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8-01-16 10:32 热度:

   水稻种植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机械化可以大大提高耕种效率,本文主要探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为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水稻学术性季刊,主要报道以水稻为研究对象的未经发表的中、英文原始论文。

  为进一步提高温岭市水稻机插水平,本文在分析温岭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温岭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措施与建议。

  自2004年国家实行农业机械购置政策以来,温岭市农机管理总站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工作部署,严格落实农机化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和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引进推广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机械,调整和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使温岭市农机化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机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目前,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的耕整地和收获环节的机械化水平均超过90%,但是机插水平发展缓慢,现已成为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因此,如何加快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进而提高温岭水稻机插水平是目前农机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应用现状

  水稻是温岭市主要的粮食作物,2012 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6万hm2,水稻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63万hm2(其中早稻0.41万亩、单季稻0.91万hm2、连作晚稻0.31万 hm2),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3.46%,而水稻机械化插秧面积仅有875hm2(其中早稻289.47hm2、单季稻246.33hm2、连作晚稻340.67hm2),水稻机械化插秧率仅5.38%,远远低于浙江省水稻机插平均水平[1]。

  20世纪80年代,工厂化育秧曾一度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然而在当时环境下缺少技术成熟的插秧机设备配套,传统插秧机的机插效果达不到稻农对产量的要求,及至九十年代中水稻抛秧、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得以推广后,传统插秧机开始逐渐被闲置,慢慢淡出历史舞台,截止2006年,温岭市水稻插秧机拥有量为0。2007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扶持下,温岭市箬横镇引进全市第一台新型高速插秧机,当年机插水稻面积46.67hm2;之后呈现良好发展趋势,截止2009年全市插秧机达到11台,当年机插水稻面积513.33hm2。然而这种良好趋势并没有得到蔓延,由于育秧技术不达标,所育秧苗达不到插秧机机插要求,2010年虽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水稻插秧机补贴额度加以倾斜,全市插秧机推广达到51台,机插水稻面积却仅有353.33hm2,农民购机更多成了摆设。2011年、2012年尽管市财政持续增加插秧机补贴额度,加大对机插作业环节补贴,效果仍不明显,截止2012年12月,温岭市拥有插秧机72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32套,水稻机插面积却仅有874.67hm2,插秧机利用率极低,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开始陷入一个瓶颈[2]。

  2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因素分析

  2.1 稻农对水稻机插种植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

  自20世纪90年代中开始,温岭农技部门大力推广水稻直播、抛秧等轻简栽培技术,技术单一,操作简单,作业成本低,产量远远高于传统插秧机表现出来的机插效果,工厂化育秧很快被直播和抛秧所取代,直到现在直播和抛秧已成为温岭当地水稻种植的主要栽培模式。这种在广大稻农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对传统插秧机机插效果不看好的思想,兼之新型插秧机的投入成本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使他们第一时间放弃了对机插种植模式的选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温岭当地的推广带了重重阻碍。

  2.2 机械化育秧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温岭市育秧中心和育秧点建设存在点少面窄、分布不均、育秧规模不足、服务能力差、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育秧中心承载了周边机插秧苗的供给任务,由于精细育秧技术尚未完善,育秧中心育出来的秧苗很大一部分不能满足机插对均匀壮秧的要求,特别是杂交稻、超级杂交稻,要求每穴播种1~2粒,这在现行的流水线及手工作业情况下很难达到。工厂化育秧技术的不完善导致了育秧中心经济效益低下,制约了育秧规模的发展,从而导致机插秧苗的供给严重不足,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带来困难[3]。

  2.3 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不高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从根本上来说是一项农机、农艺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农机部门不懂农艺,农技部门不懂农机,两者缺乏有效的相互交流,使得农机部门抛开现有农艺基础一味引进所谓的“高效、节能、环保”的农机不适用,而农技部门则忽视现有农机配套设备的发展而一直界限于原有农艺技术的推广,这样势必导致机械化育插秧技术体系的不完善,为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带来技术壁垒。温岭市的水稻种植包括早稻、单季稻和连昨晚稻,在早稻的育秧上由于气候原因很容易导致烂秧问题;连作晚稻机插推广中也存在育秧时间的衔接问题比较难把握,秧苗过长则不利机插;而单季稻由于对产量要求相对较高,现有的9寸秧盘育出来的秧苗使机插每亩有效穴数达不到要求,导致产量不高,7寸秧盘的使用则与市面上普及的插秧机不兼容。除此之外,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机插的技术要求也存在差异,育秧、壮苗标准以及秧龄、叶龄、插前分蘖数等各项机插技术指标有待进一步完善[4]。

