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设首都西南交通枢纽三个重点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7 11:48 热度:

  摘要: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目标下,如何寻找有效的途径维持经济稳定、快速的发展,是摆在房山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而首都西南交通枢纽的建设,为回答这一问题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答案:即通过深入打造交通经济,拉动运输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以人流拉动物流、以物流促进商流,全面带动区域经济稳步发展,使房山在迈向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上稳步向前,确保实现历史性跨越式发展。本文通过对制约首都西南交通枢纽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旨在全面推动枢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关键词:交通枢纽信息指挥中心加快建设
  首都西南交通枢纽建设的基本情况
  房山区位于首都西南侧,东北与丰台相邻,东面与大兴区一水相隔,西南与河北省涿州、涞水县相连,北面与门头沟区以百花山为界,是首都的西南门户。作为北京建设发展规划中的11个新城之一,房山新城在北京市“十一五”规划中被赋予了:首都西南枢纽、友好产业新区、山水文化名城的定位,将逐步承担起分流城市人口、资源、信息、产业的重要功能,是北京西南面向区域发展的重要城市发展新区。
  根据该规划定位,首都西南交通枢纽建设不断受到房山区委、区政府的重视,2006年以来,房山区先后投资3亿余元用于全区公交改革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之中。其中,06年至今共投资2221万元建设7个农村客运站、227个公交站亭和3000个站牌;投资7484万元购置220辆新型公交车加强全区运力;投资12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万平米的凯捷风公交总站;投资1.38亿元用于公交客运体制改革。首都西南综合枢纽的标志性项目——北京西南综合指挥中心项目,也于2008年3月28日开工建设,预计今年7月下旬完成全部施工,10月1日前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首发物流枢纽西侧,占地27亩,建筑面积2.061万平方米,总投资1.18亿元。综合指挥中心建成后将构建五大平台,即交通基础数据平台,行业业务工作平台,决策支持分析平台,公众服务平台,行业监管应急平台;完善五大功能,即公交运营组织功能、交通运输信息采集功能、P+R停车诱导功能、快速通行功能、安全应急功能。
  首都西南交通枢纽的成功建设,将有力的打造交通经济,提高交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使交通运输业成为房山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实现房山区交通运输信息化与产业化有效融合,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制约西南交通枢纽建设的三个重要因素
  一、交通压力日益显现,路网建设不尽合理
  (一)北京西南地区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城市交通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房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房山新城正逐步承担起分担中心城人口的职能,这便造成了现房山区与中心城之间潮汐流现象明显,通勤交通进一步加剧西南大通道的交通拥堵。目前,对外交通以中心城为主,高达84.3%。2020年,房山新城将吸引中心城15万人口,通勤压力将变得更加巨大。除此之外,物流基地、石油化工新材料基地、新型建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的建设,使得房山区内以及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将稳步增长。且房山区是京郊著名的旅游胜地,北京猿人遗址、西周燕都遗址、云居寺、十渡等众多旅游景点将在周末和节假日引来大量的旅游客流,交通压力与日俱增。但是目前房山与市区之间缺少快速公共交通联系的问题十分突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房山新城功能的定位,使得通勤交通呈高速发展的态势,对建设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枢纽需求也变得日益迫切。未来交通需求需要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的交通状况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二)交通瓶颈效应显现,道路拥堵日益增多
  京石高速存在明显的交通瓶颈。房山区地处北京市西南大门,京石高速和G107共同组成的北京市西南大通道,承担着北京市与河北、山西等西南诸省公路客、货运输的责任,其交通压力巨大、拥堵严重,且已经在杜家坎收费站形成严重的“瓶颈”。此外,通往山区的道路往往是单线型,全区没有一条山区环线公路,这便使得山区交通运输异常脆弱,一旦在单线路上某一节点发生问题,将使山区道路整体瘫痪,进出车辆不得不原路返回。
  二、道路运输资源利用不足,货运系统组织涣散
  房山区现公路货运流量较大,107国道、京良路、108国道是目前房山区对外货运的主要通道。这三条道路上的对外货运以小货及大货为主,集装箱货车占比较低的比例。尽管小型货车有着灵活机动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就运输结构而言,小型货车的高比例拉高了运输成本,使得全区运输能力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针对房山区货运系统进行总结,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一是货运种类主要为煤炭、建材和化工产品,货运量较大;二是货物流向主要是向外输出,输入量相对较少,为输出型货运结构;三是平原区过境货运量较大,货运方式多样;四是山区以公路运输为主,货运交通量占公路交通量的比重较大,对山区交通影响较大。
  总体来看,造成房山区货运系统组织涣散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长途货运与城市货运在通道上没有分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矛盾越发明显;二是货运流量很大,但主要是货运的流经地,并未成为京西南的货运集散地;三是大量货运给地方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机遇相当有限,这方面未来潜力巨大。
  三、信息化交通建设相对落后,科技管理手段有待完善
  房山区的交通信息化方面与北京市城区的智能交通建设现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公交服务方式相对落后,交通监管缺乏科技含量
  房山区域内的公共交通调度仍然是传统模式,在公共交通智能调度指挥方面还没有进行建设,公交车辆的科学、合理运营、安全监控、信息服务及应急指挥等方面目前在信息化建设基本上是空白;客运场站的交通信息服务方面还没有实现向公众提供运营信息;在客运站的安全管理方面,目前缺乏科学的监控手段,给安全防范、案件排查等带来诸多不便;与运输方式息息相关的交通管理方式显得相对陈旧,交通控制系统并未实现区域协调控制,系统整体效益并未完全发挥;电视监控系统、违章监测系统容量不足;道路交叉口渠化管理措施仍需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技术缺乏科技含量,不能实现对运营车辆有效、即时的监管,交通监管方式仍停留在高风险、低效率的路上巡视执法阶段。
  (二)运输业信息化程度不足,不能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创造价值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人际交往手段的普及,现代运输系统的高效运作有了根本的技术支持。GPS定位、网络经营、即时配货已经逐渐成为现代运输系统高效率的代名词,而在此情况下,我区运输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运输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运输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拥有信息化经营系统的运输企业不足总数的三分之一,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区现代运输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因素。这便直接导致了运输企业不能及时收到各种配货信息,造成大量运力闲置,无法及时有效的创造产值。
