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9-08 07:59 热度:

  摘要:传统村落凝结着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历史遗存,更包含有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独特的人居环境规划理念。如今,新农村建设在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契机。新农村建设活动也取得了一些列成绩,但同时人们对改善新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渴求,也导致了建设活动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总结的基础之上,归结出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规划思想,为今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规划;新农村建设
  传统村落经过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孕育而成,凝结着农耕文明的结晶,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更蕴含了适应地域环境,具有乡土色彩与传统文化的人居规划设计思想。如何从这些遗存丰富的宝库中总结并且探索出农村建设的历史经验,更好地为现代新农村的建设而服务是我们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典型村落空间分析
  1.1静升村典型村落空间分析
  静升村隶属于山西省灵石县,现位于距灵石县县城东北约12公里处,面积约为55km2。静升村东傍绵山、西临汾水,镇西与翠峰镇相连,镇南与两渡镇、马和乡相接壤,镇东、镇北与介休市相交。本文中所提及的静升村乃是现静升镇镇政府所在之地,也是静升镇的中心所在。下面本文将就以下三个方面对静升村的村落空间的营造思想进行分析梳理。
  1巧借自然之势,与自然的融合
  静升村自明清以来,整个村落均延续着“九沟八堡十八巷”的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巷格局。主要街巷在走向、宽度与尺度,古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式方面,大多数都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空间格局,基本遵循了原有的历史风貌。静升村整体格局面南坐北,依山傍水,一条大街横贯西东,九沟、八堡、十八巷散布于北山之麓,民居、祠堂、庙宇错落于小水河畔。
  2独特的村落整体空间格局
  静升村借天然地势,将山水环境做为依托,并把村落空间当做载体,形成了具有传统人居环境观的整体村落意境。在村落的选址上就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做最为重要的考虑要素,首先在掌握了周围自然环境特性的基础上,在村落的整体布局上体现出回归自然的观念。人工营造活动要对自然的足够的尊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村落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并发展,最终到达“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在具体的建筑以及院落空间的营造上也反映出了独特的意境。
  3各古堡对村落空间发展的积极作用
  静升村自明清以来就延续了“九沟八堡十八巷”的街历史格局,形成聚族而居、具有浓厚防御特征的堡垒式村落。八个古堡分散于街巷之中,依地形地势而建,有六堡雄踞于山梁之上,有两堡藏卧于两水之间,看似散落实则有机的联系。
  各堡都有堡墙、堡门,除了防御作用之外,这也是对堡内边域有所限定,将村落整体空间进行有机的分散,其它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散布于个街巷之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种为村落今后发展留有余地的考虑正是当今新农村建设所缺少的,将各居住单元有机的分散于村落用地之中,适度地进行发展也是当今新农村建设的理想模式之一。如图1
  