  2.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横观省内在机械化育秧插技术推广中取得卓越成绩的各兄弟县市,都离不开政府大力的行政推力和财政补贴政策。和省内先进兄弟县市相比,温岭市还存在争取各级政府对水稻机插重视和加大资金投入工作不力的问题。政府部门在主观上还没有认识到机插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水稻机插秧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实现高产稳产,还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一条龙服务给经营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而只是机械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任务指标,与农户缺乏有效互动。目前我市机插指标尚未列入政府考核序列,镇街道一级政府推广积极性不高,同时在育秧中心建设资金上缺乏工商资本的投入和金融机构的支持。

  3 加快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的措施与建议

  3.1 进一步争取各级政府领导重视支持

  领导重视是抓好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的关键。2012年以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水稻机插发展的扶持政策。如对购买插秧机的农户,在中央及省财政购机补贴的基础上,市财政再补贴10%;对应用水稻机械化插秧作业的农户,给予每亩60元的补贴,比省补贴标准每亩提高了20元;对为水稻生产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面积达33.33hm2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评选出l~3家示范性较强的,给予每家3万元的补贴;对建有设施的水稻专业育秧场,服务面积在 66.67~333.33hm2不等的,给予2~4万元不等的补贴;对与育秧中心签订育秧合同,面积达到20hm2以上,并用于机插的,给予每亩40元的育秧补贴,用于抛秧或手插的只有每亩20元的补贴。2013年,市政府在2012年基础上对育秧补贴进一步进行细化,对拥有稳定育秧场所和一定设备,具有专业技术人员,且一季开展集中统一育供秧大田面积500亩(含)以上的粮食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育秧专业户等服务主体,按实际育秧数量给予补贴(机插1元/盘,抛秧0.3元/盘)。鼓励农民接受统一育供秧服务,对接受上述服务主体提供集中育供秧服务的农民(含符合条件的大户自育秧和代育秧),按大田服务面积给予补助(机插20元/亩,抛秧10元/亩)。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争取将机插等重要农机化指标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加大行政推动力度,同时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投入,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5,6]。

  3.2 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突破机插技术壁垒

  农机农艺融合是抓好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的技术保障。近年来,温岭市农机部门和农技部门在水稻机插方面已开始逐渐融合。农技部门邀请农机管理人员参加一年一度的全市大型农业技术培训会;农机和农技联合开展机插秧培育的现场指导和机插后的大田管理检查,解决各育秧点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联合开展机插育秧各种基质的床土配方试验,规格化秧苗机插与抛秧、直播的水稻大田对比试验,共同实施在市科技局立项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农机农艺融合的试验研究” 课题项目等,来获取第一手资料,以示范带动方式,改变群众对规格秧的认识误区,为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提供技术支持。另外,两个部门根据我市实际,联合确定了以单季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为重点突破口,带动发展早稻和连作晚稻机插的推广原则。下一步,市农机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加强与农技部门的合作,联合开展机械化育插秧各技术环节的试验研究,加强对育秧点和种粮大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借各级财政大力支持发展建设育秧中心的有利时机,重点在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合理选点,积极建设育秧中心。今年己建设好2家育秧能力达200hm2的育秧中心,另有2家200hm2以上育秧中心已确定新建。力争到2015年全市建成的规模以上育秧中心能覆盖所有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实现全市年育秧3333hm2以上的奋斗目标。

  3.3 扩大宣传,强化培训,争取种粮大户发展机械化育插秧

  随着“三化同步”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两区”建设不断发展,土地向种粮大户集聚,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成为历史的必然,进一步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首当其冲的历史任务。温岭市种粮大户达1300多户,种植水稻面积达6066.67hm2,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39.5%,因此种粮大户是温岭发展机插秧的潜力所在,也是以后的中坚力量。另外,通过多开现场会、演示会、培训会等途径,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努力消除农民思想疑虑,提高他们对机插的认知度,促使他们应用机插成为自觉行动。

  3.4 加强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建设

  截至2012年底,全市水稻机械化生产示范点已覆盖了除五个街道和松门、石塘、坞根等三个镇之外的所有乡镇,虽然未形成规模效应,但也为推广水稻机插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促进示范园区建设。在认真做好机插技术多点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试点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总结出一整套水稻机插技术,并设制出水稻机插模式图,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指导和推动全市水稻机插工作,确保机插技术健康、有序地发展,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5 加强水稻机插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

  2012 年度温岭市水稻机插面积874.67hm2,其中农机服务组织完成水稻机插面积616.67hm2,占全市机插总面积的70.5%,是推广水稻机插技术的主要力量。因此,要积极培育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其服务功能,带动机插全面推广。在推广过程中,采取推广与市场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帮助、扶持和发展农机服务组织,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适当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对其购置与推广机插相关的农业机械及其配套机具也要给予适当的扶持,从而使其发展成为集育、插、管一条龙服务的“田间保姆”。与此同时,农机主管部门要对各农业合作组织在育秧、机插等方面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机插服务水平[2]。

文章标题: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nongye/gongcheng/3765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