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加剧。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产品的出口,需要加大技术开发的力度,同时要熟悉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技术法规,从而积极应对一系列对外技术性贸易措施。
1 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的现状及控制理论
其汽车行业中,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质量要求,是整个行业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汽车发展史中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汽车及零部件在生产中质量的全面控制更是很难实现。许多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中在生产零部件时对质量要求的把控缺乏重视性,就如何监控的这方面讯息也严重缺失,部件模型在设计上也不够科学合理规范,从而导致在对汽车及零部件的质量监控上很难得到有效的效果。汽车的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和汽车及零部件质量控制的发展和进步两者相辅相成,而对汽车及零部件的质量控制而言,质量检查和验收是检验对汽车及零部件的质量控制的评判标准。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统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运用,在汽车行业中质量控制逐渐体现在在质量统计和全面质量管理上。在这个过程中,严格遵循质量控制理论,运用到汽车及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和预防中,在整个汽车及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在汽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工艺中,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和工艺评价,使汽车及零部件质量控制的使用性得以提高从而达到对汽车及零部件质量控制的优化。
2 风险分析
2.1 车灯风险监测分析
车用灯具是汽车上重要的安全部件,其技术要求在各国法规中都有相应规定,我国车灯标准基本上等同于或等效于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conomicCommission of Europe, ECE)汽车法规,少数标准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本次车用灯具分析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分析其与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的异同,为企业提供风险信息。本次试验设备采用 Optronik AMS 3000 的灯具配光性能测试系统,且经过第三方校准公司校准,符合使用条件。检验规则采用生产一致性检验,即对型式检验合格的产品,用批量产品中随机抽取的样灯来判定其生产一致性,有明显外观缺陷的灯不予考虑。按照 GB 4599-2007《汽车用灯丝灯泡前灯》(等同于ECE R37 )第 6 章规定进行试验,随机抽取的样灯的配光性能应符合相关规定,其配光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 1 可以看出,近光照度限值按照标准 中的 5.7.4.2 规定放宽 20%,但其中 B50L 放宽 0.2 lx,Ⅲ区放宽 0.3 lx;远光照度限值按标准中的 5.7.5.1 放宽 20%,其中,HV 点放宽至 0.75E max 。因此,本次试验数据符合国标要求。从表 2可以看出,如果该灯具出口国家采用的灯具标准是国家车灯标准(等同于 ECE 法规),符合出口条件。如果出口国家是北美地区,采用 SAE 的技术标准,需要确认该灯具的照准方式,根据 SAE 相关标准进行测试,符合标准要求才能办理出口认证手续。
2.2 行车制动器风险监测分析
本次行车制动器的风险监测,采用的试验设备。
本次抽检样品的质量满足我国国家标准要求,但在当前柳州各大车企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下,其风险因素仍然存在,主要是国内外检验标准存在差异,不同的检测标准有可能成为汽车产品出口的阻碍。针对制动器性能试验,我国在试验标准上都是参考ECE 法规和 ISO 标准,所以本次研究日美标准不同点,可以为我国企业出口提供参考。(1) 与日本标准的比较。QC/T 564-2018《乘用车行车制动器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与对应的日本汽车行业标准 JASO C406有较大差异,日本汽车行业标准中的检测程序在第四次磨合试验后有一道浸水程序,国内行业标准则没有。该漫水程序的目的是对发热严重的制动器起到急速降温的作用,而这个急速降温过程有可能会对最终的制动器外观检查产生影响。此外,对中日标准检测步骤中的参数要求也有所区别,例如:效能试验中关于制动减速度的要求,国内行业标准以制动管路压力作为输入数值,而日本标准则直接以制动减速度的数值作为输入数值。(2) 与美国标准的比较。美国汽车标准 SAE J212 与对应的国内汽车行业标准的测试流程有所不同,国内标准在试验过程中会有多次磨合试验,而美国标准只在试验之初进行磨合;国内标准将制动器性能试验与制动器磨损试验分开进行,美国标准则将这两个试验融合在一套测试流程中。此外,中美标准关于试验参数的设定有所不同,美国标准使用的是英制单位,换算成国际通用单位后与国内标准的参数要求并不一致。
结束语:
本文针对汽车灯具配光性能试验和制动性能试验,对比分析了国家标准、ECE法规、SAE标准和日本汽车行业标准的差异。在汽车灯具配光性能测试中,可以看出ECE法规和SAE标准在配光测试点和限制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制动性能测试方面,国内行业标准与日、美标准在测试方法和测试环节上存在差异。因此,汽车生产企业在设计汽车灯具和乘用车行驶制动器时,需要了解出口国家标准的技术标准和试验要求,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和安全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 浩. 钱得柱. 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的质量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6):204.
[2]李 萍. 王春华. 孙厚君. 史本英. 汽车及零部件的质量控制与优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7):112.
[3]杨 刚. 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控制与优化[J].时代农机,2017,44(02):37-38.
作者: 张佳棋
汽车零部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分析相关推荐论我国汽车零部件管理改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