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居住区的空间景观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7:30 热度:

  关键词:景观设计景观理念个体与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居住区的景观构成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论述,阐述了居住区设计的基本原则,强调了居住区空间设计对居民心里感受的重要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居民小区景观的设计和建设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景观设计早已超越了表面的形式,从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学、社会学以及生态学提出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界定。如德国景观生态学家BUCHUALD就从景观园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思想构成了现代生态景观的概念。他认为:景观是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人的视觉所触及的景观像、景观功能结构和景观像的历史发展。
  这些理论极大地突破了景观即风景的狭窄内涵。根据这些生态景观理论,结合心理学的要领应该把景观对人的心灵感受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置于景观理念里面,融合于景观设计的过程之中。
  一个居住小区的景观构成:一是建筑主体,二是自然环境景观,三是生活在这个小区里的每一位居民。(这里我把居民列入小区景观的主体),居民既是环境的受用者又是环境的一部分。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是个体与群体、局部与总体、图与底的关系。建筑个体的排列秩序随着时空的延续和转换取得了整体的空间效应,这种排列分为有序和自由的无序,有序和无序都应来自于特定的环境,在环境中和谐生长和睦共处。有了一个特定的环境所有的有序和无序也便有了一种隐含的脉络,以这种隐含的脉络产生怎样的秩序将决定于建筑师个人的文化、经验和印象以及建筑师个人对固有环境的想象和再创造。
  居住区的设计应该将片区的室外空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结合城市传统的机理,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强调其组群和序列的关系,把居住功能和娱乐休闲功能充分考虑进去,把多样的建筑和丰富的环境通过公共空间的“尺度设计”建立起连续的视觉联系。所有的设计中心永远是人,建筑和环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人服务,最重要的是人们在其中的体验。人们往往从环境空间的形态,建筑的形式、色彩和各种细部获取身份感和认识自我。
  
  图1                               图1.jpg
  某住宅小区(图1)以曲折的水系为脉络,将不同高度不同体量的松散单体通过开放式的布局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集合是围绕一定的环境空间形成的,就水系而言是有形的,就建筑空间而言又是无形的,正是这种不确定的模糊的空间给不同的受众不同的体验,使得人们对同一环境空间的感受丰富起来,随着时间变化起来。
  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居住在单元住宅楼内的人心中无不有一种由于缺乏邻里间人际交往,感情世界难以沟通的遗憾和无奈。
  图2                                       图2.jpg
  把居民纳入环境的一部分,那么这个环境就立刻成为会呼吸的环境,这个环境必须是留得住脚步的环境。我常常记起小时候村边的一草一木,那村头的老槐树,高台上的磨盘成为我心中永久的家乡。因为童年的我在这里做游戏,捉迷藏度过了无数快乐美好的时光,留下了永久的脚印。而如今的居住小区不乏奇花异草以及似曾相识的建筑符号,或富丽或高大,唯独不适合人们融入其中,环境和场所缺乏与人的交流。某小区(图2)中心广场面积很大,材料高档,构筑物造价不菲,然而这种超大尺度冰冷的广场给人一种压迫感,留在广场上的人处于一种被审视的空间,站在这样的构筑物下使人感到十分渺小局促。因此这种片面追求豪华追求气派的环境对于居住小区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图3)小区利用扩大的宅前小路形成一种相对私密的空间,这种相对私密的空间使得邻里居民对环境产生了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邻里交往的场所。人们从斗室中走出来使身心得到放松安宁,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图3                                     图3.jpg
  从以上对比可以清晰的看到景观工程不是表面工程、形象工程,景观本身也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体系。不是几棵树、一片植物就可以称为景观;也不是几棵树、一片植物就不能称为景观。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们是否与土地、人和周边的环境有着和谐的关系,这些景像的运动或相对静止过程中给人们的心灵体验。
  
  综上所述,景观的真正含义不仅在于造型实体的精美。更多的是空间的流动、人们在空间中随时间推移所产生的各种体验等等。景观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完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的理论开发与研究》
  [2]张宁《外观设计与小区规划探讨》
  

文章标题:论居住区的空间景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26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