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植树造林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方面,能够有效的改善环境恶化问题,推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幼苗的成活率是植树造林过程中相关环保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旱区限量灌水造林对幼苗的实际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提升幼苗的成活率,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旱区;限量灌水;植树造林;幼苗
1 试验概况
在本次试验中,以某旱区试验田为例,对其特质特点以及气候环境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该试验田地处温暖带半湿润易干旱气候环境中,与其他地区相比,年降水量较少,在植树造林期间难以满足幼苗的水分需求。 就土质特点来看,土壤类型为黄绵土,田间持水量为 20%左右,地表植被主要为天然草本植物。 本试验开展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分别将试验林地设置在阳坡和阴坡位置,并以具有高度适宜性的刺槐为试验品种,以农业塑料薄膜作为覆盖物。
2 试验方法
在本次试验中, 在阳坡进行小区对比试验。 将穴的规格控制在长、宽、深均为40cm,以确保挖穴植苗操作的顺利进行。 栽植过程中,覆土后进行踩实,并进行限量灌水操作,待水下渗后覆以塑料薄膜。相关植树造林人员应当注意的是,在地膜的选取过程中,应当确保其规格与穴保持高度一致, 并在地膜中间部位剪开裂缝以供苗木通过,地膜覆盖平整后再起表面覆土并压牢,以促进幼苗的成活。在阳坡中,幼苗留于地面的长度约5cm,并且每个小区规范植苗30株。 阳坡与阴坡在水分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应当对阳坡做好地膜处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对灌水量进行合理的把握, 选取阳坡8个区分别进行覆盖处理,一类覆盖薄层松散干土壤,一类覆盖地膜;选取阴坡8个区,一类覆盖薄层松散干土壤,一类不做任何覆盖处理。在试验过程中, 以专业的土钻和烘箱植入到穴内100cm深处,对土壤水分进行取样,并结合幼苗的成活率开展积极的调查工作,自定植开始,以一个月为区间段,定期开展水分测定,并对幼苗成活率的平均值进行可靠的计算。待幼苗次年生长季的末尾再进行一次成活率调查,从而对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状态进行了解和把握。 在旱区造林当年的六月末和七月末,取苗木的第三片功能叶进行试验,由封口塑料袋带回后,以烘干法对叶片含水量进行准确的测定,在此基础上以常规方式在苗木的生长季末对苗木的高度和基径进行测定,并在造林第二年以标准株的方式对苗木根系的垂直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并以全挖法的方式来观察和了解苗木根系的整体形态,从而对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解。
3 试验结果
3.1 幼苗成活。春季温度开始回升,但由于春旱( 3~5月)以及初夏旱( 6 月),缓苗时期土壤水分的高低与幼苗成活关系密切。尽管初时的土壤含水量都不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在下降,至旱季末已为最低值,尤其初植幼苗根系层土表40cm甚为明显,接近凋萎湿度;之后,由于进入雨季,土壤含水量开始上升。 可见,定植后的幼苗,若不尽快生根下扎,以吸取深土层的水分,难以逾越表土干燥时期而成活。限量补充灌水的作用就在于在土壤含水量下降的阶段( 4~6月),给幼苗生根成活创造相对有利的表层土壤水分环境。 阴坡亦是如此。旱季是幼苗成活的关键阶段,幼苗成活过程大体上在旱季结束。除个别小区外,最终成活率( 生长季末)基本上还是最大成活率,阳坡 93.3%~100%,阴坡96.7%~100%。 显然,这与造林时底墒尚好以及造林后降雨适当有关。尽管如此,阳坡仍显示出灌水的作用:未灌水处理的成活率为93.3%,低于灌水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在造林的过程中,灌水能够有效促进幼林成活发芽,而造林当年为旱季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是有着重要影响意义的。
3.2 幼苗生长。 造林当年,由于土壤含水量的提高,在阳坡,生长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苗高甚为明显。 但在阴坡,灌水量低于0.5kg/株的处理,其生长量变化如同阳坡;而灌水量高于1.5kg/株,幼苗生长量开始降低,灌水不再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阴坡气温相对较低,光照偏弱,土壤含水量本身就较高,过多的水分会影响根系呼吸,从而限制幼苗对水分的利用,使其生长受到制约。 灌水叠加覆盖还可进一步促进幼苗的生长。 在阴坡,低于0.5kg/株的灌水量,土壤覆盖处理的幼苗高大于未覆盖;而高于1.5kg/株的灌水量,土壤覆盖处理的幼苗高却小于未覆盖。表明阴坡土壤水分较多时,土壤蒸发又是有利的。为提高灌水的效益,阴坡造林灌水不宜过多。植苗第2年,幼苗生长仍然显示上述的规律,这与幼苗根系的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与旱地作物实施灌水“ 以水调水”的作用效果相似,限量灌水有利于根系下延生长,以扩大吸收利用深层土壤的水分。 阳坡根系垂直分布深度,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加深。相同条件下,植物组织含水量高,代谢活动一般旺盛,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植苗后,经过干旱季节, 叶片含水量变化规律与根系类同。 阳坡对照的叶片含水量为 181.90%,2.5kg/株的处理增大至241.25%;阴坡也表现出0.5~1.5kg/株的灌水量分界点。 进入雨季,叶片含水量同样如此。 由于灌水,根系变深及相应叶片含水量的提高是幼苗抗旱稳定生长的基础。
4 试验结论
通过对旱区植树造林限量灌水试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可以发现旱区当前旱季气候条件以及土壤特质都与旱区植树造林中幼苗的成活率和声场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旱区土壤表层水分较少,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植树造林过程中幼苗向下扎根,以便汲取更多水分而得以成活,这就有效的促进了幼苗根系的生长,在提高植树造林总体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也就是说,幼苗生长过程中限量灌水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是说长期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就易于幼苗的成活,幼苗的根系发育需要限量灌水来提供可靠的保证。通常情况下植树造林人员认为, 土壤含水量在田间实际持水量的7成左右时比较适宜的,在提高幼苗成活率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并且利于幼苗根系发育。
但是相关植树造林人员应当注意的是, 若在实际造林过程中大面积破土,势必会对旱区的土壤含水量造成严重的应当,对于幼苗的成活也不是十分有利的。 那么在旱区植树造林过程中,应当积极实行限量灌水, 结合旱区阳坡和阴坡的实际水量需求来对灌水量进行调整,促进幼苗的成活,进而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推进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青宁,王晗生,吴高潮,等.限量灌水造林中穴底层施保水剂的效应[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 1):120.
[2] 朱明.提升六种能力 促进林业发展[J].林业与生态,2012( 10):85.
《探讨旱区限量灌水造林对幼苗的影响》来源:《民营科技》,作者:张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