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21-09-17 09:48 热度: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积极优化住宅商业化政策,地方政府不断提升住宅土地出让收入,住宅一度成为支撑地方财政收入的最主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房地产行业和建筑业都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我国住房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已经逐渐建立了较为规范的管理模式,需要施工企业在新时期积极做好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以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升。

新时期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1、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方向

  1.1、 改善政府缺位问题

  现阶段,市场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使得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盲目追求利润,以经济效益为首要依据进行地块开放。通常由市场策划部门结合实际楼盘销售经验进行设计,由规划设计部门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楼型及风格设计,但是并未结合城市的背景文化,使得城市居住区内欠缺特色。为了让公共设施建设的操作性得到全面提升,需要将商业地产开发商当做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管理的主体,由于政府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未能进行合理的政策引领,导致城市居住区的公共设施建设片面依赖于市场主体的力量,进而丧失了社会公平性。

  1.2、 强调住宅区的混合功能

  现阶段,我国的一线城市已经逐步转变为多中心发展模式,在居住建筑中逐步融合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和商业办公等功能,让城市居住区的功能逐渐实现了混合化发展。我国还提出了街区制的概念,主张在城市居住区实施街区化管理,相比于以往的居住区,混合化住宅街区对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空间及交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节约用地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格局,要求以改善居住区环境为依托实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而不仅仅是依赖于单纯的物质环境建设。为了让生活空间的宜居性得到切实提升,需要我国积极进行老旧小区的改造,不断更新居住区建设,优化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思维,让小尺度渐进式发展得到有效落实。同时,需要在城市更新发展之中积极进行地块用地权属体系的优化,以减少旧产权的交易成本,通过对零散用地的整合,实现对城市居住区资源的高效配置。

  2、 新时期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措施

  2.1、 规划要素

  在城市中普遍存在人员众多,但土地稀少的情况,且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基于此,需要积极运用土地资源,展开对居住区的合理规划。一般而言,在进行城市居住区规划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第一,居住密度。

  通常来讲,居住密度会受到居住发展需求量的制约。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显着加快,导致城市住房需求量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住户进入了城市居住区,必须针对居民密度建立清晰的认知。随着城市居住区单元面积的持续增长,居住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观察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整体趋势可以发现,在城市居住区中存在许多大单元面积的住宅,而中小户型住宅的规模则明显缩小,进而造成居住区的居住密度持续降低。然而,由于我国家庭结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核心化和小型化趋势,同时表现出人多地少的特点,使得大单元面积住宅闲置的问题严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基于此,需要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合理降低大单元面积住宅的开发建设程度,积极进行中小户型住宅单元建设,以控制居住密度为前提,让土地资源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此外,需要积极关注公共服务设施在居住区之中的面积占比,在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建筑层数等手段不断减少公共服务设施的占地面积。

  第二,建筑物容积率。

  通过建筑物容积率可以实现对城市居住区环境质量的合理评估,此外,建筑物容积率也会直接影响开发商的利润。随着地价的逐年攀升,要求开发商们必须积极探索怎样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更多住宅的问题。现阶段,开发商们主要采取平面布局近端及复式住宅的方法优化建筑物的容积率,但是,在使用上述方法时也常常面临一些问题,部分开发商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建设速度,而未能严格贯彻技术规范,导致后期问题十分严峻。基于此,要求开发商结合地区和建筑实际,确定有效可行的技术规划,同时,需要开发商结合具体的规章制度,强化对施工阶段的管理,让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得以高效开展。

  2.2、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具体措施

  2.2.1、 网路设计优化

  在进行住宅区道路设计时,必须积极进行防滑处理,以免因雨雪天气道路湿滑而对正常通行造成影响。在进行道路修建时,不仅需要关注住宅区绿地的小路,还需要尽量避免使用瓷砖及鹅卵石等材料进行道路铺设。要求使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并适当加入防滑材料。除此之外,在进行居住区路网设计时必须尽力实现“人车分流”和“横平竖直”,不断拓展居住区道路的宽度,以免因道路狭窄或道路迂回而造成交通堵塞。最后,也需要合理规划居民汽车的停放地点,让居民可以顺畅地通行。

