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工业设计管理建设中所运用的事项要点是不同的,工业设计的改革模式和发展状况都是当前工业设计上的一个主要政策,以下就是相关事项的一些介绍。
摘要:每一个时代的色彩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社会集体意识和记忆的存储器。发掘过去色彩的记忆,不是为了单纯的美学追求,而是试图理解和重建色彩所表达的意涵和意义。有理由相信这些色彩所指代的象征性,在具有时代性的同时更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普遍性,因为文化是可传承的记忆。
关键词:收音机,色彩文化,工业产品色彩,工业设计类论文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视觉的可读性(VisualLiterary)研究中,色彩是首要被提及并不可忽略的要素。色彩通过工业产品所体现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美学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变化而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将色彩与时间及社会文化的互动关联性认识作为基本的理论前提,研究现当代工业设计产品领域中的色彩应用。世界现当代设计史中,中国1949年以来工业设计史的研究资料缺乏完整性和连贯性。
推荐期刊:《工业设计》于2006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杂志由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学会主管、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协会主办。《工业设计》为月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专业的报道工业设计的综合性期刊。
尤其是50年代到80年代,大量历史材料、设计过程和历史产品被淘汰,大量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无人整理,成为中国当代工业设计史发展的一段空白①。在亚洲国家,日本的工业史由于资料的完整翔实,日本消费者产品消费习惯、色彩审美偏好相当明显,并且这些要素的传承也突出表现在当代的产品设计中。而这一时期中国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背景下,几乎与世界不接触。也恰恰是这个时期中国的产品设计却体现出独到的价值和特点。虽然当时的中国设计师或多或少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观点的影响,但是却充满了原创精神,特别是独创的文化元素与创新商业模式的结合在上海市的工业设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造就了海派文化。
因此产生两个问题:一,当代设计缺乏对现代设计的传承,从而在设计本源和基因上失去了优秀产品设计所需的依托和滋养,如何衔接每个时期的设计并将其设计精神成功地嫁接和保留?二,现代设计色彩研究被忽略,其文献文档的疏漏,成为中国色彩文化研究中的短板。如何充实和补充内容以及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成为色彩研究者刻不容缓的工作和使命。
基于以上问题,研究选择上海工业产品中的收音机作为对象,基于色彩文化的学术研究框架,进行独立的色彩学研究。上海作为现代中国轻工业设计发祥地,其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几乎是一部中国现代工业设计史的缩影。当时各类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轻工业产品,一度成为全国市场炙手可热的商品,各种上海品牌成为社会人群消费能力的象征,而收音机由于品种丰富,需求量大,成为了一个代表性的产品。对于上海工业产品设计的色彩学研究,在文献档案中增添对特定历史时期的产品的色彩系统研究和数据,填补中国现当代工业设计史色彩研究的空白。恰好顺应了中国新一轮鼓励创新创业、新的智能制造产业转型与布局的大趋势。希望通过研究能使过去的历史与今天的语境产生对话,更能与世界进行对话,重塑这段历史在世界当代设计史中应有的一席之地。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研究,从色彩学的色彩取样到设计学的色彩构成及配色等方面进行跨学科研究,通过数据处理得出分类型代表性产品色彩特征的变化趋势,并尝试解释变化大趋势背后的人文因素。
(一)研究对象及取样
在研究策略上,采用案例分析结合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上海20世纪50~80年代生产的17个收音机品牌,共计50个样本,进行材料、形态、比例与色彩关系间的多维度分析与整理,依据数据绘制色彩谱系,对比每组类型产品的色彩特征,给出色彩与其它变量相互影响下的真实产品案例,以此来反映色彩审美与色彩工艺的变迁。通过解读这个时期为代表的过去,来预见与创造可知的未来。
(二)方法的应用
1.色彩特征的调查运用AdobeClourCC软件帮助检测样本图像,识别出5个色彩特征即特征色(Identifiedcolour)。在设置彩色环境下,五种色彩的生成帮助描述和理解了被测产品的主要色彩构成、主色调及主要辅助色调。通过色轮来分析各种颜色的具体数值。其色彩系统表述可以分为:CMYK,RGB,HEX,LAB,HSB。探索色彩在色轮上的数值变化和阈值的区间,了解色彩变化的特性和属性。
