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从环境行为学的视角,对武汉市首义广场的空间环境与行为状况进行调查,分别从“使用者”与“设计者”两个角度观察、分析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做出评价、提出环境空间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城市广场,环境行为,公共空间
广场是最重要的城市开放空间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景观风貌、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为市民提供了游憩、休闲、娱乐、交往的场所,被称为“城市的客厅”。但目前很多广场的设计,盲目地贪大求洋、只注重空间形式的美观,却忽视了大众群体的行为和心理需求。
一、首义广场概况:
首义广场是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及兼顾首义伤残军人生活而修建的。1923年开始筹建,2004年启动首义文化园扩建工程。
扩建前,它面积很小,绿化很少且缺乏长椅等设施,广场两边是小摊贩集中地,秩序混乱,卫生条件差。
扩建后的首义广场规划总面积8公顷,最大的特色的是广场总体布局强调南北向的纪念轴和东西向的文化景观轴,在两条轴线交会处建设以十八星旗为图案的大型花坛。
二、使用现状
1.广场的主要使用人群情况
广场上的人群50%为首义园、阅马场一带居民,且多为中老年人,经常每天光顾,时间多为比较凉爽的早上及晚上。他们是广场的主要使用人群,也是广场设计所应针对的主要对象。值得说明的是首义广场由于临近黄鹤楼、红楼,在此活动的人群中有27%为外地游客,其余23%为武汉市其他地方
2.广场上人群的各类活动
户外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是人们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每天上班路过。自发性活动则只在户外条件适宜的时候发生,如散步休闲等。社会性活动则是与他人共同参与的活动,如集体锻炼,聚集交谈之类。活动发生的情况基本取决于环境的质量。如果户外空间质量高的话,必要性活动时间将会延长,而自发性活动次数大量增加,社会性活动也会增加。
首义广场上人群的必要性活动主要为交通路过。首义广场被武珞路和彭刘杨路这两条车流量非常大的交通要道东南北所围合,北有黄鹤楼、蛇山景区,南是繁华的首义园商业区,东是主干道武珞路,广场上道路设置使得各个方位相通,广场成为一个过渡空间,满足了广场所承担的交通功能。
首义广场更重要的目的是给人提供自发性和社会性活动的场所。早上和晚上聚集的人最多,这些活动也最丰富。早上,纪念轴南端较宽的道路是中老年人聚集共同锻炼的主要场所,如集体扇子舞和太极球,因为这里较宽阔且阴凉。而面积更宽的湖北剧院前广场却由于过晒而空空荡荡,少有晨练者,但是有书法爱好者在地砖上练习书法,引起众人围观。乐器练习者为了避免围观现象都选择在树丛中练习。而剧院前广场两侧有树阴的地方则聚集了太极拳和舞剑爱好者。随着日晒越来越严重,晨练者纷纷回家,广场上主要是过路人和少量在长椅上休息的人。中午基本行走的都是匆匆赶路的过客,长椅上则是住得较远,无处可去的中青年人在此休息。
傍晚人数增加,白天因为缺乏阴凉而使用较少的较开阔的场地成为人群聚集地(如草坪四周的方形石墩坐满了人)。广场外部临街较宽的人行道被中老年妇女选择为跳集体舞的地方,因为这里路灯照明较好,且过往行人纷纷驻足满足了她们“被人看”的心理需求。而且夜间的灯光较柔和,不会被看得过于清楚。由于不许携宠物入内,在广场的西南入口处聚集了养狗爱好者。
四、环境行为评价
1、座椅设置与人的需求
1) 首先是湖北剧院前空旷广场上正方形树池边的椅子。这里由于场地空旷,聚集的人群较多,且椅子为多人合用,人们容易与同一树下的人共同交谈,形成小的组团。这种椅子的公共程度较高,使用者与人交流的机率较高。
2) 第二是小路两边相互错开的长椅。这种椅子背靠绿化树丛,且面前小径行人较少,长椅错开布置,相互干扰较少,基本没有人与陌生人同坐一张椅子。独自一人坐的使用者通常看书报,使用手机等,基本不与人交流。同坐的几人则相互间非常亲密。这种椅子有一定的私密性。
