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7-08-09 15:44 热度:

   山地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选址设计方面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本文以深圳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会议中心项目为例,以此论述山地建筑之设计理念与应用。

新建筑

  《新建筑》(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作为一份建筑科学类的学术期刊,新建筑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学术空气的广角视窗。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丽水路泥壁山之南山坡,其北侧及东侧为西丽高尔夫球会场地,南边与丽水路相隔之是深圳大学城,校园环境优美。项目用地整体上朝向良好,原生植被茂密,自然景观丰富。

  二、场地分析:

  山地建筑之建造场所选择应先做可行性分析,实现节约建设成本,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条件,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这几个方面之内容需从全局综合考虑,而不是片面考虑某一方面。莱特之流水别墅选址在陡壁巨石之间,建设成本高于一般场地,但其绝妙之自然环境赋予建筑可观之价值,是从全局角度考虑之最佳选址。

  会议中心项目建设用地大部分为山地,地势由西、南向北逐渐升高,地形最大高差为33米。用地范围内坡度以10%~20%之间居多,只有西侧最平缓,可作为场地出入口与停车场,东侧既可俯瞰高尔夫球场,又可远眺大学城,建设条件与景观条件综合性较好,是主体建筑理想之选址位置。

  三、设计理念:

  生态之建筑:

  这是一个因山而诞生之建筑,它与山中茂密之树林一样是会呼吸之生命体,拥有适应山势而进化出来之体形,拥有与周边生态景观密不可分之关系。设计前通过实地考察,充分研究分析建设用地内及周边近、远景环境,致力于将建筑融入泥壁山生态环境圈,从区域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布局与形态。这个生态环境圈包含泥壁山山体、西丽高尔夫球场、深圳大学城等环境元素。为将这些元素与建筑有机结合,从两个方面作了考虑:一是将建筑融入自然。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之循环体系, 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之元素, 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之破坏, 使自然成为建筑之一部分。设计尊重山体之等高线,建筑沿着等高线布置,并且有很多架空之空间,大幅减小土方量与对原有植被之破坏。根据动静分区,各功能房间布置在不同等高线上,建筑屋面出现退台, 在退出之平台上做屋顶休闲场所, 这样建筑与山体绿化融入一体, 如果说山体是一个生态公园,建筑就是公园之一个小品;第二是将自然引入建筑, 运用技术手段,促进生态建筑化, 人工环境自然化。通过设置数个中庭与内院再现自然, 运用生态技术, 将植物、水体等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使生态观念深入到建筑之细节;同时用大量面向大学城与高尔夫球场之落地玻璃引入自然,餐厅与客房甚至用出挑之方式伸出来,形成270度远景视线,使周边生态景观得到充分利用 。

  绿色之建筑

  绿色建筑强调辨识场地之生态特征与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资源与能源,建筑采用建筑集成设计方法并遵守环境设计准则,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之系统,综合考虑建筑之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绿色”与“生态”相比,更强调建筑之能源方面,节能是绿色建筑之首要主题。项目设计中利用建筑屋面板集成太阳能空调系统之吸热器,用小型之太阳能空调为各个功能区提供空调制冷,并考虑利用雨水回收冲洗厕所及地热资源之利用。

  意境之建筑:

  生活于繁华都市之现代人,骨子里有回归自然之情结,渴望远离城市之喧闹与燥热,享受山林带来之清凉。山地具备把人们带回自然之可能,山地建筑则是人们体验自然之一种途径。人们对建筑之体验,首先是视觉上产生之。山之向上之势,使初来之人们视线是向上之,项目用略微上倾之屋面板与悬挑之建筑体块,夸大仰视时之视觉,制造建筑轻盈飘逸之感受。而当人们上至较高处俯瞰建筑,会惊奇地发现长短参差之金属屋面与白色之建筑外墙在阳光照耀下如同山顶滑落之冰晶,在酷热之夏日带来心境上之清凉与宁静。

  建筑体验都是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之, 并且在可以停留之与模糊之复合空间中酝酿发展。所以, 本案强调运动路线、暂停与模糊空间融会贯通。

  虽然设计是采用现代之造型手法,正如传统之民居建筑一样,空间是建筑之主角,每个主体建筑相差不多,但各个空间气韵相通,形成层层叠叠、开合起伏之空间序列,在看似不经意之收放之间,使建筑产生了诸多意趣,如观景平台、如庭院,而这些变化空间是用连续之运动之走廊贯通。

  这时,建筑语言已经超越了“形式”之层面,作为文化与社会意识之载体,以富有意蕴之建筑空间,达成了建筑与人之意境相通。

  人性之建筑:

