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煤矿采矿工程中逐步引入了先进的工艺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变了采矿工程技术不足、安全性不高的局面。现代化采矿工艺中包含了多种现代化的技术,使得采矿工程的整体效率更高,质量更好,为煤矿企业创造了较好的技术环境。
1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1.1空场采矿工艺技术
空场采矿工艺技术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是对开采区域加以重点分区,将其划分为矿房与矿柱,在开采的过程中,矿房开采结束以后再进行矿柱的开采,这种开采方式能够实对矿区环境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降低矿区塌方事故的发生概率,提高煤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1]。从支撑体系的构成来看,其作业相对便捷。当矿房资源实现了全面开采以后,需借助于相应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矿区支撑,使在矿柱的开采过程中,有相对安全的支撑环境,为施工人员创造相对安全的作业环境。在此过程中,尤其是要保障支撑设备的结构稳定性与强度。
1.2崩落采矿工艺
采矿工程中,为提高作业的安全性,需充分加强崩落采矿工艺的应用。这种技术下,主要是利用相应的设备来对危险围岩加以崩落处理,随后再开始实施相应的开采作业,这种崩落采矿工艺的应用能够有效避免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作业的安全性。根据开采环境的区别,崩落工艺主要包含了无底柱分段崩落与底柱分段崩落,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矿区环境、围岩分布情况来进行工艺的选择。无底柱分段崩落工艺下,人力成本的投入相对较少,对相关机械设备却有着较高的要求,机械设备是其中的关键生产要素;底柱分段崩落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现场环境,加强对横截面尺寸与间距的科学控制[2]。
1.3溶浸采矿工艺技术
溶浸采矿工艺是一种新型的采矿工艺,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利用某些化学物质的特性来实现矿产资源性质的转变,当矿产资源转变为液体状态以后,就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开发。在这种工艺的应用之前,相关人员需首先进行矿区地层环境的全面分析,尤其是要掌握矿区的地层结构,分析矿区内矿产资源的物理与化学特性,选择最为合适的化学物质,保障在进入地层中,化学物质能够与矿产资源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实现资源固态向液态的转变。与其他的采矿工艺相比,这种工艺的优势相对明显,大大提高了采矿的效率与质量,且具有一定的环保效益。
1.4充填采矿工艺技术
充填采矿工艺主要是对采矿区矿产资源的开采工艺,属于采矿区补足采矿作业方式,当在采矿工程中难以应用其他工艺取得良好的开采效果时,需应用充填工艺加以实现,实现对矿区矿产资源的全面开采,保障开采量与利用率。在此工艺的应用过程中,为保障良好的开采效果,需结合矿区环境来进行支护技术的选用,利用先进的支撑技术来对回采作业空间加以支撑,保障采矿作业的安全进行。充填采矿工艺的安全性更高,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各类开采安全事故的出现。
2采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1矿产采空区处理问题
虽然现代化采矿工艺逐步在采矿工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是在采矿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需注意采空区的处理问题,如果采空区处理不当,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在很多的采矿工程中,空场采矿法的采空区处理上,需首先对周边的矿石等实施必要的加固处理,否则,盲目开采可能会影响后续采矿作业的顺利进行。不同采矿工艺下的采空区存在着差异,在采空区的处理方面,需严格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2.2矿区的合理规划
当前,在煤矿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环境与资源问题成为各个煤矿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而促进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各个煤矿企业都需要结合矿区环境,进行矿区的合理规划,专业人员在采矿工程实施之前,需对矿区加以详细划分,使得在开采作业中,能够充分利用以后的矿区规划来开展相应的工作。矿区规划中,不仅需考虑企业的发展情况,还需要从企业的年产量、费用等方面着手,严格禁止开采过剩的情况,还需要加强开采中的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控制。
2.3加强地质和能源储备技术的计算
在采矿工程中,地质与能源储备技术的应用能够从根本上提高矿产资源的回采率,因此在资源的开采之前,需进行矿区环境的全面勘察。通过地质勘测来避免施工错误,使采矿工程中,相关人员能够充分利用前期的勘测技术,提高资源的开采效率,减少矿产资源的浪费。比如,先进地质勘测机器的引入,能够进一步提高开采的技术水平,而能源储备计算能够精确确定能源的具体位置,使开采工作更为高效。
3结束语
近年来,在煤矿采矿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现代化采矿工艺逐步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由于其包含的技术类型相对较多,相关人员需在工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加强对矿区现场环境的分析,选择最佳的采矿工艺与技术。
参考文献:
[1]王国金.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1):77-77.
[2]于凯.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6(08):125-125.
《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的作用》来源:《内蒙古煤炭经济》,作者:刘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