  造成这种信息资源浪费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区没有统一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没有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环境;二是广大经营者没有充分意识到运输信息化带来的竞争优势,不能预见到信息化运输将全面改变其经营模式;三是我区现有货运体制结构主要是个体经营者,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设备信息化改造。这三点原因促成了制约我区运输业发展的瓶颈,使得通过发展交通运输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预定目标无法完成。
  积极推动西南交通枢纽建设的具体举措
  一、全面优化本区路网建设,努力实现交通诱导服务
  (一)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合理优化公路网络
  房山区目前已形成由京石高速、老京周路、京良路组成的通往市区的联络通道,由六环路、黄良路组成的通向大兴新城方向的联络通道,由六环路、108国道组成的通向门头沟新城方向的联络通道,由京石高速、107国道、108国道、房易路、周张路、十大路组成的通向河北省方向的联络通道。这些路网承担了房山区作为西南交通枢纽的绝大部分交通流量。但为了更好的解决杜家坎的拥堵问题,仍需加快境内长于路、黄良路、京良路等主要路段的拓宽工程,彻底打通融入市区建设的动脉,在山区路段还必须要加快环形路建设,从硬件上全面提高山区路段的抗拥堵能力。此外,必须加快以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为重点的路网建设,大力发展贯通城乡的公共交通体系,以便捷的联系缩短城乡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探索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降低市内部分高速公路和公共交通的收费标准,提高现有路网设施的利用效率。这些举措将有力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在长远上为全区经济腾飞打下良好的交通基础。
  (二)利用科技力量构建交通诱导服务系统,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目前,房山区内存在京石高速相交节点区域、大件路、阎村等多个拥堵点,大大浪费了公众出行时间,不利于提高现有路网效率。为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运营效率,更好发挥既有投资成果,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为驾驶员提供多种渠道的交通诱导服务,该系统将通过设置室外信息屏、广播、短信等多种手段为公众提供区域交通信息,充分体现政府告知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公众选择出行时间与路线。这一方面可以节省旅行时间、提高路网平均速度,降低车辆运行成本,促进运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体现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职能。
  二、促进货运企业广泛联合,打好交通信息化基础
  2008年12月30日,北京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共同重申了“第十五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通告中指出自今年10月开始,黄标车将不允许进入北京城区,届时所有自西南方向进京黄标车将被挡在我区六环以外,只得在窦店货运中转站进行卸货。而这对改变我区货运行业“小”、“散”、“乱”的格局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政府以贴息的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和单位组建“绿色车队”,绿色车队将承担自六环外向市区运输生产生活物资的任务。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宣传,鼓励广大货运散户加入“绿色车队”,广泛联合,并统一管理,全力打造我区货运龙头企业,使之成为能够独立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将为我区交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打下牢固的根基。
  通过规范货运市场,打造货运龙头企业,将使得公路货运一改以往散户恶性竞价的局面,使得货运企业拥有充足的利润用来更新车辆,并为车辆加装实现现代物流必需的信息化装备。为运输车辆安装信息化装备是实现高效现代物流以及交通信息化的基础。因此,这一改革将直接促进我区交通运输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跨越,为深入打造交通经济开拓思路,为全面提高交通运输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快西南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建设,全面提升交通科技管理水平
  传统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已经完全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城镇交通需求,特别是在城镇路网持续超负荷运行而又缺乏有效管理手段状态下,任何交通矛盾、管理工作中的细微不足都将被交通流量的高饱和度迅速放大,极有可能引发大范围交通拥堵甚至导致交通瞬时瘫痪。科技是交通管理的根本出路。在现有交通管理科技应用基础上,建设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科学交通管理的系统性、集成度,扩展科技手段应用覆盖范围,形成规模效益,是充分挖掘道路资源,科学调控交通流量,缓和车路矛盾,提高城市路网交通运行效率和对突发意外事件的快速反应、快速处置能力,增强城市交通抗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根本性技术保障。
  因此,信息指挥中心建设已成为完善区域交通科技管理的必由之路。该中心建成后必将是一体化、综合化的交通信息采集整合发布平台,是配合枢纽正常、有效、安全、高质运营的一项必要举措。在促进管理职能的转变和现代化交通管理的形成等方面,也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将通过安装一系列的信息化设备,使得“动态化交通管理”得以实现,并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收集最准确的数据,为决策层提供可靠的信息保证,在客货运输视频监控、车辆调度及监管、突发事件处理、内外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实现调度通、监控通、应急通和管理通的“四通”功能。同时,该中心还将通过提供全面、及时、个性化的交通服务信息,提高交通管理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交通违法、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促进社会和谐;通过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大幅度减少交通燃油消耗、尾气排放污染和因拥堵导致的时间延误,促进资源友好型交通系统建设,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建设宜居型城市,增强城市竞争实力;并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交通管理的方式,解决道路运输存在的矛盾,为房山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提供保障。
  
  
  

文章标题:对建设首都西南交通枢纽三个重点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78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