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饰面几种施工方法的探讨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0-09-02 15:29 热度:

  摘要:当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程细部的施工是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因此要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就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细部诸如建筑饰面施工在重视。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建筑饰面的施工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建筑饰面;施工方法
  建筑物构造的细部施工是整个建筑施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细部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外观审美效果。在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家居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物的各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建筑物细部的施工处理也是人们评价建筑物的关键标准之一。因此,有必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加强对建筑物细部的施工质量控制。而在建筑物细部施工中建筑物饰面的施工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一般来说常用的建筑饰面构造按其施工工艺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粉刷类、粘贴类、钉挂类等几种。
  一、粉刷类构造的饰面施工
  粉刷类又称抹灰,就是水泥加上骨料在现场湿作业形成大片平整的表面。为达到平整的目的,并防止湿材料作业干硬后收缩开裂,粉刷作业往往要分层进行。其中最里面的一至二年层是找平层,又称打底或者刮糙,目标是另基层表面基本平整,当是表面要适当的粗糙,以便于再和表层粉刷结合。表层的粉刷又称粉面层,其目标是保持平整无裂缝。
  (一)主要粉刷材料及其配合比
  用作粉刷的材料主要有水泥(一般使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黄沙(一般用中沙,含泥量控制在3%之内)、石屑、各种石粒(粒径一般控制在4-6mm,水磨石可以增大到12mm左右)和石灰膏(熟化的时间在常温下一般控制在15以上,用作罩面的则要大于30天左右)。
  在配合比上,水泥砂浆的配比有三种,分别是水泥和黄沙为1:1、1:2和1:3,混合砂浆,则是由水泥、石灰和黄沙按1:1:6和1:1:4的比例配比、水泥石屑则是由水泥和石屑按1:3的比例配比,此外还有灰砂和麻刀灰等。有时水泥浆中也可以根据工程的需要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和密实剂等,以便增加其防水的性能。
  (二)粉刷材料的选择
  选择粉刷材料的原则是考虑其强度和防潮的性能以及施工的可能性。通常,在地面、踢脚线等处应该采取强度性较好的水泥砂浆,而在楼板地则要用易和性较好的混合砂浆;在某些实验室、厨房、卫生间等有水的地方则应该采用防水较好的水泥砂浆,而在无特殊要求的房间里则可以采用混合砂浆。
  此外,普通粉刷类面装修一般采用同种砂浆粉刷,粉面层通常打底层在级配上提高一个档次,但不能在软底子上做硬的面层,例如不得在石灰砂浆层上涂水泥砂浆等。
  (三)每层粉刷的厚度平均厚度
  在粉刷类饰面施工中,对厚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饰面的质量,也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和使用效果。因此,必须在施工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科学的施工。
  一般来说每层普通粉层的厚度为:水泥砂浆5-7mm;混合砂浆7-9mm;麻刀灰小于3mm;纸筋灰小于等于2mm。而粉刷面层的平均总厚度为:一般抹灰8-20mm;高级抹灰25mm;踢脚、墙裙等25mm。而顶棚、空心砖、现浇混凝土表面等则是15mm这样。
  工程图纸中对粉刷层的标准通常是注明粉刷层的总厚度以及粉层的粉刷材料、级配和做法,例如常见标注为:20厚1:3水泥砂浆打底,1:2水泥砂浆表面;20厚1:1:6混合砂浆打底,1:1:4混合砂浆粉面等。所以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标准进行施工,保证施工的质量符合相关合同和设计的要求。
  (四)粉刷类饰面的表面效果处理
