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教学制度方式

所属栏目:证券论文 发布日期:2018-09-15 13:45 热度:

   证劵教学方式对于证券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证券是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个条件之一。这篇文章主要是对于证券方面的一些介绍。

证券市场导报杂志征收证券类论文

  摘要:结合高校公选课教学特点,借助信息技术资源进行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以北航公选课《证券投资学概论》课程为例,探索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公选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和创新课程教学设计路径,以期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借助混合学习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认识和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在积极探索公选课课堂教学法基础上,提升了公选课在选修同学心目中的吸引力和魅力。

  关键词:公选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证券投资学,证券类论文

  一、研究背景

  (一)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介绍

  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跨专业选修课。通过开设公选课,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为高校培养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做出贡献。因此,优化公选课课程设置、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加强和完成课程质量监督,促进教学改革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对于定位于通识教育的高校公选课,应将“增强人文教育”理念贯穿于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各个环节与过程中。

  推荐期刊:《证券市场导报》创刊于1991年7月,是深圳证券交易所主办的全国第一家证券类月刊,1993年3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证券市场导报》创刊17年来,以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理性、建设性与创造性为宗旨,始终站在证券理论研究最前沿和实践最前沿,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证券研究领域的前沿杂志,是金融界、证券界、企业管理界、高校经济类专业的师生及有关专业人士的必读刊物。

  基于我校(北航)绝大部分专业为理工学科的特点,作者于2006年经申请获批在全校开设公选课《证券投资学概论》,作为非经管类学生经管类课程(尤其是金融相关知识)学习的有益补充。该公选课至今已完成完整教学八轮次(其间因授课教师个人原因中断两次)。课程按16学时8次课设置,每年秋季开课,选修人数限制在200人以内(其中2015年为两个220人的平行班),现主要面向本科一至二年级学生授课。自课程开设以来,每年选修名额都供不应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学习经济管理类尤其是金融领域专业知识的强烈需求。

  对于大一、大二学生而言,其对社会尤其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而该课程通过多种途径的专业相关知识介绍,为其打开了一扇认识和解读社会经济的窗口,从多个层面带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热情。绝大部分学生一开始抱着混学分的想法选修课本课程,经过8次课的学习,进入到了与本专业不一样的全新领域,尤其是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与他们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纷纷表示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提高。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BlendedLearning)的概念源于美国《培训杂志》1996年发表的关于E-learning的论文,基于该论文关于网络化学习领域的论述,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体系逐步建立并得到完善。混合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面对面教育模式,与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学习相结合,即线下(课堂教学)面对面教学与线上(网络)学生自主学习相融合。是由任课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该模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证券投资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根据高校公选课的教学特点,课程教学要求密切结合不断涌现的新事件、新名词,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信息平台———课程中心等技术资源条件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与重构。在选课学生数目庞大,课堂教学组织工作难度较大的不利条件下,作者设计了基于多元混合学习方式的高校公选课程教学模式,研究并创新了课程教学设计,探讨有效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和效果路径,努力将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有亮点”的公选课程。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内容如下: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有别于专业课程教学,公选课在学时方面大大少于专业课程。一般《投资学》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应在48学时以上,而公选课的课时仅为16学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证券投资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实践等内容进行系统介绍,需要在已有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进行优化设计和组合,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而深入浅出地将课程精髓进行介绍。由于选修本课程的学生均为非经管专业,同学之间存在巨大的专业背景差异,没有任何经济管理知识方面的基础,几乎可以认为是零起点教学。而《证券投资学》课程是经管尤其是金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生的先修课程中包括了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概率统计学、管理学基础等课程。

  面对公选课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背景,如何进行必要的教学引导,尽最大限度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其对全新领域知识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尤其是教学内容上进行甄别和改进。有别于金融专业的《投资学》课程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中有的放矢的重点选取了与证券投资工具及证券市场密切相关的部分进行讲授,适当缩减公式的推导与演算(尤其是投资组合管理部分),着重于对概念理解与应用的讲解和训练,并时刻保持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同步,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对理论知识点学习的同时,力争做到有国内、国际相关实例(或案例)配合理解,将枯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有目的、有对象匹配的理解,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改善学习效果,从而有效解决跨专业背景教学对象条件下的教学引导问题。

