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乡河道疏浚,清理河道水生植物,做好河坡水土保持,能够创造良好的河道水环境,有利于维系和保护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加快县乡河道疏浚,能够有效提高农田引、排、降能力,为土壤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将清淤和积肥结合,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加快农村县乡河道疏浚,给力农村水环境改善。
《水利学报》是中国水利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刊登反映水利、水电、水运领域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专题综述和工程技术总结,开展学术论文的讨论和评论,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和消息。主要专业范围包括:水文及水资源、防洪、灌溉及排水、水力学、泥沙、河港及水运、岩土工程、水工结构及材料、水利水电施工及监理、水力机电、水利经济、水环境、水利史研究等
农村县乡河道既是承担农村灌溉排水任务的基础性工程,又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载体。如果县乡农村河道淤积、堵塞、污染、干涸,水源将失去了生机,庄稼将得不到灌溉,洪涝将得不到排解,水生态与水环境将不断恶化。
加快县乡河道疏浚,清理河道水生植物,做好河坡水土保持,能够创造良好的河道水环境,有利于维系和保护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加快县乡河道疏浚,能够有效提高农田引、排、降能力,为土壤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将清淤和积肥结合,还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县乡河道疏浚增加了农村河道调蓄水能力,提高了水体交换能力,河道纳污和自净能力增强,能够为有效改善河道水质提供良好的工程条件。
农村县乡河道疏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来自于土地压废、施工排水、尾气和噪声的影响。由于县乡河道疏浚工作主要在农村,施工场地开阔,居住人口分散,且一般河道疏浚仅在日间施工,因此,施工尾水、尾气排放和施工噪声对环境影响不大。土地压废问题可以通过河道疏浚土方和筑圩、土地复垦、农田积肥相结合等方法,变废为宝,尽量减少河道疏浚产生的农田压废。
赣榆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鲁东南丘陵与苏北黄海平原交接地带,东临黄海,西与山东临沭县毗邻,南以新沭河为界,与连云港市区、东海县相望,北与山东省日照市、莒南县接壤。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四季分明。
赣榆县共有县级河道21条,乡级河道321条,村级村庄河塘3042条(个)。2003年到2010年,赣榆县坚持"长期实行综合治理,有效恢复河道功能,全面改善农村环境,持久发挥整治效益"的原则,共投入资金2.4亿元,疏浚整治县级河道17条132.25公里,完成土方771.36万方,占计划任务的139%,疏浚整治乡级河道209条871公里,完成土方2159.72万方,占计划任务的151%,疏浚整治村庄河塘2657条(个)1003.81公里,完成土方1891.31万方,占计划任务的124%,配套建筑物718座,实施绿化植物586.08万株,全面完成了前两轮县乡河道疏浚规划和"十一五"村庄河塘疏浚整治规划内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任务,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赣榆县取得如此好的综合效益主要措施如下:
1、规划先行 有序推进
赣榆县把整治农村环境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扶持政策,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扎实予以推进。
在省市财政、水利部门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针对日益淤积严重的县乡河道现状,赣榆县按照"统筹规划,分年实施"的思路,先后组织编制了《赣榆县2003-2007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赣榆县2007-2010年县乡河道疏浚规划》、《赣榆县"十一五"村庄河塘疏浚整治规划》、《赣榆县2011-2012年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规划》。
2、领导重视 执行有力
规划先行,执行是关键。自2003年以来,赣榆县历届县政府均成立了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县领导亲自挂帅,全面指挥整治工作。各镇也成立相应机构,为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历年来,省市各级领导多次莅临赣榆县对整治工作进行指导,县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农村河道疏浚工作进行部署与推进。县政府每年都将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列为年度政府重点工程,与全县18个镇逐一签订目标责任状,量化工作任务,强化目标考核。县重大项目督查办每月至少督查两次,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及时公布督查结果,并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同时,全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向全社会宣传农村河道疏浚的重要性,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3、广筹资金 加大投入
资金保障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在农村河道疏浚整治资金筹措上,赣榆县坚持上级扶持与地方自筹相结合的方法,采取施工队伍先期垫付一部分、市县级财政补助一部分、运作筹集一部分等,多方式、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以土换资。城头镇后黄墩村按每立方米土8元的价格出售疏浚出的风化石3.5万方,获得资金28万元,既疏浚了沟塘,又护砌了河道、绿化了河岸。二是造地生财。海头镇海脐村结合村庄规划,通过开挖新河道,利用开土方填平旧的沟塘,把原来脏乱差的废地整理成别墅区用地,可建别墅50套,每块宅基地按2万元出售,筹集资金100万元,缓解了资金压力。三是预收承包费。欢墩镇黄泥沟村将整治好的河塘对外承包,用来养殖、植树,一包十年,一次性收取承包费3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
多元化的筹资模式,让资金运转进入了良性轨道。2003年以来,我县投向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的资金呈逐年加大的态势,已累计投入2.4亿元,其中省级补助0.635亿元,市县财政配套0.145亿元,镇村及群众投入1.62亿元。
4、精心施工 综合治理
赣榆县农村河道疏浚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以人工辅助提高标准,通过精心施工,打造精品工程。工程实施始终做到"八个结合",即与填沟造地相结合,与引水进村相结合,与蓄水相结合,与农民休闲相结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与土地置换相结合,与绿化美化相结合,与打造特色品牌相结合。工程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理测量,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年度工程完成后,在各镇自验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县级复验,申请市级验收,年度工程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工程质量优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5、建管并重 长效管护
赣榆县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坚持"一建就管、建管并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推动农村河道管护工作。县政府出台了《赣榆县农村河道管护办法》和《赣榆县农村河道管护考核办法》,明确河道管护主体和范围,制订管护标准,落实河道长效管护经费,建立河道管护考核督查体系。在实施河道管护过程中同步推行村庄保洁,村级成立村庄保洁队伍,设置垃圾池,实行垃圾归池、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同时创新管护机制,拓宽管护经费筹集渠道,落实管护人员,保证经费来源。一是河塘河堤承包与管护挂钩,通过免收或少收承包费,与承包户签订经营与管护协议,让经营者在做好经营的同时,切实承担起长效管理的责任,实现以水养河,以林养河。二是设立保洁员,将农村河道纳入所在村的保洁范围,村集体安排专门资金,明确专人负责,实行长效管护。三是探索新农村物业管理模式,在兴建的新农村住宅小区实行物业管理,并将疏浚后的河塘纳入物业管理范围。
八年来,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村河道疏浚整治工程疏通了水系,恢复了河道引排功能,提高了防洪抗灾能力,达到了河面清洁、河坡整洁、河道畅通的目标。同时,通过河道整治,全县共植树586.08万株,新增土地2.52万亩,新增水产养殖面积0.32万亩,实现了水清、岸绿、环境美的目的。农村河道疏浚,对农村生态环境、水环境、改善农田土壤生态环境,是给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