿地修复工程措施进行探讨,为同类湿地修复提供借鉴。

林业与生态

  《林业与生态》园林杂志,创刊于1953年,由湖南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主办。办刊宗旨:关注与林业相关的生态建设重点难点问题,传播林业科学知识,推广林业实用技术,挖掘林业生态文化,促进林业生态体系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读者对象:林业工作者、林农、爱好园林绿化、生态家居、生态旅游等各界人士。

  1.前言

  虽然,国内外关于湿地的研究比较多,但目前还很难给出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并且不同的国家和研究者关于湿地的分类也有着不同的看法。1971年《湿地公约》将湿地定义为:“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普遍认为,湿地具有过湿的土壤(每年有较长时间的积水期)、区别于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独特的动植物类型组成等显著特征,是介于陆生、水生环境的过渡带。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包括物种生境、减少洪 水灾害、水质净化、休憩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

  我国湿地面积广大、类型多样、分布辽阔[1],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而且在提供生产、生活空间,缓解突发性水旱灾害等方面也起到了无法估量的重要作用。中亚热带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湿地资源丰富,是我国湿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湿地在中亚热带地区农业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

  天目湖湿地位于太湖流域上游,系人工水库,1961年建成,包括天目湖3条主要入湖河流(平桥河、中田河、下宋河)和西坡4条小河流,总库容量 1.30×108 m3,集水面积148.5 km2,天目湖长18 km,表面积150 km2。月平均水位在16.96~18.49 m之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溧阳市境内, 属天目山余脉的丘陵地区。天目湖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和江苏省五大省级旅游度假区之一。

  天目湖流域上游为丘陵山区,以林业种植为主;湖区所在地为中游地区,由于水资源保护要求,工业项目很少,以农业和旅游资源开发为主;下游主要是溧阳市区,为城市生活集中区。天目湖为下游70多万溧阳人提供饮用水,是溧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

  为切实加强天目湖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2006年溧阳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天目湖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方案》,促进了天目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水质改善。2011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硬碰硬转型升级、实打实开局起步”和“绿色崛起、跨越发展”的新目标,应对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天目湖生态环境保护优化提升的新要求,溧阳市全面启动第二轮天目湖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2.天目湖湿地修复存在的问题

  2.1生态修复工程的位置

  沙河水库主要入湖河流包括水库西部坡 地的4条支流和上游流域入湖的3条主干河流,其中上游流域的3条主要河流分别为平桥河、下宋河与中田河。3条入湖主干河流的入湖径流量占总入湖径流量的74.70%,TN和TP分别占总入湖污染负荷的81.69%、79.57%,是受纳入湖污染物的主体部分。本次修复工程的建设地点是平桥河、下宋河与中田河部分河段及附近林地。

  2.2沙河水库的水质状况及污染来源  2.2.1沙河水库的水质状况  沙河水库缺乏沿岸浅滩和水生高等植物,藻类几乎成了沙河水库水体中唯一的初级生产者,且富营养型藻类增多,清水性或贫营养型的浮游藻类数量减少。水体中的浮游动物种类也较少。水体中没有被利用的藻类大大的过剩,沉降到沙河水库的沉积物中。这些死亡的藻类在表层沉积物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耗氧,导致沙河水库在夏季湖泊分层时,湖下层发生缺氧、厌氧,形成还原环境,使污染源中的营养物质被释放,引起一系列不利于沙河水库水生态系统的变化。

  2.2.2沙河水库的污染来源  沙河水库流域土地利用中,农田和林地所占份额较大,分别占35%和56%。沙河水库地区土地利用的另两个特点:一是沿湖和流域产业开发,特别是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沙河水库水质比较敏感地区土地的无序占用;二是平桥河、中田河、下宋河三条主要入湖河道中下游两侧的平原与岗坡地农村居民点数量较多,布局极其分散,湖泊和河流水面距离较近,且其周边有畜禽、水产养殖。因此,沙河水库流域面源污染主要由农田、林地、城镇居民点以及农村生活、旅游、畜禽及水产养殖六个方面构成(表1)。

