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索桥结构设计的实用计算程序(SID),程序计算流程如图2所示:

图2(SID)程序计算流程图
3结语
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方法完善了悬索桥的挠度理论及其计算方法,通过影响线加载可方便地得到主缆水平力、加劲梁内力和位移、塔顶处主缆水平力差和塔顶水平位移等,具有良好的精度,适合于方案设计阶段结构选型时采用。当然,挠度理论也有一定局限性,由于吊索只能传递竖向力而不能传递因吊索倾斜引起的水平力,因此挠度理论无法考虑加劲梁轴向刚度对主缆纵桥向的约束作用(包括中央扣和悬索桥加劲梁的纵桥向约束)的影响,然而,即便有这些局限,挠度理论对把握悬索桥的受力特点还是很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李国豪.桥梁与结构理论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3
[2]姚玲森.森长川译.缆索承重桥梁.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2
[3]上海铁道学院桥梁室.悬索桥挠度理论的实用计算法.桥梁建设,1975
[4]潘永仁.悬索桥几何非线性静力分析及工程控制:[博士论文].上海:同济大学,1996
[5]楼庄鸿.桥梁论文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6]华孝良,徐光辉.桥梁结构非线性分析.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
[7]贺拴海.桥梁结构理论与计算方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