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国的地震事故频发,并且对我国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害。同时在我国这段时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建设速度也大大加快,再加上人们对自身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中抗震的设计自然也就更加重视。
1建筑设计抗震的重要性
1.1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在当前的社会中,人权意识逐渐普及,导致当前的社会中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无比重视。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遭受了无数次地震灾害,我国人民对地震的认识以及其危害程度有了全面的感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建筑在建设前首先需要对抗震能力有一个充分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在地震来的时候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对二次伤害也有一定的规避作用。并且,以往的建筑在设计的时候由于施工方在建筑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致使最终建筑的质量难以承受灾害侵袭。由于当时我国在灾害防治方面意识也没有完全做到位,所以这样的现象虽然反对,但是力度都不大。但是随着灾害事件的发生,其中触目惊心的惨状使人们对灾害的认识更加深刻,建筑抗震设计这才有了生存的土壤[1]。
1.2满足城市规划需求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一次地震灾害就可能让城市的建设中断,有可能让城市多年的努力化为泡影,对我国现代化建设非常不利,同时也对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的困扰。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建筑进行抗震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地震到来的时候,我国城市才不会受到太大的伤害。同时在后期的建设中即使遇到了地震灾害,也能有较好的抵抗能力,在城市重建过程中消耗的预算更少,达成更好的成就。
1.3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支撑产业,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成就,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加建筑的抗震性能够有效对当前建筑行业的整体进行一定的改造,同时能让当前建筑行业进行产业升级,推动我国产业向着更高的层次冲击[2]。
2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的方法
2.1合理设计楼层数以及高度
当前我国在建筑的设计中有一个思维误区,那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楼层越高越好,并且这样的建设方式在全国各地的建设中都有所应用。这样的建设理念是不对的,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楼层越多,高度越高的建筑在抗震方面的性能就会越差,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并不是楼层越高越好,而是需要符合当地的需求,同时兼顾抗震性能。例如在地震多发的地带,高楼层的建设方式就应该舍弃,转而使用楼层低、但是楼层面积较广的建筑,从而适应当地的情况。同样,层数也对建筑的抗震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楼层数越多的建筑,在抗震方面的性能就会越差,反之则会越高。所以,在容易出现地震的地带,尽量少进行楼层的建设,同时在楼层中应该有足够的支撑,防止出现横向墙体在抗震强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地震多发地带需要对楼层的建设尽量往低的建造,可以在每层的高度方面适当进行缩减,以此达到抗震的效果。
2.2对延性进行控制
延性在建筑中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性质,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结构延性、构件延性以及截面延性。这几种延性相对来说延性系数是不相同的,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直接关系到最终建筑在抗震方面的效果。[3]
2.3结构体系的设计
结构之间存在差异,有的结构稳定性较高,有的结构稳定性较差,所以在结构的设计上首先需要对结构进行全面的计算,保证在最终的设计中能够对地震进行有效的防护。所以,在结构的使用上,三角形以及圆顶结构都是稳定性较好的结构,尤其是三角形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方形结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或者在其内部的支撑上选用更多三角构造能够有效对地震进行防护,能够有效的起到抗震的作用。[4]
2.4材料的选择
建筑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很多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工程方偷工减料,导致最终呈现出的抗震效果达不到预期,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抛去施工方的过失不谈,很多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对材料的使用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抗震性能。一般情况下,对于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种情况就是加强建筑使用的材料及数量,也就是对材料进行物理加固,比如原先使用一层砖墙的结构直接使用多层砖墙,就能保证结构的稳定。这样做的缺点就是材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大量消耗,直接导致预算大大增加。第二种方法则是采用轻质材料,使用木头甚至纸板作为建筑材料,这样在地震发生后即使建筑倒塌,依旧能够保证其中人员的安全,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但是缺点依旧明显,就是无法搭建高层建筑。因此,材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使用质量更轻、材质更为坚固的材料进行建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的抗震性达到最强。
2.5对建筑增加防震缝
如果建筑在建设的时候严格按照抗震进行建设,那么在建设完成后没有必要进行防震缝建设。但是大多建筑在设计的时候就不是为了抗震进行设计,所以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进行防震缝设计。并且防震缝的设计应该遵照以下的准则,首先就是建筑的高度。在建筑高度不足十五米的时候,防震缝设计中应该注意宽度大于105毫米;当建筑的高度大于十五米的时候,每增加一定的高度则对应地震的烈度,所增加的防震缝宽度也是不一样的。
2.6使用综合防震措施
防震措施在建设的时候有多种方式,很多建筑公司在设计的时候对防震方面做的也仅是将建筑的强度进行增加,但是其中并不只有这样一种方式。首先,在建设的过程中,主体采用较高强度的材料,同时对横向墙体尽量进行少的建设,甚至可以在横向上进行木材等轻质建材,达到建筑的整体重量减轻的效果。其次就是对建筑内部进行设计,使用较为稳定的结构,这样能对地震有较强的抗性。同时,在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建筑的逃生通道进行建设,比如在层数较高的时候,在高层上进行逃生通道的建设,可以让高层的人在遇到灾害的时候能够迅速逃生。最后则是对防震缝进行建设,这样综合出来的建筑才能产生最强的抗震能力。
3设计注意事项
首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建筑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地点之一,所以在建筑的设计中虽然需要对其抗震性进行建设,但是依旧不能摒弃建筑的美学原则。其次,在材料的使用上。当前我国在绿色建筑上施行的力度非常大,所以在建筑的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的就是对建筑材料的使用上进行环保,兼顾抗震性以及环保性能。结语地震是我国造成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对地震的防治上需要完善的地方有很多。地震对建筑的伤害很大,所以在建筑的设计中需要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进行预防。因此,建筑抗震性设计是未来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杨秀红.浅谈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8(28):124.
[2]刘仕锋.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8(23):82-83.
[3]周现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09):14-15.
[4]彭志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124.
《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来源:《中国住宅设施》,作者:孙贻昭 吴振兴 李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