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黄波罗树种的形态特征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木材应用进行剖析和阐述,对进一步推广和扩大该树种的种植有一定积极意义。
关键词 农业核心论文发表,黄波罗,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木材应用
黄波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Rut-aceae)乔木,又称黄檗、黄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珍贵用材树种,材质好,花纹美观,加工容易,用途很广,一向为群众所喜爱,应积极发展。
1 黄波罗形态特征
黄波罗为落叶乔木,树高、胸径可分别达到22、1 m。有5~15枚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对生,属于奇数羽状复叶,叶缘波状或有不明显的锯齿,齿间有透明油点,中脉基部有毛。有橙黄色或淡黄灰色的小枝,叶痕内生有裸芽。树皮有发达的木栓层,树皮纹理呈深纵裂,淡灰色或灰褐色,质地柔软。花期5—6月,雌雄异株,黄绿色小花,花序顶生,呈圆锥状;果期10月,浆果,近球形,成熟时果面呈黑色,果核5,每核1粒种子[1-3]。
2 黄波罗主要分布
黄波罗主要分布在东北小兴安岭南坡、长白山区和燕山北部,其南北边界分别为北纬39°、52°,南、北部垂直分布分别可达1 500、700 m。在东北林区,黄波罗喜生于河谷两侧及山地中下腹,常零散分布在阔叶林或红松(云杉)阔叶混交林中;在华北山地,则以孤立木的形式,散生于沟边及山坡中、下部[4-5]。
3 黄波罗生物学特性
黄波罗较耐寒,但人工造林初期幼枝宜受冻害,后抗寒性随着林龄逐渐增强。如1985年辽宁省开原县八棵树公社陈家沟,当年生黄波罗人工林幼树、五年生人工林的枯梢率分别为28.0%、9.5%。受冻害次数较多的人工林易形成“小老树”。
黄波罗为深根性树种,整个根系呈圆锥形,斜向下伸。喜光不耐阴,具有广阔而稀疏的树冠和发达的主根,自然整枝良好,在空旷地更新较为容易。黄波罗喜湿润的土壤,在黏重和瘠薄的土壤中主根不发达,而侧根发达,在沼泽地上无法生长。
黄波罗具有很强的萌蘖力,冬季伐根后,第2年即可萌出4~10个新条,当年高可达1~2 m。根部受伤后可以长出很多根蘖苗,对繁殖极为有利。
黄波罗适生地的土壤要求富含有机质,土层湿润深厚,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中性或微酸性,质地为壤质土,以河谷两侧的腐殖质冲积土最好;山地中下腹湿润肥沃的棕色森林土也可,忌黏土和瘠薄的土地。如辽宁省新宾县永陵砖厂西山在同一个山坡棕色森林土上的19年的黄波罗人工林,由于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差异,其生长情况有显著的不同。山下部土层厚度在60 cm以上,水分情况也比较好,平均树高为7.8 m,平均胸径为10.2 cm;山中部土层厚度为30~40 cm,水分情况中等,其平均树高为5 m,平均胸径为5.5 cm;山上部土层厚度为25 cm左右,水分条件较差,其平均树高只有3.5 m,平均胸径也只有4 cm,可以充分说明黄波罗的喜肥和喜湿性[6-7]。
4 黄波罗木材性质及林产品利用
木材性质坚硬,耐水湿,耐腐力强,纹理美丽,有光泽,加工容易,易钉钉,油漆费工,稍难干燥。可供枪托、飞机用材,又可供造船、建筑、胶合板及家具。树皮木栓可作瓶塞、软木、浮标、救生圈或用于隔音、隔热、防震等。内皮黄色可作染料,又是重要的中药材。果实含有甘露醇及一种不挥发性油分,种仁含油量7.76%,可榨油供工业用,并可作驱虫剂及染料。叶可以提取芳草油,根可供药用。此外,黄波罗还是一种优良的蜜源植物[8-14]。
5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胡枝子的特征特性及其效益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2):49,4.
[2] 赵志伟,孙淑清,李政林,等.小叶杨的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及其推广应用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60,13.
[3] 陈霞,李东升,杜宝昌,等.红皮云杉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3):42,44.
[4] 李东升,李凯峰,陈霞,等.试述兴安落叶松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及木材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4):46,79.
[5] 刘凤祥,徐丽欣,何君,等.香杨树种概述及其营造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5):44-45.
[6] 于晓秋,刘凤祥,李政林,等.樟子松的特征特性及其效益浅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6):61.
[7] 于清.樟子松生物学特性及其经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143,147.
[8] 张欣,解玉发,王文华,等.油松的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2(16):203.
[9] 李香广,张宇,连永刚,等.黄波罗育苗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2):79-80.
[10] 王淑杰,单永生,徐辉.黄波罗苗木培育技术[J].绿色科技,2011(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