  建筑舒展躺在山腰中,层数以尺度宜人之二、三层为主,局部架空之通透走廊穿梭于树林间,人们从大堂区走向客房区,能享受不同感觉之室内外景观,而走廊自身也是一条室内登山道,沿途有开敞之休息平台,能眺望不远处之高尔夫球场与大学城。建筑之外有可供徒步之蜿蜒山道,登上半山以原有石块为基础之观景平台极目远眺,亦有精致之钢木结构凉亭供人休憩。无论是建筑还是环境设计,都强调人与自然之与谐,使人沉浸于绿色之清新中,享受纯粹之休闲与放松。#p#分页标题#e#

  建筑之色彩与材质选用与绿色协调之白色墙体、玻璃与木材。白色既是节能之色彩,又是最纯净之色彩,建筑之纯净凸现山之绿、天之蓝,使人们感受如画般之宁静安详。木是极具人性化也是最与山相关之材料,局部之木材点缀,人们得以近距离触摸自然,而玻璃则将绿色之视觉引入室内,与木相辅相成。

  建筑之人性化元素无所不在,内部有别致之景观庭院,这些尺度适中之露天或有顶中庭,景观元素相对人工化,为人们停留、交谈、娱乐提供舒适之半室外场所,也为更多功能空间提供自然采光。客房部分之较低标高位置考虑了残疾人客房,而景观电梯之适当布置,使残疾人与行动不便者能自由到达任何位置。常驻工作人员之办公、居住用房也有适宜之环境条件,享有较好之工作生活质量。

  几何之建筑:

  建筑主体由数个体块构成,主要形体及交通水平沿等高线展开,并设置垂直等高线之穿插,强调建筑之线性发展,建筑在尊重地形之前提下呈现较强之几何感,表皮处理亦用简洁而不乏细部之手法,充分表现出现代建筑之特性,表现出卫星地球站应有之科技与时代感,并隐喻出自然山石之重叠交错,与山腰原有石块相映成趣。

  四、设计理念在主体建筑中之具体体现:

  1,使用功能

  会议中心建筑功能分区,以动静功能与环境品质综合考虑为原则,分为综合区与客房区。综合区包含大堂、会议、餐饮、娱乐、后勤等功能,位于较低场地且靠近基地入口,是人流较集中之功能空间,与外界联系密切。娱乐类之桑拿、KTV、游泳等功能考虑在紧贴山体远景视线相对较差之位置。客房区位于较高场地位置,同综合区分开,环境安静优美。

  2,交通流线

  内部交通也与山体紧密联系,平行于等高线之廊作为主要水平交通,最大限度避免主通道出现踏步,减少土方量。垂直交通则通过楼梯与观光电梯。

  3,景观视线

  充分利用地形及原有景观,营造了诸多意趣空间:景观大堂、宁静内院;朝南之餐厅将大学城景观收入眼底,朝东之客房落地窗又把高尔夫球场之绿野引入室内。在依山之室外泳池可尝试嬉戏山林之酣畅,在悬挑之休闲平台可体会飘浮林海之陶醉。在步移景异之建筑中游走,感受到之是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之与谐共生。

  4,生态节能

  生态节能是设计考虑之重点之一。在规划布局上,首先强调辨识场地之生态特征与开发定位,以充分利用场地之资源与能源,利用高尔夫球场与大学城等远景,并尽可能保留原有山石与植被,使建筑与环境持续与谐相处,以较小之资源损耗营造宜人之生态环境。为节约土地资源,考虑将来之资源可持续发展,预留远期发展用地。在建筑设计中,将建筑物作为一个完整之系统,结合造型综合考虑建筑之间距朝向、形状、结构体系、围护结构等因素,采用遮阳百叶、LOW-E玻璃减少西、南向日照造成之能源消耗;合理布置各功能空间,使厨房位于全年主导风下风向,且正后面没有直接之山坡阻挡,便于快速排气;客房、餐厅、会议、棋牌类娱乐等人静止停留时间长之空间布置在景观、通风、光线均好之东向与南向;适当之中庭空间能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在无人使用期间使建筑自然换气降温;每个相对独立之建筑体相应之屋面板上嵌入太阳能吸热器,提供热水,若条件许可,也可部分预留给太阳能空调系统,太阳能系统当阴雨天日照不足时自动转为常规电与燃气能源;平屋面雨水可以考虑经管沟收集后统一净化处理,供冲洗厕所用。

文章标题:山地建筑设计理念与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3629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