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力系统运维工作开展时,只是单一的对系统进行维护,但固有的运营机制很难令电力系统满足新时代工业产业以及社会行业之间的发展需求。依托于电子电工技术,则可有效将智能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电子技术等集成到平台中,然后通过系统集成功能的实现,对电力运营体系进行全过程监管,并结合数据信息的有效对接,分析出电力系统当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后续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本文则是对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实际应用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1 电子电工技术的特点
1.1 高频属性
电子电工技术所呈现出的高频化属性,主要是其在应用过程中可有效提高系统检测效率,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实时响应,令数字化信号在系统中进行传输时,可真正达到信息的同步传输。例如,电子电工技术的基片载体可以作用到晶体管内,这样通过技术所呈现出的高频特征,可有效强化晶体管的高频承受极限值,满足晶体管在高负荷环境下的持续工作属性。
1.2 集成属性
集成化功能作为电子电工技术实现的主要特征。从技术本身而言,其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需要通过技术作用到相关设备组件中来发挥出相应的过渡功能。对于电子电工技术来讲,其作用载体为基片,然后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对设备内进行数据单元的分析,此类集成功能,可有效保证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合一性特点,保证不同种设备信息采集可以同步植入到同一数据库中,这样以基片为主体的元器件,无需在其他载体设备中进行嵌入,便可真正实现数据的联动化处理。
1.3 全控属性
全控化特性主要是对原有电子元器件的半控化属性进行优化,通过电子电工技术在内部元器件中的复合型指令传输功能,可有效简化电子元器件固有运行程序下的繁琐度,这样便可进一步节约电力传输能源,为线路全过程控制提供基础保障。
1.4 高效率属性
与高频化属性相比,高效率化属性更多的是偏重于电工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设备性能所起到的优化作用,通过高效率运行程序,可进一步降低电子元件对电能传输的损耗量,然后结合电子电工技术集成化功能,提高电力元件的响应效率。
2 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2.1 优化电力资源
在电力资源分配体系中,依托于电子电工技术,可进一步对资源进行优化处理,保证电力能源可正确匹配到承载设备中,以此来实现电力系统的稳定化运行。通过电子电工技术的全控化属性,可有效将电力系统内的各类电力载体进行功能化整合,然后依托于集成基片,将各个电力元件在运行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能源消耗参数进行分析,并结合电子元件在固有生命周期内的承压值设定出电力能源的分配效能,以此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2 机电一体化完善效用
在机电一体化体系中,依托于电子电工技术的实现,可进一步加强系统内电子信息的传输效率,通过电子专业与信息专业数字化专业的技术交互,真正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效率运行。这对于我国工业生产而言,可进一步加强系统控制精度保证工业生产制造的质量,为我国工业产业链体系的建设与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2.3 系统轻量化运行效用
电子电工技术支持下的集成效用,可有效将基片载体与主系统进行连接,结合系统承载能力,分析出在不同电力传输功效下,电子元件所呈现出的消耗特点,这样便可进一步为相关电力承接载体进行能源传输结构的简化,为集成电路以及集成系统的植入提供载体。
2.4 电力系统智能化发展效用
电子电控技术的实现下,可为系统智能化与自动化之间建构一个数据连接途径,通过精准化的信息响应,为具有综合属性的应用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例如网络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反馈技术等,均可有效实现系统功能化整合,为系统与终端操控设备的链接途径提供理论支撑,进而降低工业生产型企业人力资源的投入。
3 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
3.1 发电环节
3.1.1 静止励磁
静止励磁作为大型发电机组的重要机构,其通过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令整个电力能源供应呈现出具有微机控制的延展性操控功能。与此同时,在静止励磁的实现过程中,可进一步提高内部电力能源输送的效率。电子电工技术在静止励磁支持下的电力系统中可以有效实现精度化整合。例如,将电子电工技术替代原有励磁装置的可调节功能,通过静止电磁大型发电机组进行主线路与副线路的调节,然后结合电磁放大装置、信号滤波装置以及线路整流装置等为电子电工技术的实现提供设备载体,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简化传统电磁装置的结构,还可进一步利用信息传导技术,提高内部数字信号的传输精度,令设备迅速的响应相关指令,提高发电机组的运行效率。