2.色彩搭配方案基于对特征色的检测,定义产品的主色调及辅助色的色相、数量及色彩关系,从而完整地分析出产品的色彩构成及主要的色彩配搭方案,从中试图找到是否有必然的共性和特殊性。在本研究中将由计算机检测出的第一特征色预定为主色调,经过数据修正后,色彩面积大于60%被认定为主色调。对其他默认特征色定义为辅助色,辅助色也因各种色彩环境不同而将进行人为的修正和判断。3.色彩与材质罗列产品色彩与材质,分析其两者之间的关联性。试图找出是否有关联性及特征。4.色彩谱系用AdobePhotoshopCC软件将产品图样像素化,生成色块图样表示了产品色彩的特征和色彩视觉感知。然后将每个产品色谱整合成一个色彩谱系,从中可以直观地表现出所选择的一系列样本所特有的色彩感受。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色彩特征的调查
50组数据全部成功检测到色彩特征。特征色数量配比:依据AdobeClourCC软件的检测,并后期进行了数据修正结果。特征色色彩面积:第一特征色色彩面积超过60%共计42个样本,占总样本的比例为84%。说明50个样本中,产品大多具有鲜明和显著的特征主色。样本色彩特征所反映出的色彩范围比较狭窄,色彩多采用间色;自然色如褐色、米色、驼色、咖啡色占多数特征色相;纯色和原色没有被广泛应用;第一特征色面积较大说明了主色调运用明显。特征色的调查能够全面和客观地表现出产品的色彩基本感受。
(二)色彩搭配方案
整理出的50组配色方案如图1所示,其结果与计算机软件生成的第一特征色分析结果相吻合。从色相分析,主色调明显,主色调中的间色、原色和纯色占很小比例。配色以1个主色调配以2~3个辅助色为主,配色方案少有采用反差对比度强烈的色彩设计,而多数应用色彩补差补偿的办法,尽可能保留了色彩的整体和谐度,强调了色彩与造型的统一性和平衡性。
(三)色彩与材质色彩与材质的分析
结果反映出色彩与材质并没有显著的关联性。大量样本主要材料为塑料及胶木,很少出现诸如金属、合成木料等材料。所体现的色相主要有黑色、灰色、棕色、褐色、黄色等,色调不局限于每个阈值范围,包含较广的深浅度。少量的木质材料以棕色、红色为主要色度,仅有一例为绿色。
(四)色彩谱系
虽然通过不同的软件运用和数据处理,色彩谱系的色彩特征和视觉感观,与色彩特征色和色彩搭配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四、结论
基于以上四个方面的测试与分析,通过量化和质化研究的结合,对数据和色彩定位的适当修正,以保证色彩的表述与感观相符,增强研究的可靠性。得出的结果和探讨如下:
(一)在功能和造型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特征色成为产品主要特征
由于当时音响的功率设计原因,收音机的发声部分占据大量空间,主要特征色绝大多数为收音机的音响部分。反映出色彩的面积分布受到了工业设计技术的影响。由于工业设计的基本结构较雷同,其设计布局和原理都很相似,不同款式的区别很大程度取决于收音机设计的色彩和构图。每个款式特定的用色在当时都可能成为一个产品的特征,甚至是一个显著的卖点。从而说明了色彩在当时产品设计中的所处重要性和决定性意义。
(二)色彩搭配高度体现平衡性,受到当时设计思潮的影响甚少
色彩搭配方案高度体现传统的平衡性、和谐性的审美倾向。大量的样本并没有体现出设计思维受到这一时期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影响。只有少量木质收音机可以看到现代主义线条和色彩的运用。通过对产品色彩重置的实验,发现由于配色的重构,产品整体的外观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看到色彩在工业设计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设计思维方式的影响。而在此倡导的以色彩为先决的设计理念,或许可以为工业设计带来新的视角和设计出发点。
(三)色彩与材质的关联性不大
色彩没有明显地与材质产生关联性,也没有特定色彩与特定材料的连接。这说明了在当时色彩被理解成为设计外观,原始材料色诸如木本色等并未使用。上色的程序成为一项必定的设计过程。特征色的色域不宽广,也可能因为材料运用的局限。大部分收音机的材料都是木、胶木和塑料。材料的使用直接地反映出当时科技、经济等条件对工业设计的影响。每一次科技的飞跃,或新兴生产工艺的发展,都会改变产品的整体样貌,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色彩。所以色彩不仅仅是属于视觉文化的范畴,同时也是涉及物质文化的研究。
(四)色彩谱系作为色彩文化的地图,为设计提供养料
色彩谱系研究是通过色彩图像化来演示产品的色彩表现及视觉感受。这种方法可被广泛应用在各类设计研究中。从方法论的角度上看,色彩谱系不追求单一设计的独特性,而是用于探索整体设计的共同性。本研究用实例证明了色彩谱系作为一种方法的可行性。
通过分析一定数量的样本,所呈现出的明显的色彩特性和趋势,是这个方法所能解决的在视觉领域中潜在的问题。同时色彩谱系所提供的图形将可成为可依据和参考的设计档案。其作用可以提供给设计师以色彩灵感和元素。这些色块来源于原创的设计,体现了当时的审美和色彩偏好,具有时代的象征性和寓意。其独特性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是特定历史的色彩文化的地图。
对这些色彩的重新认识和重新提炼,正是对固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为中国的设计提供精神上的滋养。色彩的时间性所反映出的不只是设计的局限性,更是设计流变和色彩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