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武汉轻轨一期沿线景观改造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20 11:50 热度:

  摘要:武汉轻轨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和宣传媒介,将对武汉的建设水平和城市文化品位起到很大的影响。如何将高架轨道交通线打造成能和长江媲美的动态景观平台,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武汉轻轨,景观,改造
  
  1、工程概况
  武汉市轻轨线路分二期实施,一期工程由宗关至黄浦路10.2km,已于2004年建成通车;二期工程由一期工程起终点向两端延伸:西段宗关至东吴大道11.26km,东段黄浦路至堤角7.188km,将于2010年建成。
  2、景观现状特征及整治原则
  作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历史名城以及湖北省省会城市,武汉市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景观,目前规划方案中轻轨线路沿线的景观点主要有:市郊接合部的田园景观、水岸景观、长江两岸的自然生态景观、现代都市景观。
  2.1景观现状特征
  (1)线路两侧视觉反差较大
  线路两边的景色是截然不同的:市区高楼林立,绿荫成片,旧区更新速度快,道路空间注重规划;郊区保留了大量80年代前后的建筑,陈旧老化,一些新开发的项目缺少整体上的协调性,布局凌乱,尤其缺少系统的绿化,标志型建筑更少,无法形成现代化的城市面貌。
  (2)与现有景观衔接不佳
  在轻轨线路附近,尽管集中了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武汉商业广场、江汉路、
  武汉滚石音乐、武汉剧院、大智门火车站等景观,但由于景观营造不足,有些空间显得相当杂乱。加上车辆通过路段内的高层建筑过于密集,不仅感觉不到现代化城市的美和协调,反可说是无景可观。又比如经过太平洋路段的汉江自然水景,由于未经过景观改造,使得近在咫尺的水景与乘客无缘。
  另外,这些建筑距离轨道太近,对一号线沿线景观产生直接影响。目前,大智门火车站、武汉剧院尚未进行改造,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划,不仅体现不出这些历史建筑的文化景观,还会破坏景观的连续性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3)桥下附属空间利用不合理
  一号轨道交通路线已经成为城市重要的生活性干道,但部分道路设施尚未完善,两侧道路开口较多,交通组织较为凌乱。一号线高架桥下空间的土地利用形态主要为绿地、自行车停放场和汽车停车场,未利用地比例不到5%,可以看出,一号高架轨道桥下空间的土地利用形态比较单一,绿地或公园所占比例较大,这与武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比较吻合;但自行车停放场和汽车停车场比例较小,且利用率较低,并严重缺乏汽车停车位。
  (4)夜景照明缺少特色
  虽已具备基本的照明条件,但是高架轨道交通轨道和重要时尚文化区段都未形成特色夜景景观。
  2.2改造原则
  (1)增强活力
  高架轨道交通站点是城市中大量人流的一个中转站,面对大量的乘客,不同的需求,高架轨道交通站点要充分调动所有的景观要素,增强站点的活力,使站点成为人流转换的“活力驿站”。
  (2)完善功能
  完善站点内部各个功能,使其满足人流的不同行为模式,并使站点内部空间合理分配,使功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创造完美的空间形态,精心推敲细部处理,满足技术经济合理,最终使功能的布置方式得到提高。
  (3)形成体系
  将高架轨道交通站点与道路公交站点、人行步道系统铁路客运系统有机、紧密地结合起来,协调好站点和高架轨道交通以及其他城市公共交通的关系,将站点的人流整合到整个城市的公交体系,形成活力的中转站。提高各高架轨道交通站点的可达性,进一步完善武汉城市公交体系。
  (4)提升形象
  根据站点所处区位定位站点风格,改进外部立面设计,选择恰当的颜色、材质,完善细部装饰及绿化,呼应所处区位特色,进一步强化站点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以提高站点的建筑品质。
  (5)人性化设计
  由于高架轨道交通的便捷性,站点对于周边的城市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来说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设计时,就必然要考虑到物质空间与活动于其中的人的群体类型、行为以及心理感受的互动关系,在提出具体的整治措施时应根据人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性化设计。
  3改造措施
  近期环境景观整理工作重点在于亮化美化,主要包括以下部分:车站及景观改造、拆迁、立面(包括街区第五立面)、绿化小品、标识、街道公共设施、桥下空间综合利用、灯光夜景等。
  3.1沿线车站环境艺术设计
  从黄埔路到宗关沿线10个换乘站点,是动力的扩散点、活力之源,将显著促进相邻地段的开发改造,形成突出的城市功能区和景观节点。适当开辟高架轨道交通站点周围空间,重点将大智路、江汉路和武胜路三个核心站点建设成经典景观园林式站点,以舒解乘客上下劳顿。
  3.2沿线建筑设计
  (1)沿线建筑分析及设计意向
  建筑风格和色彩宜体现多元化、简洁明快、自由活泼的特色。在经过对沿线原有建筑分析后,得出设计意向见下表:
  表1沿线建筑设计意向表
                        表1.jpg  
  (2)沿线建筑改造措施
  轻轨车厢的视点高度约15米,视野较为开阔。规划对有效视线范围(原则上一个街坊)内的建筑轮廓线进行适当控制,近期结合文明社区美化,对该范围内的建筑屋顶绿化和立面进行整理,以利观瞻。包括清理欧亚达北面铁路宿舍、三米厂厂房等有传统价值的建筑立面等,还原其本色。协调控制近距离视线效果,主要工作为拆除违章和临时建筑、整理立面、协调标识、增加停车和绿化空间、增加动感公共空间。注意与周围公共空间和公共建筑的衔接,优化站点周边视觉环境。
  3.3沿线园林绿化设计
  绿化树种宜本地化,以体现地方特色和便于维护。乔灌草搭配以乔木为主,建设小森林、行道树、街头游园、道路中央绿化、建筑物竖向绿化、桥身绿化等系列景观小品。
  3.4沿线夜景照明设计
  沿线夜景,永清段宜明亮柔和,大智段宜低婉随意,剧院段宜温暖幽雅,新武展段宜大气张扬。其他节点如江汉路地段则要延展江汉路步行街的氛围,灯光明快宜人;大智路口则可以霓虹闪烁。其他路段则是一步一景,入目悦心。
  3.5街道公共设施设计
  休闲区域需要配置完善的街道家具,包括商亭、座椅、音响、公厕、电话亭、报刊亭、环卫设施等。街道家具的形式宜活泼多样,布局协调。
  结语
  本文仅是针对目前武汉轻轨沿线景观存在的问题进行的阶段性研究和探讨,目的在于唤起人们对这一特殊空间景观的关注;补充对这一特殊空间景观的基础性、系统性认识;以期为相关整治实践活动提供必要指导并为后续研究的展开提供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覃烨易.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评价体系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7,(3):75.
  [2]杨士金.景观桥梁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54~58.
  [3]王浩.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27.
  

文章标题:浅析武汉轻轨一期沿线景观改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37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