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作物和植物的起源,可以延续物种,没有种子人类就不能有收获,所以说种子与人类生存生活关系密切,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水果、各种油、棉纺织等等都不可能离开种子,一些种子还可以直接供人类食用,比如咖啡豆、杏仁等,在农业生产中,种子同样需要管理,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加强种子档案管理体系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种子世界》本刊对我国农作物种子行业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成果宣传报道,研究探讨,使优良品种及先进科学技术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为种子产业服务,为我国农业和种业现代化做贡献。读者对象:全国农业各级农业部门领导、种子单位职工、农业科技人员、农业院校师生、种子相关企业、农业种植大户。
1构建种子档案管理体系
种子档案是种子工作历史轨迹的真实记录和缩影.因此要运用种子从生产到发展至消亡各阶段的规律.总结各阶段种子工作的经验.按照各类生物种子的整个生命历程的科学发展规律和人们围绕这种生命历程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有计划地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推广和利用种子资源。各级政府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为依据,根据种子档案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构建起完善的、科学的、运作灵活的种子档案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2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档案体系根据种子生长特点.建立健全种子生产单位档案载明生产地点、地块环境、前茬作物、亲本种子来源和质量、播种期、播种量、密度、施肥用药、技术负责人、田间检验记录、产地气象记录、种子流向等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档案定期审核生产者有无繁殖种子的隔离和栽培条件.查看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检验设施、检验专业技术人员等情况,建立专业、统一、成套的种子生产档案新体系,切实保证种子质量。
3加强流通监督.建立健全种子经营档案体系对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资质、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生产经营品种真实名称、品种审定证书、品种授权证明或转让文件、生产经营档案、分支机构分布情况等重要信息全面详细地编录入库,载明种子来源、数量、名称、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检测各环节的简要说明及责任人、销售去向等内容,并对品种进行抽样封存。有效地规范种子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使种子管理逐步实现统一化、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的新体系。同时要加强流通监督.依法规范种子市场.有效地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4运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种子档案资源共享网络体系运用计算机、扫描仪、摄像机、数码机等现代化设备把种子档案制作成光盘和电脑软件等缩微型.将所有的种子档案信息资源制作成电子版数据库建立统一的网络“种子档案信息网”服务体系.提供种子档案资源目录。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覆盖性、高速、便捷等功能.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现有系统协作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一个实质性的共同体.即一个跨行业、跨系统、全国性的统一综合的种子档案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国家和地方两级链式网络模式的协作网。在专门机构的统一领导管理下.做好共享网络和资源建设的规划设计,遵循一定的标准法规,本着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分工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我国种子档案资源共享体系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种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和服务效率。
5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资源之一.是开展作物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未来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稀缺资源。虽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种质资源丰富.但是随着城市和工业迅速扩展.耕地减少,农业生态恶化.现在越来越多的植物种类将要或已经绝种。因此.应该适当参考国外有关国家的先进做法,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实际的高科技种质资源档案储备库例如,挪威在北极建成一座被称为“植物界诺亚方舟”的“种子储藏库”.不惧地震及核袭击.将储存来自世界各地的种子.以便人类在地球遭遇极端灾害后还保存着生存的希望种子。
6加强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服务水平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种子档案工作所面临的任务、工作环境、管理模式都在发生变化,高科技也应用到种子档案管理工作中这就要求种子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认识和研究种子档案的形成规律及其特点.也要结合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发展趋势.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现代化业务管理水平。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培训方式,加强对档案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之具备既要有档案的专业知识.能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程序和方法,又具有综合分析、高度概括的信息组织能力。同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对相关档案进行微机管理.使种子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达到系统化、高效化以适应种子档案管理长期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