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分析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7-18 10:22 热度:

 

  随着中共十九大会议精神的落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通过近些年的发展,辽宁铁岭玉米种植产业涌现出了一系列的玉米种植经营模式,这其中以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最为典型。起初,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的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出现在农业玉米产业化种植上衍生出很多成功地案例,但最后大部分都遇到了发展瓶颈。如果想突破这种瓶颈就得寻求新的土地经营方式,这其中一部分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合作社,通过多年的探索,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合作种植”的新模式。合作种植的经营模式是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经营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此种模式既继承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优势,又避免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不足。具体模式为,合作社与农民联合起来一起合作种植。具体表现为农民出土地,合作社负责出生产资料和组织管理土地,最终所产出粮食,农民与合作社共同分配。农村土地集约化种植最原始的经营模式是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经营权。具体表现为,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在土地种植前向土地当前所有者支付现金,以此取得相应土地的经营权。所取得的土地由流转者独自经营,所得收益或亏损归流转者自己所有。此种经营模式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使一家一户的土地分散经营的方式,向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中起来,有助于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种植推广。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和实现土地、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才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此种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也体现出了一些弊端:首先,土地流转占用资金大,当前从事农业集约化种植者社会融资能力弱,普遍存在贷款难问题,所以想拓展经营面积有些力不从心。其次,此种经营模式的风险大,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弱。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分析

  土地流转的经营活动的盈亏都在单一的经营者身上,一旦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经营者自己无法承受相应的亏损。再次,此种经营方式由于简单易操作,各地的竞争激烈。各地的土地经营者为了流转土地互相哄抬土地的流转价格,把原本的利润空间压缩到最小,甚至没有利润。土地流转遇到种种困难之后,又一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土地托管应运而生。土地托管是在不改变土地经营权的基础上,不改变受益主体的情况下,农机合作社、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种粮大户等托管方,按照农民的要求,对其责任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一种新型经营形式。具体表现为,土地托管方向土地当前所有者提供土地管理的相应服务,根据相应项目收取土地当前所有者相应费用。通过土地托管的规模化种植,降低了种地成本,解放农村劳动力,增加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与土地流转相比,土地托管的灵活性让农户更容易接受,但土地托管在具体实施方面也是困难重重。首先,此种方式的土地经营权是在农户手中,这样农户就可以干预所属土地的管理活动,他们的干预不利于土地的经营者管理,并且使土地经营者极大的增加生产成本。其次,由于土地托管需要取得受托管方的信任,托管方往往需要向受托官方承诺每亩地的保产产量,但是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不可控因素很多,如托管方未达到承诺的每亩产量,后期托管方亏损风险大。再次,土地托管的费用收取往往是每年收获之后并达到受托管方满意后收取,这种方式极大地增加了托管方由于种种原因收不到托管费用,从而增加自身风险。通过对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利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想把土地规模化经营搞好,探索一种全新的模式是很有必要的。目前一个全新的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在以上种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即土地合作种植模式。此模式是一部分有开阔创新精神的农业从业者,以科学发展为指导,结合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模式,紧紧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通过多年的探讨摸索出来的新模式,合作种植的基本模式为:合作社与农户共同合作,从而进行规模化种植。农户拿出自己的耕地交给合作社,合作社负责管理土地,农户不参与土地的管理。合作前双方约定农户的最终所得为合作双方所合作的每亩地秋收前给农户30个水的玉米的合理斤数的粮食或按当地当时粮库所出的粮食价格所折合的钱数,剩余部分的粮食归合作社所有。此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土地流转、土地托管的各种弊端。第一,土地流转的资金投入大的问题,由于此种模式是秋收时给予农户相应斤数的粮食,从而省去了前期巨额的土地流转费用。第二,土地流转的自然灾害风险大的问题,此种模式在与农户合作时可以事先声明,如遇重大自然灾害导致减产或绝产时,由于此模式是双方共同合作的模式,所以所受损失双方共同承担,因此不会导致土地流转模式的巨大损失。第三,土地流转的竞争问题,此模式与土地流转相比经营压力小,给予农户粮食折合的钱数可以比农户直接参与土地流转所得的多。进而提升了竞争力。第四,土地托管的没有经营权的问题,此种方式农户只出土地参与合作,其他经营方面都是由合作社自主经营。从而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第五,土地托管的保产问题,由于合作种植的最终所得只有一部分是农户所得,其余的是归合作社所有,无论农户的土地所产的粮食是多少农户只得约定好的部分。因此合作社在这个问题上的容错率就相应的变大了。

  土地托管涉及的是农户自己的土地,未达到约定产量的风险大,而合作种植涉及的是千家万户的总和,规模化种植平均达到预定斤数就可以。从而降低了保产的风险。第六,土地托管的收费难问题,由于合作种植是秋收给予农户粮食,不涉及农户赊欠合作社资金,因此合作种植的方式避免了农户赊欠的问题。合作种植模式是在土地经营权不变的前提下,使农民的效益最大化,此模式可以总结为“农民出地,经营者出力,农民当地主,经营者当长工,农民得钱,经营者得粮”。即“免费种地分钱分粮”的新模式。合作种植模式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解决当地农民包地赔钱,种地不挣钱,年龄越来越大种不动地,土地越来越贫瘠,产量越来越低,打工不放心土地的这些问题。让这些农户心甘情愿地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管理者种植。合作种植模式只需农民提供土地经营权,不需要任何的投入,为农民解决集约化经营当中资金和玉米专用生产资料的问题,并且解决先进农机具等问题。关于土地种植的一切问题,都交给合作种植经营者去做,秋天就等得粮得钱,通过这种模式能达到:农民出土地,经营者管种地,农民没有风险,比包地每亩地还多收入100-200元,比自己种地也不少收入。随着规模化种植的推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效益。农民逐渐脱离了土地的束缚,不再承担因气候、种肥质量等一些原因导致农户的减产减收的问题,减少了劳动量,提高了土地效率,为农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农村随着先进模式的推广,农民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务工及从事商业活动上,使农村更好更快的向着城镇化进程发展。农业随着规模化种植的推广,从而带来的先进的土地管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改良了土壤环境,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为农业乡村战略的振兴贡献力量。

  作者:岳丽颖

  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分析相关推荐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经济效益

文章标题: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4327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