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环境保护是社会公众的公共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作为一种公共事业,水污染治理不可能依靠市场来实现,水污染治理的主要责任只能由政府来承担。本文分析了衡水市政府在水污治理上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国外的一些经验,探索了衡水市完善政府管理的措施和手段。
关键词:水资源状况,水环境污染防治,隧道施工技术
1.衡水市水污染现状与政府治理的必要性
衡水市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全年降水量较少,旱情比较严重,由1956-2003年降水量计算结果可知,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09.7 mm,滹滏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493.6 mm,黑龙刚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为521.0 mm。衡水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降水较大、西部较小,东部降水量在520-560 mm之间,西部在450-500 mm之间;降水年内变化大,6-9月降水量较大,占全年降水量的66.3%~84.8%,而整个汛期的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衡水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详见图1。
随着衡水市经济的发展,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加之河水干枯等,近些年衡水市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污染现象严重,且近几年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衡水市地表水主要河段综合污染变化趋势见表1,对衡水市观测井的水,质状况研究发现,重污染所占比重均在一半以上,有的甚至高达80%以上,可见水质污染现象较为严重。(最好加上2010、2011年数据)
2.衡水市水污染治理的对策分析
2.1 严格控制新污染源
衡水市区的开发建设要纳入生态市创建总体规划,并在适当时机申报“生态区”建设,创建生态示范区。 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生态县(区)建设的经济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和社会进步指标制定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不准审批建设三类严重污染企业,对于二类较轻的污染企业,应远离文教卫生、行政区和商住区,要合理布局。
2.2 有效治理老污染源
结合污染源普查,对市区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污染状况调查,了解企业位置、性质、主要产品、产量、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排放浓度、排放量等,并进行分类,做好准备,为将来开发建设新城地区重点污染源治理和管理提供依据。
2.3 大力建设基础设施
十一五期间衡水市新建并运营了12座污水处理厂,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一座污水处理厂,同时,加强配套管网建设,努力提高污水处理厂收水率,其中衡水市路北污水处理厂收水率达到了8万吨/年。另外,桃城区滏东、赵圈镇、景县龙华镇、故城夏庄等污水处理厂也正在积极重点推进建设。
2.4节约用水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衡水市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问题将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要坚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做好江河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好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要不断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调动全社会节水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在城市和工业部门中逐步做到计划用水、合理用水和科学用水。废水资源化与回用有很多优点,能节约宝贵的新鲜水,缓和工业与农业及工业与城市的用水矛盾,减轻或避免长距离输水的问题。
2.5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分为两大类:(1)从水源取走所需的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然后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2)取用水的位能发电、发展水运、养殖水产和水上游乐。衡水市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多地表现在城市生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用水上。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污染物排入水源水体成为改善城市自来水水质的根本途径。有必要在进一步加强水源保护法规、市政排污设施建设与水源保护区的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工程治理措施。近年衡水市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该地区水污染发展趋势,但该地区面临的水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有必要进一步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
4.水环境污染防治的意义
为了尽快提衡水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除了必须继续开发适应衡山市市情且切实可行和高效低耗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工艺与设备外,还必须健全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综合性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制定合理可行的产业技术经济政策,尽快解决部分污水处理收费及价格问题,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力度。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村镇人口的不断集中,小城镇的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没有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由于缺乏必要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不仅造成小城镇本身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且成为区域性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水资源短缺已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由于受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据近十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等数据统计,南方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而北方仅占19%,人均资源量还不足南方的1/5。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由于气候、地形等因素影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显著,无论生活、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解决衡水市水资源短缺现状,对衡水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秀娟.环境管理[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白云龙.甘肃省水污染防治的现状及对策[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6,3.
[3]胡占晶.谈污水污染防治战略与技术发展趋势[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11.
[4]黎元生,胡熤.论水资源管理中的行政分割及其对策,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4.
[5]张维理,徐爱国.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及控制对策[J],中国农业科学,200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