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很多商场都会有电动扶梯,电动扶梯亦称自动扶梯,或自动行人电梯、扶手电梯、电扶梯,是一种以运输带方式运送行人的运输工具。本文主要针对自动扶梯梯与自动人行道梯级缺失保护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是一篇科技论文发表范文。
摘 要: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以下简称自动扶梯)近年来所发生的事故屡见不鲜,每件事故让人触目惊心,尤其是针对地铁、大型超市、车站等人流密集容易满载或超载运行的场所是否可以增加相应的安全保护装置,让其设备即使在发生意外时也能够使电梯有效制停,避免人员伤亡事故。
关键词:自动扶梯,梯级(踏板),缺失保护
On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missing step ladder protection
Zhang Min-fei
(Special Equipment Inspection Institute of Anhui Province, Hefei 230051)
Abstract: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escalator) recent incidents are not uncommon, everything is so shocking, especially for the metro, supermarkets, stations and other crowded easily run full or overloaded, the place can increase appropriate safety protection device, let the device even in the event of an accident can also be an effective system to stop the elevator, to avoid casualties.
Keywords: escalator; Rung (pedal); missing protection
1.依据国标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16899-2011》相关规定,自动扶梯的梯级、踏板在发生断裂或丢失时能及时检测发现问题并能通过自动扶梯自身的控制系统可靠制停,防止人员的伤亡。以下是笔者的在日常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1.1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支撑结构设计所依据的载荷是自重加上5000牛/平米的载荷,最大挠度不应大于支承距离的1/750(对于公共交通型的最大挠度不应大于支承距离的1/1000)。(GB16899-2011 5.2.5)
1.2梯级或踏板的设计结构在考虑环境因素(例如:温度、紫外线、湿度、腐蚀等)的情况下,材料应在规定的使用寿命周期内保持其强度特性,梯级或踏板应设计成能够承受正常运行时由导轨、导向和驱动系统施加的所有可能的载荷和扭曲作用,并能承受6000牛/平米的均布载荷。梯级和踏板还应进行静载试验(GB16899-2011 5.3.3.2)和动载试验(GB16899-2011 5.3.3.3)
1.3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应能够通过装设在驱动站和转向站的装置检测梯级或踏板的缺失,并应在缺口(由梯级或踏板缺失而导致的)从梳齿板位置出现之前停止(GB16899-2011 5.3.5)
1.4目前,我国自动扶梯普遍采用光电传感器来捕捉缺失的梯级或踏板(如图一所示),把光电传感器安装在驱动站和转向站并把光电传感器的感应端朝向梯级位置,当梯级出现缺失光电传感器向控制机构发出故障信号,使设备实现制动。背景中所发生的事故说明当自动人行道的踏板从断裂丢失到运行至驱动站或转向站的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缺失制动电梯的这段时间内,梯级(踏板)的缺失保护功能实际上对发生踏板丢失事实的电梯,失去了有效的监控和做到行之有效保护。所以当乘客在未及时做出反应并与所断裂下陷踏板一同陷落时,极易造成对乘客身体的重大伤害甚至死亡(本文所探讨的情况是梯级(踏板)的下陷保护未触发的情况,因为此次事故所发生的自动人行道运行区间都相对较长,而梯级或踏板的下线保护装置又通常装设在每个转向站圆弧段之前并在梳齿相交线之前有足够距离的位置,在梯级或踏板出现断裂下陷到触发下陷保护开关这段时间内可能已经造成十分严重的挤压或剪切事故。
综上所述:针对城市地铁、大型超市、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场所,使用的自动扶梯在上下梳齿板之间一般乘客所能触及的运行区段,加装多组光电传感器,保证任何一个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梯级(踏板)在此区段运行时发生丢失时能够在运行一个梯级(踏板)深度内有效制停(制停距离应满足GB16899-2011所述要求)。加装此类安全保护装置后,即使在发生乘客意外陷落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旋转部件中时,也可能能够降低严重伤害的风险。
科技论文发表期刊推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2年,其前身《四川建材学院学报》于1991年经国家科委(国科发情字[91]211号)批准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刊物。1994年更名为《西南工学院学报》(国科函[1994]117号),2002年更名为《西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