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国内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取得的成果是令世人瞩目的。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做好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才能取得更大的优势。
《建筑与预算》(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由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辽宁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主办。本刊以提高广大工程造价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办刊宗旨,以为建筑行业服务为办刊方向,以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概预算人员为服务对象,并兼顾多行业读者的需要。既是专家学者发表一家之说的论坛,也是初学者的入门向导,并为从事工程造价工作的各类人员熟悉掌握工程造价等相关知识提供帮助;既探讨具有指导性的理论,又研究解决具有普遍性的实际问题,力求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熟悉国内建筑行业发展历程的人可能都知道,我国的施工现场管理长久以来都是处在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施工单位一味地追求施工进度,相关的质量评定工作对他们来说就是可有可无的一个环节,这导致施工现场发生了很多可以避免的事故。这些都给了人们深刻的教训。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相关的法律才不断完善,这才确定了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细则。但是与国外的建筑行业相比,我国已经落后了。目前,对于现场管理方面的工作,我国已经形成了相关部门行政引导、法律制度行业规范,施工单位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这种多方位的管理体系。但是具体的落实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因为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措施,很多施工单位都忽视了这方面的工作。另外,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状态下, 2.1管理方式落后,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国内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还停留在“扩大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他们的作业效率”这样片面的认识上。在施工过程中,企业方任意压缩工人的福利保障,随意增加工作强度,采取的管理方式也比较落后,久而久之一旦员工损失去了工作热情,就很难保证工作效率。而且建筑工程行业的人员素质问题也是长久以来困扰这个行业发展的难题,选择这一行业的一般都是没有别的生存技能的人员,所以说虽然很多企业意识到了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通过很多措施在进行改进,但是效果却并不明显。综上所述,其实人们看出要完善施工现场管理需要企业方和工人都作出调整,这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的工作,难点就是需要重视工人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使工人及相关岗位的管理者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2各部门之间协调性差,责任划分不清楚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配合。从物料的采购审查,到进入施工现场之后的管理,这些都应该安排专人并且按照一定次序来进行。除此之外,对于施工工具的管理,也一直是现场管理的一个盲点。很多工程的现场因为人员流动性大,再加上工人在作业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一些工具很容易发生遗失。但目前对于工具以及大型设备的管理却是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来进行管理的,虽然说工作内容有交叉会降低工作难度,但一旦出现问题也就容易出现责任划分不清的情况。尤其是对于施工现场的大型设备而言,这些都是建筑公司主体很大的投入,要真正的用好、管理好,就得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要保证设备和工具在停机或者停止使用的状态下斗能够得到及时的养护,并且有专人进行管理,要做好重要设备的防雨、防潮工作。要保证工程所需的原材料有一个安全稳定的存放环境,同样对于一线工人的管理,要真正彰显出建筑公司的文化内涵,让施工现场的人、财、物,都能够集中于工程本身。
3完善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3.1成立项目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在工程进行中,为了完善工程中的各个环节,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可以尝试设立项目部。设置项目经理的职位,同时项目经理之下配备副手,做好方案的制订以及施工环节的监管工作。此外,也要完善对项目部成员的考核制度,保证人尽其才,以此来保证工程按照正常的进度进行。所有的工作细节都应该重视,要以安全生产守则为依据,据此编写生产计划,并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做好监督工作,为工人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3.2对一线的工人进行教育
虽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但还需要对一线的工人进行必要的教育,让他们明白制度的约束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进行生产,让他们能够掌握设备和工具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且自觉配合现场管理工作。提高他们工作的思想觉悟,让他们都能够自觉去维护施工现场的正常秩序,只有让他们真正接受管理方式,才能够取得预定的效果。同时,建筑工程企业还应该重视相关人才的引进工作,对那些敢于扎根一线工程现场的人才,要给予适当的照顾,这样也能够为一线的施工队伍带来新鲜的血液。
3.3形成现场管理工作体系
相关施工单位应该通过努力让现场管理工作形成体系,按照“早检查,早整改;有检查,有整改”的工作方针来进行。项目负责人要做好带头作用,对一些重要的岗位可以通过设置安全监督员的方式来进行管理,要将现场管理的工作效果与工程各级负责人以及一线工人的收益直接挂钩,用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相关的现场管理一定要给出详细的方案,在一级对一级负责,畅行有效的机制下,现场管理工作才能够取得预定的效果,才能够让所有参与工程的人员更好地将精力集中在工程之上。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欣.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2]边合顺,董智平.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要点[J].科技展望,20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