  2.2.2、 住宅间距优化,完善采光及通风工作

  住宅间距强调不同住宅之间的距离以及不同住宅的高度比例。在进行住宅建设时,必须充分关注管线铺设、消防、采光及通风等问题,以更好适应居民的生活需求。为了减少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要求在不同住宅之间预留出恰当的间距,并且针对住宅进行适当绿化,以营造良好的住宅氛围。总体而言,在进行住宅间距规划时需要关注以下内容:

  第一,充分考虑空间尺度问题。

  要求将空间尺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内,避免因空间太小造成压抑感或因空间过大而带来疏远感。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上述问题,需要确保建筑之间的距离大于建筑物的高度,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感受。基于此,需要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关注空间尺度问题。此外,需要提高对视觉卫生问题的关注,不断调整相邻住宅的视线,以提升住户生活的私密性。通常来讲,在室外环境中,只要距离保持在20米之内,就可以实现人脸识别。而由于室内环境相比于室外环境较暗,若想实现有效识别,就必须相应缩小识别距离,经大量实测发现,识别距离在16-17米左右为佳。基于此,需要将住宅间距控制在16米以上,以保障住户的隐私性。

  第二,争取营造更为良好的光照环境。

  对于住宅而言,充足的光照必不可少。基于此,需要在实施规划设计时充分结合太阳在不同季节和时间的角度变化,设计出可以更好获取光照的住宅。一般而言,在规划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首先,通过错位式布局的形式进行设计,充分利用不同山墙之间的空隙,以提升光照强度;其次,借助点条结合的形式,实现对其他空隙的充分利用;再次,通过对不同朝向住宅的高效整合,实现对光照条件的最大化利用。通常来讲,只有将不同建筑物的间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让光照得到充分保障。基于此,需要以节约用地为前提实施建筑设计,要求充分关注当地实际,针对建筑物的间距及布局展开科学设计,以实现对采光条件的优化和调整。

  从通风角度而言,为了让建筑内部的通风效果得到切实提升,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内容:首先,由于障碍物的背风面会形成较大的涡流区,对涡流区内其他建筑物的通风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可以采取行列布置的形式,确保风从斜向吹入。此外,也可以采取斜列型或错列型的方式进行排列;其次,需要针对建筑物的周边布局展开科学配置,可以在冬季将西北方向的开口位置进行封闭处理,以减缓冬季风速;最后,可以借助导风墙的形式,向住宅区之中引入气流,以促进通风效果提升。

  2.2.3、 强化无障碍设计

  为更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求,需要在进行居民区建设时强化无障碍设计。无论是老年人还是残疾人,他们的身体机能都已经衰退,他们往往缺乏对事物深刻的感知能力。基于此,在实施居民区规划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此类人士的需求。通常而言,在进行无障碍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内容:首先,为方便轮椅的使用,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无障碍斜坡;其次,设立容易识别的景观标志及提示牌;再次,针对无障碍情况进行高效的绿化设计,以促进绿化范围提升,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以放松身心,充分激发人们的生活积极性。

  3 、结束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综合性和难度逐年提升,也对规划设计人员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基于此,需要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人员积极展开对设计内容的细化调整,关注细节,并结合当地实际确定高效的设计模式,以促进居住区建设质量提升。此外,要求有关人员建立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认知,积极提升自身的规划设计水平,为居民营造更为优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茜,邵凌宇,李昕阳新时期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初探[]建设科技, 2020(6) : 49-54.

  [2]马骊驰基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发展视角的城市更新规划展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9(3) : 33-34.

  作者:谷敏

  新时期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相关推荐关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分析

文章标题:新时期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46739.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