  2.3水库上游河流状况

  平桥河、下宋河与中田河的入湖径流量在总入湖径流量中占较大比例,其河流的健康程度[3]影响着沙河水库的水质状况。目前,平桥河、下宋河、中田河存在以下问题:

  (1)水质状况某些河段水花生大量生长,冬季水花生腐烂导致局部水体恶化,严重影响了平桥河水质。

  (2)堤岸稳定性平桥河、中田河河道两侧为土质驳岸,部分河段冲刷严重,岸坡陡直,且水深超过1 m,因此,原有水生植物茭草和芦苇群落难以发展、扩增,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发挥水体净化作用。

  (3)植被多样性由于盲目围垦、过渡养殖、无节制开采等人为因素导致湿地植物资源大量减少,水生高等植物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减,群落组成趋于简单。底栖动物等水生动物减少,耐污染水蚯蚓、水生昆虫幼体增加,大型水生植物种群退化和多样性降低等。

  (4)河岸土地利用类型林地、茶园和城镇是河岸两侧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茶园中,化肥、农药等污染物未经过任何生态过渡带而直接随地表径流流入河道。城镇对河道磷的贡献较大,尤其是在冬季枯水期和夏季的暴雨期。林地中,杂草丛生,苗木长势欠佳,且地势多坑洼,缺少排灌沟渠,易出现局部严重旱灾和涝灾;有的林区地势平坦,雨季山上来水冲刷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

  3.生态修复工程的指向思想和理论依据

  3.1指向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向,以“生态为本”为理念,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和生态恢复融为一体,改善湿地条件,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实现天目湖湿地水环境的根本改善,为区域的生态文明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2理论依据

  (1)系统理论修复湿地,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全面认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和机理,查清湿地污染来源、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切实可行的修复方案。

  (2)水体自净理论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将生活和生产污水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吸收、分解或转化,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

  (3)生态恢复工程理论指通过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利用生态学、系统学、工程学的方法实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以使一个生态系统恢复到较接近其受干扰前的状态的工程。

  (4)生态演替理论即深入认识、分析生态系统的动态原则,在退化生态系统中,模拟和重建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生物群落与环境相适应的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4.修复措施

  4.1治理工程

  4.1.1堆土工程

  通过堆土工程来增加边坡宽度,为挺水植物创造生境。采用河道淤泥或者从其他地方调土,增加岸边宽度,采用合适的坡比。在有林地排水地段,构建的浅水区面积要适当加大。在新建土质缓坡或平台的外缘安装木栅桩结构,最大限度的固持堆填的土壤。然后在修复好的边坡上种植挺水植物。

  4.1.2漂浮湿地(植物净化带)、植物浮床工程

  漂浮湿地工程师采用水花生圈养技术,将捞取的水花生放入用钢筋把泡沫浮球串成的圆形框架中,再用渔网水下包裹水花生,将水花生浮床放置在河道挺水植物外侧,用铁锚加以固定。

  植物浮床技术与水花生围养技术不同,它主要采用毛竹和渔网形成漂浮载体,以大面积圈养水花生,加强水质净化。用毛竹做成长方形漂浮载体,捞取水花生,放入框架内,再用渔网水下包裹水花生。单体浮床连排后放入池塘,用铁锚加以固定。

  4.1.3疏通河道、破除与降低圩埂

  为确保河道水体流通,对河底长期淤积的沉积物采用生态疏浚法进行清理,清理出来的淤泥和淤沙等用于培筑控水土埂;对于原有的分散的小池塘,通过破除与降低圩埂,将其连成一片,移除的土用于构建滩地。

  4.1.4林地管理

 

  根据林地的现场地形勘察资料,开挖沟渠,改变地势不平的地貌,以方便浇灌和排水,避免发生旱灾和涝灾。开挖出的土用来修建林间小道,供林业管理和居民休闲娱乐。此外,将林地上的所有灌、藤、草等全部清除,并通过翻土、松土来改善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改善幼林成活生长的条件。

文章标题:天目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3317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