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景观生态规划浅议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1-02-22 08:31 热度:

  摘要:品牌城市、旅游城市,同样面临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保护的矛盾问题,如何合理地对城市景观生态进行规划,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景观生态建设的矛盾,防患于未然,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生态规划,城市景观,持续发展,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从生态角度认为城市是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生态系统,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
  青岛作为国内知名的港口城市、品牌城市、旅游城市,同样面临着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保护的矛盾问题,如何合理地对城市景观生态进行规划,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景观生态建设的矛盾,防患于未然,是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头等大事。
  1.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其最大特点就是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
  2.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城市景观规划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
  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国内景观设计行业发展迅速,通过对河道的治理、山体的保护以及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处理,运用绿化、净化、美化等各种手段改善城市环境,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设计力求创造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
  (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的融合是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自然与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使得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3、青岛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特色及目标
  (1)“山海城”的景观生态特色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条件宜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港口城市。城市风景以山、海、城三位一体为特色,海山相映、水绕山环,突出展示“碧海、白帆、蓝天、绿树、红瓦、黄墙”的海滨特色。
  依据2004年«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的修编规划,确立了构建大青岛框架的发展思路“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即以老市区、黄岛、红岛为基本支撑点,以282公里的滨海公路为轴线,囊括琅玡、胶南、黄岛、红岛、主城、鳌山、田横七大组团,以主城牵引卫生城,以卫星城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规划策略,进一步整合了滨海资源,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突出了“山、海、城”的城市景观特色,重点保护山林、岸线、沙滩、礁石等生态资源。
  (2)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目标
  青岛市当前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正以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市民的生活环境为目标。在最新的城市生态规划方案中,将青岛的生态城市建设确定为三步走:
  2007年以前为近期目标,要求人均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2008年——2015年为中期目标,在自然生态体系保护与建设方面,进一步从“数量、格局、功能、质量”等方面提高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到2020年,把青岛市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繁荣、经济发达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洁净优美、人与自然和谐、适于居住与创业的新型生态城市。
  4.青岛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策略
  依据生态设计原理和可持续景观和视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的原理,结合青岛地域特色,提出景观生态规划策略。
  (1)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
  青岛依山傍海,是我国重要的沿海旅游城市,气候宜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同时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素以优美的风光和百年文化底蕴而著称。
  历史的积淀造就了城市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特质,素有“东方瑞士”的美誉,尤以老城区小鱼山、八大关、太平角等地区为代表。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突出青岛市近现代城市文化特色为主题,挖掘历史内涵,营造历史文化氛围。
  青岛城市景观规划依托滨海,以山体林地、水体为骨架,结合城市绿地规划脉络,保护动植物资源、水质等,确立正确的城市的发展目标,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城市资源利用最优化,突出城市优势,使得城市建设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才能够实现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
  在青岛城市景观规划生态建设中,研究和保护城市海滨资源、山地资源、以及水体、林地资源,处理好“山、海、城”的关系,实现城市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中的重中之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严格保护山地、沙滩、礁石等不可再生资源不受破坏;
  ②城市建设不应以破坏自然资源为代价,对遭受破坏的山林地、海滩、礁石等资源进行生态恢复建设;
  在早期的城市发展中,林地的乱砍乱伐,破坏性的采石,以及随意搭建,对城市的山体、水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青岛市对市区内上世纪因采石、乱砍乱伐遭受破坏的城市山头绿地,如浮山、虎山、孤山等进行生态恢复建设;对因养殖、乱占等原因破坏沙滩、礁石等资源的情况也采取相应的规划措施,逐步恢复了自然景观,经过近十几年的规划建设,城市的山海资源得到良好的恢复和保护,从而逐渐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显露自然
  蜿蜒的海岸线,错落的城市山体景观,青岛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城市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强调“显山露海”,从而使优美的自然风景显露出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比较明显的是近年来滨海大道以及滨海旅游步行道的建设,通过对自然肌理的梳理,利用最小的生态代价,规划道路系统,使人能够更贴近自然,呈现出最佳的城市天际线。
  (4)挖掘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利用,满足景观休闲需求;
  青岛市在城市“十一五”旅游规划中,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的原则,有机组织,形成了以滨海步行道、广场、山头、海湾岬角等为主要观光节点的海滨观光旅游;以崂山、大泽山、大珠山、小珠山、琅琊台、鹤山为主的风景山林观光旅游;以灵山岛、田横岛、大管岛、小管岛为主要节点,有选择地开发近海岛群、岛链的海岛资源观光旅游,构筑“山、海、岛”为特色的城市生态旅游体系。
  (5)设立景观生态保护区
  强调对自然风貌资源保护,提出发展环境友好型旅游区和度假区。风景旅游区和旅游度假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旅游容量分析,禁止在风景旅游区和旅游度假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项目,禁止从事破坏环境、生态的活动。
  总之,分析景观和生态规划的特点和关系,作为指导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只有用生态的观念去进行景观设计,才能够真正做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思想也与我们景观设计中“天人合一”“道法天然”的思想是一致的。

文章标题:青岛景观生态规划浅议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727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