  (二)全过程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公选课选课人数偏多,对于近200人的大课堂,如何对教学秩序进行有效管理一直是所有公选课头疼的问题。很多时候公选课的教学管理仅仅通过课堂点到或做小测验进行简单、粗放式的管理,以此来保证出勤率,效果不明显。完整的教学管理应是课前、课中、课后管理三个环节的有机结合。如何从源头上(课前)吸引学生主动上课,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主动听课,课后主动继续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需要授课教师从各个教学环节入手,多管齐下进行改革,以达到有效解决公选课的课堂教学与课下自主学习与管理问题。《证券投资学概论》课程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尝试,取得了积极而良好的效果:

  1.设计了课前5分钟的“一周财经事件”播报环节此环节完全由学生自愿者完成。每周课后邀请一位或多位同学组团对下一周内所发生的财经大事进行精心准备并在课前五分钟向各位同学进行播报,可采用PPT、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和工具共同辅助播报。第一周由任课教师完成,作为播报样板供学生参考,剩余课次完全由自愿者学生负责,老师负责对播报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补充。证券投资学的教学内容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股市,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晴雨表,同时股市还是政治的晴雨表。

  一个国家或者国际社会资本市场上的跌宕起伏,都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有所演绎,而演绎后面的机理就是课堂的理论知识。从发生在身边、证券市场、乃至国内国际社会的现实故事中发掘故事背后的来龙与去脉,知识点在一个个现实事件中得到体现和理解升华,并借助播报环节得以向大家展现。播报过程学生是主角,无论是负责播报的同学还是在下面听课的同学,都是课堂的主人。为积极鼓励播报志愿者的一周辛苦准备,不仅每次播报过程教师会进行播报拍摄,并将播报照片以及同学精心准备的PPT上传至本课程的课程站点中与选课同学分享,同时播报结束后还会给每位同学准备一份小礼物以资鼓励。该环节原本设计每次由一人次负责播报,由于报名踊跃,需要多周提前申请排队,后改为可由多人跨专业组队协作完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播报环节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认可。

  2.案例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由于证券投资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理论性,涉及的概念和理论较为抽象,而很少有在校大学生投资过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尤其是在北航这样的理工科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证券投资方面的感性认识。同时证券投资学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在理论讲授的过程中配合经典案例,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理论教学感性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给出的情景中再现和深化课堂知识。《证券投资学概论》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中涵盖了两部分重要工作。首先是案例准备工作,包括收集案例并建立案例库。结合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的需要,从收集的案例中精心挑选经典案例,并对选用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度加工。

  同时密切关注证券市场的发展动态,随时添加和更新最新相关案例。在案例的选择上,不仅选用国内外投资名家著作及其经典案例,也包括反映国内外资本市场最新发展动态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并结合教师个人的证券投资实践经历与经验进行介绍。由于课时有限,需要根据具体教学情境适量选取,不可过多过滥。做到经典案例与最新案例相结合,既纵观历史、博采众长又与时俱进。投资业界的典型案例以及最新发生的财经事件,只要是与课堂讲授知识点有关,都可以使用。案例的素材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新闻报道或案例事件的深度分析文档,也可以是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包括新闻报道、动画片甚至是某部电影的片段),当然也包括经过教师深度加工以后的常见的PPT文件。所有的案例在课堂讲授分析之后,其所使用的素材都会在本课程站点中及时提供。

  案例的使用时机完全取决于其所配合的知识点讲授,课堂组织需处理好有限的课时与丰富的课程内容与配套案例之间的矛盾,对案例分析与讨论的顺序、时间、形式等进行科学设计,紧密围绕教学案例的核心问题进行课堂组织和管理。教师还需及时对同学的回答和讨论进行到位的点评和较为深入的总结,对案例涉及的问题给出参考性的答案。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上课人数过多(一般是200人以上),案例的阅读、提问、讨论等环节很难兼顾所有同学,大型案例分析与讨论的组织较为困难,大多数时候采用的是小型案例分析。

