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醴陵市石亭镇为例,针对“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研究城镇的产业布局规划,提出石亭镇的产业布局规划对策,为两型乡镇的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语:两型社会、产业布局、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
一、引言
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株洲市作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一极,进入了全国先试先行的行列,这为全市发展迎来了新一轮重大战略机遇。同时,醴陵市石亭镇(隶属株洲市域范围)获列为长株潭“两型重点镇”,面对新的社会形式和政策,小城镇发展的突破点之一应是产业规划布局和技术升级。因此,在“两型社会”背景下探索石亭镇“两型产业”的规划布局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认为,石亭镇在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中产业发展应遵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现有基础,承接吸纳城区产业转移,突出项目建设,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总体思路。
根据石亭镇的产业现状,围绕“两型”的核心,本文对于全镇产业作了新的布局规划。目的是通过对镇域产业资源整合,采用集约布置、循环经济等理论,安排有特色的工农商贸生产基地,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建设“两型产业”的双赢结果。
二、现状产业布局的主要问题
(1)农业发展缺乏特色、土地经济效益不高。石亭镇历来乡镇经济收入主要依靠传统的水稻种植,近几年来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水稻产值有了稳步的增长,但是,横向来看,农业方面除了水稻,鲜有特色农产品,特别是当下流行的绿色食品,因此,土地经济效益不高,农业经济很难有突破性增长。
(2)企业分布散乱,土地资源浪费,环境遭受污染。目前,石亭的主要企业均为花炮产业,企业散落于各村庄,用地开发随意性大,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甚至,由于企业多为私营,为了节约成本,企业任意排污,造成了村庄环境的污染。
(3)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单薄。目前,石亭镇的经济大部分来源于第一产业,2008年石亭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3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1亿元,占总产值的66%。另外的工业产值也主要由两家上规模的花炮企业完成,另外的小企业产值较低。石亭镇第三产业薄弱,主要来源于镇区的商贸零售。
(4)产业科技含量低,缺乏企业领头羊,没有形成产业链。目前,农民的生产效率较低,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不仅产量低,且费水、费电、费劳力。另外,不懂得农业废物再利用,造成潜在的经济流失。因此,农村产业发展急需新技术、高科技。再者,石亭镇农产品多为农民自产自销的模式,缺少与政府或农业组织机构的合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这样的生产方式费时费力,且不能掌握市场动态,不能保障农民的利益。
三、产业布局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产业布局规划,形成镇域产业分区。农业项目符合绿色食品要求,工业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要求,依托一、二产业发展特色村镇服务业。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确保村镇经济稳步向前。
2、产业集群原则。引导有关联性质的项目向规划的区域聚集,促进优势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专业化区域,发挥聚集效应,形成循环经济模式。
3、集约资源原则。置换整合既有土地,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控制部分土地用途,预留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做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土地级差原则,不同地域布局土地产出效率不同产业。对工业新区进行统一规划,有效整合。
4、统筹安排原则。把全镇的产业布局放在醴陵西部地区,醴陵市域、株洲地区乃至长株潭地区的更大视野中考虑,特别是考虑与周边区域相衔接。统筹考虑市域内县(市、区)行政区划、经济区划进行布局。
5、突出重点原则。有限选择确定产业的重点,在布局上确保用地;提高行业空间集聚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特色区块建设。
6、发挥比较优势原则。挖掘、利用、开发区位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形成特色经济,打造竞争优势,实现名产业、名项目的分工协作,错位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产业布局对策
1、利用“有机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形成新的“两型农业”布局形式。
依托石亭镇生态环境和区位的优势,积极发展现代有机农业,以绿色产品为核心,大力推进环保型种养业,引进特色种植和养殖,学习其他乡镇的成功经验,努力把石亭镇打造为全株洲最大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
规划在石亭镇域布置9个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首先,依托渌江,沿线布置水稻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和荸荠种植基地,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形成规模种植。另外,沿S313省道两侧发展家禽养殖基地、牲猪养殖基地、油茶种植基地等,利用道路交通优势,提高产品运输便利性。再次,开拓偏远地区山地丘陵,发展水果种植基地和林业种植基地,提倡限时限度的开发,集经济林和生态林于一体,保证山林植被和镇域自然景观完整性。
本次规划将引导有关联性质的项目基地聚集发展,比如:水稻种植基地、牲猪养殖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在镇域范围内形成“猪—沼——鱼”、“秸秆(畜禽粪便)—食用菌—基料还田”等循环经济模式。另外,在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基地中可以运用钢架(水泥)大棚、玻璃温室、地膜覆盖等设施农业,改善农作物生长光热条件,提高复种指数,减少环境污染。
2、利用“集约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模式形成新的“两型工业”布局形式。
乡镇企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步伐,促使镇域企业与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石亭镇的工业布局采用集约发展模式。利用工业园的管理方法,对各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园区内的供电、供水、排污等设施做到共建共享,对入园企业提高门槛限制,有重大污染的企业限制入园,重点发展陶瓷、建材、服饰加工、物流等行业。另外对于传统产业——花炮产业,因其危险性,在全镇采用相对分散的布局模式,但必须严格控制其用地规模。工业区选址位于S313省道两侧,突出货运优势,便于和醴陵市、株洲市等地对接。
其次,依托本镇的有机农业基地,发展壮大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企业直接与农户联系,或由农户组成,对有机农产品进行加工,然后包装运输到区域各地。石亭镇的农副产品加工不仅要面对本镇,还需要把市场扩大到附近乡镇,乃至整个醴陵市,目的是利用自己得利的水、陆交通条件打造成醴陵市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市场,扩大影响力,以带动其他产业陆续发展。
3、利用“工农商贸+观光休闲”的模式形成新的“两型服务业”布局形式。
石亭镇位于醴陵市与株洲市之间,距醴陵市城区27公里,离株洲市区28公里,往两市均需30分钟车程。镇域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植被丰富,山高险峻,有著名景点(吉姑仙)、水利动脉(渌江)、大小的水库山塘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奠定了全镇发展观光休闲业的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石亭镇发展观光休闲业的基础,应该加强对本镇旅游资源的宣传效应,加大对旅游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
其实,利用本镇的两条发展轴线“渌江”和“S313”作为观光旅游线路,把镇域内的有机农业基地和工业基地等作为旅游观光的资源窜连起来,打造“产而优则游”的新型旅游概念。
再次,繁荣商贸物流业。健全镇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商贸流通体制,发展新型服务业。以镇区主要街道为中心,发展以餐饮、超市等行业为重点的商业街,并积极发展休闲、信息、文化、物流、农贸等新型服务业。
五、结束语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正阔步向前,区域内所有城镇建设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当然,以产业规划为首要任务之一的村镇规划也将提升到新的领域。农村的产业布局不仅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更多要以资源和环境为核心要点,考虑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始终以“两型社会”为核心,利用集约发展、门槛理论、循环经济等理论,在空间上对石亭镇的产业做了新的布局,目的是以点带面的逐步推进乡镇地区两型产业的建设完成。但是两行社会下的乡镇产业布局规划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要想起到示范效应,本文的研究还有待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晖,王兴平,等.基于效益分析的节约型城市规划方法探索[J].规划师,2007,(5):8-10
[2]王兴平,钱德福,齐文,基于“空间准入”的开发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J].规划设计,2008
[3]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4]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0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工业[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易博文,周月桂.一场宏大的改革试验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就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答记者问[N].湖南日报,2007-12-17.
[6]杨晓平.专家纵论“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新型城市化[N].湖南日报,2008-04-13.
[7]邹德文.思想大解放与“两型社会”建设[J].理论月刊,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