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居环境与城市园林规划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7:55 热度: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在居住方面的追求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结构安全,经久耐用。而是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比如:环境优雅、建筑物新颖、美观、节能、环保、适用……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和城市的品位,园林规划自然而然的渗透就到其中。本文就个人的理解论述人居环境与园林规划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人居,环境,园林,绿地,规划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在居住方面的追求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结构安全,经久耐用。而是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比如:环境优雅、建筑物新颖、美观、节能、环保、适用……同时随着城市的密集发展,城市居民越来越渴望回归“大自然”——郁郁葱葱的树林、造型别致的小品、充满生机的花草;高山、流水、小桥、人家…..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和城市的品位,园林规划自然而然的渗透到其中。
  一、人居环境的概念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的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人居环境”就城市和建筑的领域来讲,可具体理解为人的居住生活环境。它要求建筑必须将居住、生活、休憩、交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个复杂的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中结合起来。因此,要求规划设计一种聚居地,使得所有社会功能在满足目前及将来的发展之间取得平衡,使创造节约能源及材料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并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建筑与城市美观新颖。
  二、人居环境的现状
  人类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果。在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人类的文明取得了长足发展。虽然人类在改造大自然的口号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此却带来了自然界的报复——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物种消亡,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日益增多,迫使人类不得不进行深刻反思。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人们逐渐认识到大自然并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改造的客体,而是有着自己客观发展规律的有机整体。人类为了自己的明天,必须与大自然和谐与共生,建立生态园林城市其中就包括探索和营造结合自然和具有良好生态循环的人居环境也就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而园林规划自然而然的就渗透到其中。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人居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究其主要原因,就是规划滞后,规划不科学、不合理。而很大一个方面,就是乱砍滥伐森林,肆意扩占草地,随意降低绿化比例,环境保护做得不够,尤其对园林规划重视不够。
  三、搞好园林规划以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
  人们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应该高度重视园林规划。要有良好的生态循环,高质量的人居环境,我们就必须注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要善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好自然资源,特别注意搞好人居环境的园林规划,丰富人们的心理效应和审美意境。
  由于绿地在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局部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居环境中园林规划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环境的质量。为了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在进行园林规划时,首先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从而发挥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又要考虑不同的地质地貌、环境、功能、景观、居住当地人的风土人情、心理素质,进行不同的平面立体相互组合,展现层次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使得绿化具有整体性、连续性、艺术性。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保持统一,体现了自然与艺术的结合,既有整体的大气,又能景随时迁,美景常在!
  园林规划的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⒈乔灌花草合理结合: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化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⒉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美丽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⒊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有花。充分运用形态树种:翠竹、香樟、梧桐、广玉兰、柳树等;观花树种:合欢、樱花、海棠、紫薇等;季相色叶植物:银杏、无患子、红叶李、红枫、紫叶小檗等;治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大花马齿苋、鸭跖草、美人蕉、紫露草、醉鱼草、鸢尾、萱草等;招蜂引蝶的芳香植物:例如蜡梅、桂花、薄荷、丁香等;观果植物例如火棘、枸杞、桑树等鸟嗜植物,吸引鸟类和小动物,从而形成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
  园林规划的乔木灌木搭配、花丛绿草相互衬托、血气相和、交相辉映;波浪般进退的栽植曲线,主体突出、刚柔相济,既有松的挺拔,又有柳的温柔。
  园林规划采用几何构图,利用竖向变化和植物组合,既能分隔空间,又能发挥乔木遮阴、树木相连的特点,同时运用水体、图案铺装、绿化、小品等要素,形成别具一格的居住环境,如植物造型上不如来一个“孔雀开屏”、或者“闻鸡起舞”立于花草之间,那惟妙惟肖,诙谐有趣,生机勃勃,宜人驻足观赏,赏心悦目。
  园林规划要表达的是城市生活的舒适、方便与品质,在优美环境创造的过程中,力求环境美丽,闹中取静,体现繁华中拥抱宁静,园林中点缀建筑的自然生活。从而使居住环境多了一份开阔、宁静与柔和。
  园林规划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立地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洁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
  除了搞好园林规划,人们居住环境的建筑物尽可能的冬暖夏凉,节能环保,力求功能与审美统一,造型美观大方,能保持民族特色,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布局合理,使得居住在此环境的人们倍感舒适、方便、自然、和谐、美观。
  3、结束语
  我们在园林规划中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思想,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坚持从园林规划格局、建筑风格、环境品质、文化特色和立地环境、植物配置多样性、特色绿化应用、水生植物合理应用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到居住环境与园林规划的和谐、功能的完善,使人们居住的环境的建筑、人文景观、户外空间、绿化系统等交融在一起,即赋予绿地空间多样性与功能的兼容性,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进而和周边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相连。使得居住环境质量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宗跃光城市景观选用的理论和方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15~1687
  2 陈涛试论生态选用见肖笃宁主编: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63-67
  3 陈有民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4 BrianClouston,陈自新,许慈安译风景园林植物配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文章标题:浅谈人居环境与城市园林规划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26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