3.1.2 恒频励磁
变速恒频励磁装置作为风力发电与水力发电的重要载体,在风力发电设备与水利发电设备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将水体与风力所产生的机械能经由内部设备组件进行电能的转化,以此来实现电力能源的持续性转变。在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下,风力设备与水利设备内部的转子励磁电流可以由原有的恒定频率逐渐转变为以机械能动态供给所呈现出的动态频率,这样通过整个发电系统的频率控制,可以有效将转速与电流电压维系在一个恒定范畴内,这样便可有效保证电力能源供给的持续性与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系统发电质量。
3.1.3 机泵变频调速
电力发电系统中,如果电力输送电压的高低极限值存在较大差异时,则在高压电能与低压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将加大承接电能输送机泵变频装置的运行压力。将变频装置替代原有的水泵变频装置,其在交流电与直流电转变过程中,无需受到高压电能与低压电能的转变负担,便可直接对现有的电压进行一个恒定值转变,进一步提高系统应用效率。
3.2 输电环节
在电力系统输电环节中,依托于电子电工技术,可有效将原有电力系统的硬性输电机制转变为柔性输电机制,同时其也在无功补偿装置以及直流电传输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使用优势。首先,在柔性输电方面,电子电工技术可以有效将电力系统与外部机械系统之间构筑出一个控制载体,然后结合电子电工技术的集成化功能,将整个电力系统的能源输送参数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到系统指令平台中,进而通过相关设备的约束,提高电力能源的输送稳定性,以此来有效规避在线路供电过程中的无功损耗。在无功补偿方面,以电子电工技术为载体的晶闸管设备,在功能应用过程中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电器开关,且晶闸管设备针对无功消耗补偿方面可具有精准的控制性功能,令电气运行过程中的无功损耗及时得到补充,这样便可进一步节约电力系统输电的能源损耗值。在直流电输电技术环节,通过晶闸管设备的应用,削弱传统电机变压器的工作频率值,以增强设备本身对电力能源的转输能力,进而为系统功能性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3.3 配电及节能环节
在配电以及节能过程中,以电子电工技术为支撑体的电力系统,可进一步对内部电力软件以及电动机设备进行节能化设定,例如对电力系统中的冷风设备进行调速处理,可间接提高电动机组件的运行效能。通过设备内部参数协调性整合,可以进一步降低因异常参数所造成的高能耗问题。但从我国目前电子电工技术。在配电以及结能过程中的应用形式来看,部分节能技术的实现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技术体系无法实现大规模商用限制了技术完善效率。对于此,在节能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资源以及技术的投入力度,深度分析出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损耗问题,然后结合电子电工技术的各类特性,建构出更为完整的电力能源节约机制,提高电力企业的运营收益。除此之外,技术部门则应深度挖掘出电子电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呈现出的节能属性,结合技术应用范畴,从不同角度界定出技术在具体落实中存在的价值,并在技术推广与应用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处理,了解到技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后续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提高我国电子电工技术的发展质量。
4 结语
伴随着节能环保政策的落实,电子电工技术在电力系统节能方面的应用优势逐渐彰显出来。为进一步强化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效用,必须从依据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解析出不同操控模式下,各类技术应用性能是否满足系统运行需求,以达到实际节能的效用。
参考文献
[1]郑军昌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码世界,2019(10):241.
[2]英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的运用研究[]信息记录材料, 2019,20(05):122-123.
[3]路红娟.电子电工技术及网络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9,3(04):134-135.
《电力系统中电子电工技术的应用》来源:《电子测试》,作者: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