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是否合理和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该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成绩。因此,任何一个建筑施工企业都应该注意在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监督,措施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3个基本原则
1.1科学合理原则
在施工现场进行各项管理工作要秉承科学又合理的原则,既要将各项工作以科学化的基本出发点来设置,管理和监督的工作内容又要与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相适应。在管理过程中还必须留意操作方法是否正确,作业流程是否合理。此外,进行管理工作时必须有效的利用现场资源,并实施科学、可持续性的管理方式,才能使施工现场员工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
1.2经济效益原则
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和监督时一味只求施工进度的快慢和质量,而忽略了成本和市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单纯的生产观和进度观。项目部应在精品奉献、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等方面下工夫,并同时在生产经营诸要素中,时时处处精打细算,力争少投入多产出,坚决杜绝浪费和不合理的开支。
1.3标准化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对施工现场最基本的管理要求。事实上,为了有效协调地进行施工生产活动,施工现场的诸要素都必须坚决服从一个统一的意志,克服主观随意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
2.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很多方面,需要优化的主要内容有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具体实施来说,一是以市场为导向,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建筑精品,全面完成各项生产任务;二是彻底消除施工生产中的浪费现象,科学合理的组织作业,真正实现生产经营的高效率和高效益;三是优化人力资源,不断提高全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四是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耗及能耗,减少物料压库占用资金现象,不断降低成本;五是优化现场协调作业,发挥其综合管理效益,有效地控制现场的投入,尽可能地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六是均衡地组织施工作业,实现标准化作业管理;七是加强基础工作,使施工现场始终处于正常有序的可控状态;八是文明施工,确保安全生产和文明作业。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的有效措施
3.1加强人员方面素质的提高
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主人翁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避免人为的失误,以人为本。在这方面主要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1加强对人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参加施工管理的员工懂得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即管理产生精品,管理产生效益。
3.1.2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拥有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就能搞好建筑施工管理,整个工程施工中公司集中主要技术骨干主要领导亲自抓,成立专门的班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并由公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整体管理水平加强,从而保证各个岗位配备合格的人员。
1.3.3根据各个工程的特点,在使用人方面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素质等方面考虑,实行全面控制,根据人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的心理行为控制人的使用,量人所用,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能力。
3.2建立安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建立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实行连锁承诺责任制。明确各个管理职能部门各自的承诺内容,工作标准和违诺责任,实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压力传递,贵任共担,形成一环扣一环,层层负责的连锁体系,结合施工现场及承诺的特点,建立制定既严密又便于操作的企业管理制度,能制定量化指标的都予以量化,能提出考核标准的都予以确定,完善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为施工现场的综合考评创造条件,积极推进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考评工作的发展。
3.3加强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材料的管理和进度计划的实施
3.3.1质量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根本和基础。加强质量管理必须明确该工程的质量要求,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及施工方案,使每项工序落实到人,责任到人,从而有效的组织好质量管理,使工程项目达到优良工程、精品工程。
3.3.2安全管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和保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对每个人做好三级安全教育,使之对安全生产有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制定好安全管理细则,严格执行有关制度,使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使工程项目达到达标工地、样板工地。
3.3.3抓好材料管理、进度计划的实施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效益追求。严格把好材料关,在材料采购时要始终坚持质量求好不求差,价格求低不求高,严格按照进度计划组织施工,从而使施工现场管理有序进行,使工程项目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4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抓好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是规划设计蓝图付诸实际的阶段,做好施工现场监察管理工作,对于及时协调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按照国家规范规程组织施工,是达到工程建设预定质量目标的有力保证。一是必须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本着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和不合格建筑产品,坚持走质量兴业的路子;二是做到事后检查与事前控制相结合,以事先控制为主,与施工班组紧密配合,促使其做到不合格材料及构配件不使用,未经培训人员不上岗,无质量保证措施不施工,紧要环节、关键部位严格把关,把可能发生的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三是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以不定期分段检查为主,在分段对工程进行墓础和主体结构必查的基础上。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随机抽查,从而形成一定压力,促使工程保持稳定的质量状态;四是严格施工现场管理,坚持施工过程“三控制”,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贯穿于施工现场管理全过程。
3.3.5坚持施工现场验收标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是永恒的课题,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它不仅是技术问题、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严重的质量事故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坚持施工现场验收标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这是毋庸质疑的规范施工现场管理的保证。
4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
4.1提高监督执法的透明度,使工程质量监督真正成为“阳光监督”。工程建设各方从建设工程活动一开始,就应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以便充分调动工程建设、监理和施工等受监单位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规范质量行为,减少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
4.2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规定要持证上岗。
4.3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事后控制三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
5结语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不断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制度,严格遵循质量监督程序,充分发挥各方责任主体的主导作用,依靠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充分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管理工程质量活动,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应新时期要求的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建立起规范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张立新.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与技术管理实务[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6.
[2]陈卫星.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6.
[3]刘学斌.建筑施工管理与规范[J].科技导报,2008,12
[1]杨雪梅.建筑企业的管理方案[M]海南:海南科技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