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在《科技资讯》上,杂志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管,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主办的科技期刊。本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3791;国内统一刊号:cn11-5042/N;邮发代号82-238,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创刊年:2003年。
【摘 要】阐述了调度机构的变化带来调度管理方式的改变,提出建设科技型调度的举措。从调控人员的能力提升,调度、监控专业的业务融合,配调智能化研究三个方面建设调控配三方一体化处理的科技型调度模式。
【关键词】调度管理,科技型调度,调控一体化,工程师职称论文
回首12年至14年,调度发生巨大变化,大运行建设使调度由生产车间变为职能部门,增加了监控运行、配网运行、计划管理、保护管理、配网抢修五个专业,管辖范围由主网延伸至10千伏配网,调度管理由电网运行管理变为调控配抢一体化管理。为适应调度机构变化,发挥大运行成效,未来一至三年,调度专业要做好经验型调度向科技型调度转型的工作。
一、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经验型调度模式提出挑战
EMS高层应用使调度员有了量化分析电网的工具,DTS仿真培训可以模拟一个真实的事故状态,配电自动化的投运实现了10千伏分支线路的在线化管理。
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应用对电网运行带来的变化有:
1.将事后调度变为事前研判。原来人工计算潮流情况,现在EMS可以自动计算;原来人工预想设备异常情况,现在可以用静态安全分析实现。这样调度员可以提前预判电网风险按,制定防范措施。
2.调度、监控各自独立的值班方式变为调控一体化值班。监控划归调度后,发现异常信号直接通知现场运维人员检查处理,减少了汇报流程,缩短了处理时间。在线监测及视频监视的应用,将调度的“触角”伸到变电站,可以帮助调控人员及时了解设备状况。开关常态化遥控操作,减少了现场人员操作步骤,有利于事故的快速处理。
3.主网、配网实现数据、技术互通。发生跳闸事故后,主网调度数据平台将“事故总”信号发送到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事故区域判断后,自动隔离故障点,遥控合上主线开关对非故障区域恢复送电,或由联络开关对非故障区域恢复送电。
二、建设科技型调度的举措
上述新的变化决定今后的调度工作不能依赖老办法、老经验,要转变为依靠系统分析,提前研判预警,实现调控配三方一体化处理的科技型调度模式。要实现这种调度模式,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深化EMS高层应用,使调控人员自觉地使用EMS分析电网。
每天负荷高峰时,利用静态分析程序分析电网“N-1”存在问题,针对问题编制解决措施,形成分析报告,必要时提出电网预警。开发循环自动计算功能,发现问题自动弹窗提示。
完善EMS110-35千伏设备参数及保护配置维护,实现每次操作前可以用潮流计算模拟操作,核对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成后,有无设备越限。开发模拟计算功能,实现输入模拟负荷后的潮流计算,便于模拟迎峰度夏(冬)大负荷情况下,电网潮流分析。
2.实现调控人员的专业互通,真正实现调控一体化。
一是,通过监控信息治理,减少监控员监视信号的数量。现在经过治理的变电站,每天信号在20条左右。下一步,一是严把信号接入关,新建的变电站信号点表必须符合国网典型设计要求。二是频繁动作、复归的信号设置屏蔽层,监控员可以对屏蔽层的信号屏蔽和释放。三是归纳分析异常信号原因,区分传输、维护、厂家设备等原因,定期与运维、检修单位联合分析,共同提升监控信息治理水平。
二是,通过调度、监控专业相互学习,实现人员和岗位的互溶。相对来说,调度员学习监控业务较为容易,熟悉系统操作、监控工作流程后,从事监控员工作困难不大。监控员学习调度业务存在困难较大,可以通过规程培训使其了解调度运行的要求和调度操作的原则,通过跟班实习的方法掌握调度流程、学会OMS系统正确使用。最终使监控员达到调度副值的标准。
3.创新配网调度方法,实现配网智能化调度。
通过配电自动化的应用,10千伏线路故障已经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处理。要结合配电自动化应用,修改配调管理规程,梳理正常停送电、事故处理、监视信息、设备缺陷等配调日常工作方法,制定标准工作流程,严格遵守。
将配网的重要性提升至与主网相同地位。主配网计划统一管理,每年开展配网运行方式分析;将配网分段开关的管理等同于主线开关,配电线路的操作按照主网线路的标准执行,在OMS系统执行编制操作票,按票操作。在配网调度智能化基础上,实现配调管理提升。
参考文献:
[1]闫芳,刘云飞.关于智能电网调度一体化建设研究[J].魅力中国,2014(09):108.
[2]曹玉军,崔丽红.“三集五大”体系中调控一体化模式论述[J].通讯世界,2014(01):123-124.
[3]郭伟.浅析电网调度管理一体化[J].云南电力技术,2012(0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