3) 还有一种环形长椅,被树丛环绕起来。它本身处于人流较少的地段,且树丛把它与道路和人的视线隔离开来,具有最强的私密性。使用者通常独自阅读、听收音机或两三人进行谈话。在其中的使用者的安全感和领域感都很强。闯入这一领域的人通常是不受欢迎的。
2.行为单调与设施单调
笔者观察到,除早晚的锻炼,跳舞等活动外,广场上几乎只有行走和坐在长椅上休息两种行为方式。日常活动的单一原因是设施的单一。这里除大量的长椅外没有其他的活动设施,也没有供小孩玩耍,青少年滑冰的特殊场地布置。广场上有一块尺度巨大的草坪,草坪上空无一物且不能上人,四周用树木围起来,既遮挡视线又强调了草坪的不可接触性。但是广场这样布置有自己的说法。首义广场位于武昌起义的红楼前,轴线上有湖北总督府和孙中山铜像。这个广场的定位为纪念性广场,它两道垂直交叉的轴线和大尺度的草坪正是为了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
3、人的私密性调查
大部分老人都偏爱比较安静的环境。他们的活动多为早晨和傍晚独自散步,偶尔与熟人交谈。中青年人及参与集体锻炼的老人则偏爱人群聚集、开阔的公共场所。广场的公共与私密的分区布置如右图,较有层次:
五、改进意见
1、政府部门在规划时将首义广场定位为纪念性广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共设施的设计和广场中人群的活动。例如纪念性大面积不可上人草坪的设计和对纪念轴、景观轴上人群锻炼的时间、地点限制。首义广场地处武汉传统密集居住区中心,是大量居民方便到达的地带,理应为居民提供多种多样的活动空间和休闲场所,进行人性化设计。故笔者建议在广场的定位上把纪念型和休闲型结合起来,依然保持它十分精彩的主轴线——纪念轴,同时在剧院前以及面对蛇山处增加丰富多样的休闲活动设施,为人们的休闲提供更多的乐趣和便利。
2、环境是服务于人的行为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人的行为又受到环境的约束。广场上的设施只有些草坪花池树木座椅以及极少开放的喷水池,只能满足人们行走,休憩,闲聊以及早晚跳舞练剑等基本要求,对于市民尤其是退休老人,这些是不够的,来到广场没有较多的活动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超过25%的人认为广场上需要增加其他设施,其中大多为老年人。笔者认为可以在非纪念轴的广场西部适当的增加些凉亭,长廊和石桌石凳供游人遮荫,交流,下棋,打桥牌……还可以在大面积草坪中增加健身器材设施,在广场空旷处增加表演舞台或露天电影放映场等等。创造老少皆宜的活动空间。增加这些向心空间不仅可以提供遮蔽,还可以大大促进人的交流,使空间更富于生气。
3、设计师为了增强私密性和趣味性仿造西方园林的手法特意用近一人高的灌木设计了一个树丛迷宫。但这种观念和尺度还没有被中国人普遍接受,不符合中国人半围半透的心理需求。95%的被调查者不知道此处是迷宫,感到很迷惑。而且一人高的树丛把人的视线完全阻隔,既不符合人的心理感受、使人在其中缺乏安全感(尤其在光线较弱的晚上),也不能提供任何遮蔽烈日暴晒的阴凉,白天其中的长椅基本无人使用。而且迷宫道路设置不妥,有部分道路尽端竟然是不可上人的草坪,让人无路可走;而过于隐蔽的迷宫角落里又成为了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行为的诱发地。
笔者认为可以稍微降低树篱高度,并加种些树木,以提供荫凉,并在道路尽端做些小景观以隔离草坪或在草坪上设置小路。
4、首义广场相对武汉市其他广场,座椅设置是足够多的,广场上游人对此很满意。但有些座椅的设置不够人性化,比如一些背后是空地的椅子,给人不安全的感觉;另外在调查的过程中,笔者总是看到些游人拿着报纸四处找阴凉处坐,而四周的确有靠背是金属材质的长椅和毫无遮挡的石凳,它们在白天烤得炙热,无人肯坐,这些都应考虑人性化因素进行改造。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J]•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