  3.借助网络环境(课程站点)实现师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沟通,提升教学管理效率我校新课程中心自2013年年初上线以来,已经运行四年有余,在使用过程中又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课程中心是一个面向全校师生的在线学习平台。授课教师利用该课程中心,可以为课程建立课程站点,通过平台和课程站点,教师和学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远程课程学习、在线完成作业和测试、答疑、沟通交流等功能。作者从2013年平台一上线开始,就在所负责的多门课程中率先使用该平台,建立了多个课程站点,并不断尝试开发和使用平台所提供的不同功能,取得了一定的使用经验。

  学生对平台使用也是非常积极。不仅课程所有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用PPT、教学用辅助阅读材料、案例相关文件以及同学的播报PPT,视频文件等)都会分别于课前与课后在站点资源中提供,而且利用站点中的“日程安排”功能,提前一周向同学公布上课内容,所有选修本门课程的同学都可在课前、课后按需下载相应的资源。通过开通“聊天室”的功能,随时动态在线为同学及时解答相关问题。利用“作业”功能进行作业布置及提交的在线管理,随时掌握学生的完成情况。借助功能强大的课程站点,为大规模班级授课提供了有效管理的可能性。自从《证券投资学概论》课程站点上线以后,内容持续丰富,功能不断得到开发和完善,访问的站点工具主要集中在资源、作业、站内消息和课程大纲几个部分,师生之间的沟通得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障碍,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之外课前与课后持续教学的有益补充。

  三、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教学评价

  (一)近年的教学评教结果

  课程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学生选课报名人数连年递增,课位供不应求。其中2013-2014学年选修人数为200人,2014-2015学年原本计划人数为200人,因报名人数太多,临时由校教务增加了20个名额;而2015-2016学院在授课教师主动增加开设一个授课班级的情况下,仍然供不应求,计划选课人数翻倍(达到400人),报名人数一度达到了600人以上,最终以抽签的方式共有437位同学获得选修本课程的资格。从选修人数年年攀升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开设以及教学效果具有较高的认可度,评教得分及排名也一直保持在全校前20%之内,客观数据表明本课程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积累了形式多样、涵盖面广泛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并在不断更新中

  课程积累的教学案例资源,基本涵盖了所有的知识点。不仅有历史人物及故事分析,还有最新的股市风云人物与事件;既有理论的实验演示,也有最新的新闻报道;既有动画又有PPT展示;既有财经事件的深度分析,又有耐人寻味的小故事,最大程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通过大量案例尤其是随时结合发生在身边的国内外财经事件进行有一定深度的剖析教学,并配合财经新闻播报环节,虽然从未在课堂上通过点名的方式来督促同学上课,但是借助课程本身的吸引力,主动上课、认真听课并积极参与互动环节已成为常态。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每学期还会要求每位同学认真就如何改进课程教学方式、课程内容的优化等方面甚至课堂的组织等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有相当一部分选课同学实际上是通过上一届已选修的同学口碑相传来听课的,本课程在学生心目中已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结束语

  由于公共选修课的选修人数众多,课堂教学以及管理存在较大的难度,课程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学生几乎没有约束力,因此如何提高选修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改善课程教学效果,营造学生积极自觉上课、课堂上专心听课、课后主动进行相关方面思考等等一直是困扰公选课授课教师的难题。要想牢牢抓住同学们的心,让其主动认真、自觉地学习,除了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下功夫之外,还需要根据公选课的教学特点,在新的技术资源、条件下进行公选课课程教学设计重构。设计基于混合学习的高校公选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和创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路径,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组织,让每一堂课都有亮点,让同学在每一堂课之后都会对下一次课的到来有所期盼,能够较好的达到以上目的,进行积极而有意的尝试与探索。

文章标题:证券投资学教学制度方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zhengquan/392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