  图1静升村村落格局示意图
  
  1.3村落空间结构特点总结
  1文化为组织空间的重要基础
  静升村处于汾河流域当中,同时深受晋商文化的影响。从村落选址的尽善尽美到村落布局的严谨,院落格局的等级礼制严格,建筑装饰的技艺精湛……无不体现着晋中地区的文化传统。并且都有着深厚的宗族文化,这也成为了组织村落空间的重要基础。
  2空间对人性的教化与涵养
  空间的形成是深受文化的影响的。静升村由于深受晋商文化影响,尊崇等级秩序,尊卑礼制,使得村落的空间更具教化作用。
  3对地域文化的保护与继承
  静升村是典型的北方聚落代表,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同时又深受晋商文化的影响。晋中人对自身的文化传统亦是十分骄傲的,晋商的先进观念无疑影响着晋中地区的子孙后代,他们以诚信为本,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成为了晋商文化的底蕴。晋中人对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就成了骨子里的信念。
  4山水、风景的创造
  从村落选址的追求理想化的风水之地,到村落格局与自然山水的呼应,再到村落景致与自然环人文环境的融合,晋中地区平原村落景致的创造无不体现着自然的优美与人文的智慧。将自然之势纳入村落景观之中,又将人文之情赋予自然之景中,如此相互融合、提炼。自然之景因人文文化而得以长久的流传,人文文化又因自然之势而增加灵秀与柔美,两者相辅相成。
  5家园感的营造
  传统村落大多以血缘、家族为纽带而聚居,晋中地区也不例外,并且静升村中出现了许多堡寨民居建筑,更是聚族而居的典型代表。居于其中的村民有着更强烈的家族观念,营建人居环境时更注重对人性的关注,这也使得这些村落有更强烈的内聚力,村民自然产生更强烈的家园感。
  二、新农村建设出现的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村落经济的发展,但并没有完全解决村落发展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关系到农村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也依然存在,都亟待我们从整体上研究并解决。
  1村落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遭到破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大力发展,农村的规划得到了重视,取得了很多的进步。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农耕文明下形成的传统村落空间已经不能适应现在村民的生活生产所需,村民急切的想要改善居住的环境。
  2历史文脉的中断,文化丧失,无法传承
  村落缺乏规划而肆意建设导致了村落的人居环境日益恶化,村民的交往空间被压缩,精神文化活动减少。在工业文明下,村民也开始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文化环境遭遇了巨大的危机。村落的历史文脉在人们一味的追逐财富的过程中被迫中断,得不到传承。村民缺乏精神文化活动,也加剧了一些重要文化活动场所的消亡,一些重要的历史建筑走向衰败。村落的历史文化核心也随着村民精神追求的退化而消失殆尽。
  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是靠老一辈人在经营,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3规划“易编制,难落实”
  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落的规划编制也显得尤为重要。但现实就出现了规划编制容易,但难以落实的局面。除了一些现实的操作问题,规划难以落实的根源就在于规划的编制不适。
  村落的规划肩负着社会与经济的双重任务,不仅要将传播村落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要带动村落的经济发展。使两者得到一种平衡,在促进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动村落的历史文化发展,现在文明与历史文明得到融合与发展。
  4村落盲目发展旅游产业
  很多传统村落看到发展旅游可以带来丰厚的收益,都争先恐后的加大力度发展旅游业,过分强调其经济效益。
  5历史建筑得不到有效保护
  近些年,我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已愈加的重视,从单纯的文物保护制度,到建立了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村、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我国对于传统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在保护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也使得很多历史建筑被毁坏而消失
  三、历史的启示与现实的反思
  1追求村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
  在重视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村落往往忽视了整体的协调发展,以单一的生产方式获取经济的增长。这些生产方式有时并不合适村落自身的特征,甚至对村落人居环境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而村民们由于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相关的法律政策的缺失,造成了很多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保护,甚至是被毁坏。盲目地追求村落高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严峻的问题有待我们解决。
  2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村落人居环境
  中国古代长期处于农耕文化时期,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于是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必然成为农业社会的生存延续的基本条件。“乡村聚居是人们为了在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根据自然的特点逐步建造形成的。对这一点,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作为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其规划过程中必然浸润了与自然和谐的智慧。这种自然智慧就是在人居环境规划建设过程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的具体手法与理念。
  3寻找更为合适村落经济增长的模式
  在回顾和比较中国历史各阶段和各个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关系后可以看出,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国民经济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必须转移2.5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稳、有序,以避免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旧有的农村经济体制恰恰不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现,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转变便是例证。制度缺陷与管制失灵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筑起高高的壁垒。
  4延续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中的人本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超越宗教的情感和功能。在中国传统文化神本主义始终不占主导地位,恰恰相反,人本主义成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人可以“赞天地之化育”,[2]与天地“相参”。考察事物、明辨物理,既要“上揆之天”,“下察之地”,还要“中考之人”。[3]即人是衡定万物的价值尺度。
  5关注全局的整体观在村落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传统村落是由整体村落格局、传统院落、风景系统等而构成的的整体。各要素的特性不一,对其中某一要素的加强并不能提升整体的性能。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在人居环境营造时就要把握整体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而充分发挥整体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一直以来就持有整体观,讲究要以融会贯通的方式解决问题。在面对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活动所出现的问题时,不能单独的审视这个问题,要将其归入大的背景之中,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同时人居环境各要素之间是互相作用的,孤立的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时常不能带来好的结果,此时关注全局的整体观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建设经过了几百年的农耕文明的洗礼,已形成了独有的人居理念。虽然现如今的新农村所处的时代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但是村落人居环境的核心就是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而人们的本性并未随着时光的推移而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自古以来,人们心中的终极追求仍没有改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农村无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人们迫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渴求也导致了新农村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新农村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病”,新农村的无序扩张,新农村人居规划理念的缺乏……这些问题的出现无疑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村落宜人的人居环境的向往,于是对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规划思想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归结适应地域的村落人居规划思想,在对历史经验的梳理下反思现实,从而为今后新农村的建设活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2][汉]戴圣.《中庸》.
  [3][秦]吕不韦等.《吕氏春秋》.
  [4]王金平.山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张万方.中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简明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文章标题: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huanjing/1015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