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2-10-12 09:41 热度:

  摘要: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更突显农村社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但保护中显现的问题也令我们深思,本文拟探析其产生原因,以期找寻农村社区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性措施,实现和谐农村社区发展。
  关键词: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尽管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来看,生态环境的基础仍然相当脆弱,农村社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在整体上尚未完全得到遏制。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计。
  
  一、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从农村社区的实际出发,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环境建设,实现农村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农村社区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农村社区自然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能够使农村社区自然资源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也减轻对农村社区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
  
  (一) 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贯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着力改变“农村是落后社区”的状况,加快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社区发展。为此,我们需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环境保护,使农村社区面貌有一个更大的改变,使农村社区居民素质有一个更快的提高,使农业发展有一个更好的环境,以便于更好的统筹城乡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举措
  
  根据农村社区的实际,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绿色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的必要举措。减少农业污染,整治农村社区环境,改善农村社区生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和谐社区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
  
  (三)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建设和谐农村社区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三农”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工作的重点、难点,其集中表现就是农村社区的纠纷纷乱复杂,涉及农村社区的每个居民,直接影响其生存发展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危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本特征的和谐社会思想恰恰反映了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的前景规划,和谐社会的构建也要从农村社区开始,只有个体的和谐才能更好的保证整体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各个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正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关键保证。
  
  二、现阶段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 当前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也取得了可喜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农村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也要看到,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社区已构成严重威胁。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恶化加剧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农村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的恶习还在蔓延,导致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退化,尤其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面临生活生存与生态环境双重压力。矛盾加剧导致恶性循环,愈加影响农村环境质量。
  2.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破坏越来越突出
  对绿色植被的摧残,是对环境最大的破坏。以森林为例,重采轻育或只采不育,致使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日益加重,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灾害加重,生态问题复杂化。
  3.野生动植物数量锐减,部分种群濒临灭绝
  农村社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保存了大批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但随着人们对自然界长期掠夺和破坏,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部分珍稀动植物已经灭绝,现存的珍稀物种也受到很大威胁。
  4.农村污染日益突出,对社区居民健康的危害日益明显生活垃圾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社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极大的威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农业资源污染是农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污染。
  
  (二)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滞后的主要原因
  
  农村社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有诸多原因:
  
  1. 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
  
  
  环境保护意识是人们对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和反应,是调节、引导和控制人们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农村社区居民环境意识普遍薄弱,过度砍伐等行为都与其环境意识淡漠有关。缺少环境保护意识是造成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
  
  2.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现阶段虽然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改善,但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环境甚至牺牲生态环境导致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退化与自然资源短缺导致的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粗放型增长方式与有限的生态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与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尽快遏制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不仅对农村社区生态环境而且对全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人口增长与环境资源恶性循环加剧
  
  环境问题和人口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制约。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是当今农村社区面临的重大挑战,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农村社区环境产生了巨大冲击和沉重压力。随着人口、物质等高度集中,将大规模改变土地、大气、水体、资源、能源的性质和分布,不同程度地带来农村社区环境污染问题,威胁农村社区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活空间,而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发展缓慢,难以跟上环境保护的需要,导致农村社区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不少污染物转移至城市周边的农村,影响当地的环境。
  
  4.产业、能源结构,生产方式不合理,预期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压力
  
  农村社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乡镇企业的基础比较薄弱,科学技术含量偏低,自然资源利用量大、利用程度低。农村生活能源中薪柴等生物资源占较大比重,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土壤肥力,加剧了对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这必然要加速利用各种资源,产生新的污染,并将对农村社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来新一轮的压力。
  
  5.环境保护资金严重匮乏,环境治理任务愈加艰巨
  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匮乏十分突出。农村社区居民生活没有彻底改善,还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迫于生计往往急功近利,对自然资源采取粗放的、掠夺式的、不计后果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开发利用,无力有多余资金。加之破环多大于防预,治理程度低,治理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三、实现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性措施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长期的系统工程,从一定意义上说,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安全,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建设和保护。为此,保护农村社区生态环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规划,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环境状况,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而不能空谈农村社区生态保护和建设。
  
  (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并重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社区经济、文化等都远远落后于城市,且这个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水平也大大低于城市。发展农村社区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我们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并重,遵循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尽量减少因发展社区经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优越的生态环境是一个社区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制定经济决策时审慎地考虑对环境产生的后果,才可能更好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并重,充分体现出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农村社区建设
  
  生态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突破性发展,尤其体现在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上,也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农业建设,要按照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要求,以实现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社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为目标,利用一系列的节水环保技术高效作业以及科学管理农业生产。进一步调整农业生态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农业,控制、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合理配置农业生物,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农业系统的建设,形成农业环保一体化生产,建立重点区域农业生态环境预防监测和保护体系,促进农村社区环境、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农村社区建设是和谐农村社区的基础性前提。做好生态村镇的示范试点工作,完善效益与环境评价。
  
  (三)注重防治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农村社区环保产业
  
  加强农村社区的环境治理,做到预防结合。积极引导、组织企业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从投资、管理、税收等方面对环保产业给予倾斜,不断给环保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加速环保科技成果向生产转化。在农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提高环保产品和环境工程质量,为保护和改善农村社区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提供物质和技术保障。改造、改进企业排污工艺流程,推广清洁生产技术。
  
  (四)坚持以民为本,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农村社区文明发展道路
  
  加强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要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改善农村社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要把富民与增加农村社区居民收入与加快现代化进程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富民为先,以民为本,切不可牺牲群众的利益来换取所谓的“政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农村社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大农村社区水环境整治的力度,坚持配套建设,围绕村庄整治和环境建设,发挥集成优势,整体推进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的共享性和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曾鸣,谢淑娟.中国农村环境问题研究—制度透析与路径选择[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8):78-79.
  [2]王芳.社区视野中的环境问题与环保社会力之构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81.
  [3]况安轩.农村社区环境治理机制初探[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56-57.
  [4]杨阳.农村环境问题的社区解决之道[J].理论科学,2009,(5):184.
  [5]郭文芹.农村社区环保—农村环境改善的新处理[J].2009,(9):137.

文章标题:浅析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1347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