  粉刷最后的饰面效果可以通过最后一道工序来处理,如用工具将粉面层制作出特殊的效果,或者在面层中添加各种石骨料做成水刷石、干粘石、水磨石等,他们的选材以及制作的工艺可以根据相关的标准和工程和业主的要求具体实施。其中,干粘石因为是面层石渣是用甩还是用喷的方法施工,所以很容易因为受到碰撞就脱落,不适宜用在建筑物底层的外墙上。
  当遇到外墙大面积粉刷时,应该在粉面层中每隔一定的距离预留“引线条”。引线条的做法是预先在打底层之上临时固定木制“引条”,待粉面层完成后再将引条剔除出来,在缝隙中用建筑物密封膏等材料进行嵌缝的处理。保证墙体没有细缝出现。而引条的作用是预先将外墙面的粉刷划分成较小的块面,一防止在昼夜温差造成的热胀冷缩的作用下湿度应力过大,从而造成粉面层的开裂。
  二、粘贴类
  粘贴类的做法是将基层表面处理平整后,再根据装修的不同要求,用相适应的粘合剂或者粘合层粘贴表层块或者卷材。
  常用的粘贴类的表面材料有各类面砖、石材、小块木地板、塑胶地毡等。其中有一些塑胶卷材,可以在粘贴时通过热熔接的方法处理接缝,形成整体,避免起翘或接缝中填污垢。由于粘贴类所采用的表层材料大多不再需要进行表面的加工处理,或者难以在现场进行表面的加工处理,因此施工时对基底平整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情况下,可以先采用粉刷类做法打底的材料以及工艺对需要粘贴的墙、地面的基层找平。此外,适合的结合层的选用以及表层块材料接缝的处理都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装修后的视觉效果。
  因此,在进行此类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标准进行施工。
  (一)结合层的选用
  粘贴表层木地板时,可以选用配套的专业胶水;粘贴面砖可以采用6-10mm厚的1:1的水泥砂浆或者水泥纯浆加上建筑用胶作为结合层,也可以选用成品的专业粘贴剂来粘贴。
  而一些厚重的铺地材料如花岗岩、预制水磨石、大块的玻化的地转等,可以采用粘贴普通薄片地转的方法来粘贴,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粘贴剂比较湿滑,一般难以支撑面材的重量而达到表面所需要达到的平整度,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基层上无需先做找平面,而是直接采用不小于30厚的1:3干性水泥浆做结合层,在其上面铺设厚重的块板。此外,厚重或者大块的块材不能直接用粘贴剂粘贴在墙面上,而是必须用连接件挂装,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安全的标准,否则可能威胁到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块材接缝及处理
  块材在粘贴前,应该先要按照视线的要求决定粘贴的顺序及接缝的方式。天然石材在粘贴前还应该进行干铺、预排并编好号码,以便在施工中能配合调整其缝处纹理的拼接和处理色差。
  粘贴类材块之间的缝宽以便出来特殊的设计需要外,都是按照以下情况为标准:光面和镜面石材及木地板:小于等于1mm;粗面、麻面等石材则控制在5-10mm之间;面砖以及预制水磨石则要小于等于2mm.
  在块材粘贴牢固后,较宽的或者室外的接缝一般可以用水泥浆或者水泥浆勾缝;较细的或者室内的接缝则可以采用相同颜色的水泥或者专用的色浆擦缝。有的天然石材边缘不够规则的或尺寸略有出入的,有可能影响接缝的整齐划一。针对这样的情况,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可以在粘贴后年用电动圆锯片将接缝的宽度进行统一的调整,最后用水泥砂浆或者硅胶填缝。
  三、涂覆类
  涂覆类是在基层上覆盖涂层或者铺设、裱糊卷材的饰面做法。例如在脱模后的混凝土构件表面用硅系的或者氟碳树脂的涂料进行修整和涂覆,可以保留其原有的质感和机理,又能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以及耐老化的作用。这样的“清水混凝土”目前应用已经比较广泛。
  除此之外,先将需要装修的基底进行粉刷找平后,再将各种涂料分层以批嵌或者涂刷的方式覆盖其上,也是很常用的施工方法。
  四、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中,对细部诸如建筑饰面的施工是一项比较系统繁琐的工程,不仅需要要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对各种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才能决定采用哪种或者哪几种施工方法。
  
  参考文献:
  [1]樊杏飞.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J],大众科技.2006
  [2]白冰.论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现代管理科学.2003
  [3]赵志缙.高层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刘昭如.建筑构造设计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文章标题:关于建筑饰面几种施工方法的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368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