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区经济的多元合作和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城市道路规划和公共交通管理已不能局限于当前个体管理模式,跨区合作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道路管理体系的前瞻性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功能拓展空间,这就必须提高城市间的规划理念,以整体性考虑城市道路的管理体系。
关键词:道路交通;规划;管理
1.城市道路系统
1.1城市道路系统是指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城市道路系统中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是指:按功能不同划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等;按等级不同划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等;按区位不同,有大、中城市重要货源点与集散点之间的便捷的货运道路,有市区边缘设置的过境货运专用车道,以及商业步行区内的步行道路等。
1.2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城市中各种道路所组成的交通网络和有关的设施,是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各个组成部分通过道路系统形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现代城市的道路系统,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和快速的要求,也应满足城市环境清洁、宁静、美观的要求。因此,道路必须功能清楚,系统分明,布局合理,组成合理的交通运输网。
1.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目的是对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支路、广场以及附属交通设施所组成的交通运输网的规划。城市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城市道路系统,将它们联结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应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组织为前提,根据城市现状及自然坏境特点,经济合理地布局规划城市道路系统,既满足城市交通的需要,又形成良好的城市面貌,并对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各项用地提出布置意见,达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目的。于2001年9月建成的东莞大道,是广深高速公路进入东莞市区的门户,迅速成为东莞市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产生几何级数的经济效益。曾有一首诗这样赞美东莞大道:“谁将画卷示人间,廿里长街翠玉环。溢彩流光观不尽,绿城生态展新颜。”
东莞大道实景(一) 东莞大道实景(二)
2.城市桥梁建筑设计应考虑的人文因素
珠三角城市一体化促使各市除经济上的良性竞争和合作外,各市之间城市建设的特点也成为当前各市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于连接江河的城市桥梁的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城市的人文因素,这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特征。城市的特征不在于有多少标志性建筑,而是应该考虑如何使这些桥梁的设计让人一目了然,使人一进入这个城市就知道这就是东莞市,这就要求我们东莞城市桥梁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城市景观的同时,应该综合考虑东莞的人文地理因素,比如林则徐在虎门的历史影响,其周边桥梁的设计应结合和考虑这些历史事件,这样才不会使过多的标志性建筑物,建成的虎门大桥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虎门大桥实图
3.东莞城市交通管理体系
3.1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科学规划与决策管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要从市情出发,适应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交通建设规划首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需求,并达到建设耗资低、运营效率高、见效快的目的。还要从城市布局方面来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问题,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从注重发展速度,用地规模和人均用地指标转向注重合理的空间结构和用地形态。以南京为例,在2010年南京总体规划中,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的完成率远高于次干道和支路,如果在用地和节点规划上没有做好控制,进一步增加支路密度就会困难重重,反之,就会大大增加城市交通体系的合理性。
3.2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科技含量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市道路与经济发展产生的矛盾:一是要加快旧城道路的拓宽和改造力度,严格按照国家道路交通建设有关规定,通过新增或改造城市道路,改变城市人多路少的局面,切实提高道路交通通行能力。二是应加强交通宏观管理。在城市和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要统筹协调,防止各自为政,重现“断头路”的被动局面,彻底实现东莞提出的“半小时生活圈”。三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实现道路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极力促进与周边城市的交流。如广州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智能交通系统。它主是通过网络技术,动态地、直观地反映城市道路交通的状况,大大提高了城市交通管理的效率。
3.3大力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水平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有序,关键在于教育和管理。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交通管理方法和勤务模式,加强对重点复杂路段交通的疏导、控制和整治,严格纠正和处罚各类违章行为。尤其要加强交通高峰期重点路口的控制,强化日常的交通指挥调度系统,充分、合理地使用现有道路,科学均衡城区交通流量,确保交通安全通畅有序。
东莞市公路分布图
3.4坚持优先发展公交战略进一步明确公共交通属公益事业的观念,制定优惠政策,对公共交通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落实公交优先,以利于广大市民出行,同时,采取其他一些必要措施,以使公共交通达到“方便、快捷”的要求。只有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才能促进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将公共交通发展成为市民最理想的交通工具,同时协调发展私人小汽车及合理计划轨道交通及磁悬浮交通等措施。从东莞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可知建成后的东莞将会产生“内聚外联”的效益。将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与区域交通枢纽的合理衔接,加强城市主要区域中心、主要城镇与珠三角的快速联合,承担以外交通的集散功能。将满足东莞与广州、深圳、惠州等兄弟市之间相邻区域的交通要求,承担“同城效应”产生的区域客流。
东莞市轨道交通建设网络规划图
3.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向全社会所有人员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使人人关心交通安全,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只有全社会所有人员交通安全素质的提高了,城市交通体系才能正常运转。可以采取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的优势,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图书出版以及电子网络等;也可以采取设置专栏、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形式,也可以举办种类培训班、事故图片展、案例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市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才能逐步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系统一个庞杂的系统,我们要从分析我国道路交通现状和问题的症结人手,处理好系统内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才能较好地改变我国城市道路体统的结构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