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发展新型社会水利经济已成为社会对水利行业的要求,水利行业的发展需要加强创新观念、开拓新视野。将水资源治理好、利用好、开发好,充分发挥水的价值,构建和谐水利经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水利论文发表,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双月刊)。本刊创刊于1991年,原刊名《防渗技术》(内部发行),1995年公开发行(季刊),2003年更名为《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年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
新型社会是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和奋斗目标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水利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创建新型社会离不开水利经济科技事业的创新和开拓。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 [1] 。 2010 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在倡导科学发展的今天,做好创新型水利经济发展模式尤为重要,本文从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开拓新型社会水利经济新视野。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和谐水利经济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水和谐。只有人水和谐,才能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发展。把水利经济建设由传统的以改造自然为目标转变为以人水和谐共处为目标,重视利用非工程措施协调人水关系,重视环境用水和生态用水 [2] 。把好水利规划关、水资源论证关、取水许可关,推动水资源由需求主导供给向供给主导需求转变,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承载能力,调整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生产规模。在水资源问题上,切实改变竭泽而渔、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污水的做法,协调好水利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由一味索取转变为开源、节流、保护、补源并重,在抓好水资源治理、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节约、配置和保护,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谋求流域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人水和谐,把水还给生态,留给后代。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兴水成果效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水利经济发展也应以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全面提高水利经济的科技含量。抓住科学化决策、信息化带动、产业化运作三个重点,不断加快水利经济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行科学化决策,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治水,用辩证和联系的观点来理思路,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搞规划,用现代管理的方法来做决策。实行信息化带动,构建以水利电子政务及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水资源实时监测调控为重点的水利信息网络,借助水利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行业管理结构、行政管理方式、机关管理流程的变革。应积极联系高校、科研机构,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使之充当好水利行业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科技源"和"智囊团" [3] 。
三、创新水利机制,推进水利经济改革
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的相结合,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稳步推进阶梯式水价制度,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4] 。
四、坚持政府主导,实现兴水经济全面发展
水利事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政府须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 [5] 。 在吸引社会资金方面,通过民办公助、政府购买、委托管理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个人及社会团体投资公益性或准公益性的水利工程项目。民营企业按照规划建设的水利项目,产权和收益归投资人;民营企业投资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工程,享受与集体经济组织同等补助政策。按照多干多补、多筹多补的原则,加大 " 一事一议 " 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水利经济的积极性。 大力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全力以赴防汛抗旱,注意倾听和尊重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水利工作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基层。
五、联合科研机构,注入发展水利经济新血液
目前,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和产业的集群化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伴生。事实证明,包括高校在内的能促进各行业发展。所以,我们需积极联系高校等科研机构,充分利用科技和人才优势,使之充当好水利行业创新型经济发展的"科技源"和"智囊团"。水利部门应主动联系农业、林业部门专家对权限内的水土资源进行利用规划,提升产出效能;联系园林管理、旅游公司共同开发得天独厚的水利自然风景区,在提高工程效益上又向人们宣传珍惜水、爱护水、节约水的思想理念;联系高校水利开发:利用专家对开源节流、水利发电等可实施性项目进行开发评估。只有"走出去、引进来"事物才能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在水利经济原有的土壤上才能长出美丽的奇葩。
总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水利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应坚持民生优先、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人水和谐、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创建新型社会的水利经济新视野。
[ 参考文献 ] :
[1] 韦清虎 . 关于发展水利经济的几点认识 . 《安徽水利财会》 .2007.2.112
[2] 欧小艳 . 吴笑冰 . 对水利经济发展的策略的探讨 . 《湖南水利水电》 .2006-5
[3] 郭雨田 . 创建创新水利经济 . 《科学之友》 .1000-8136 ( 2011 ) 18-0151-01
[4] 黎晨 . 论水利经济发展的感想 . 《广东科技》 .2008.08.094
[5] 王玉章 . 水利经济浅析 . 《中国外资》 .1004-8146.2011.1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