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与实践

所属栏目:统计论文 发布日期:2020-07-18 11:10 热度: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身处大数据时代的各行各业,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管理变革,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亟需具备相关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人才。相应地,对直接服务于数据分析行业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来讲,必然迎来新的挑战。因此,在大数据汹涌来袭的情况下,站在风口浪尖上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应该如何面对呢?为了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又需要对旧的培养模式进行怎样的修正和改进呢?本研究将以南京邮电大学经济统计专业为例,探讨如何将大数据理念融入经济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与实践

  1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经济统计学专业而言,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具体表现如下:挑战一:数据来源与数据类型的变化。传统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指的是“数字”,如:营业额、利润、人均GDP、工业总产值等,都是一个个数字或是可以编码的简单文本,主要来源于抽样调查或组织内部的业务记录。而大数据则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产物,来源于个人电脑或移动终端的盛行,广泛存在于社交网络、物联网、电子商务等平台中,数据的表现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数字”,还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非结构化的资料。挑战二: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挑战。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主要包括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经济计量分析等,这些分析方法都是针对传统的结构化的小数据而言的。而大数据时代面临的都是海量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可能不再有效。挑战三:分析思维上的变革。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运用随机抽样的标准化数据去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建立各种统计模型来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显著。分析的结果是否成功完全依赖于抽样的绝对随机性,但是现实抽样要做到完全随机是很困难的,一旦抽样过程存在任何偏见,分析结果就会相去甚远。而大数据时代,人们面临的是全数据模式,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建立在相关分析方法基础上的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大数据的相关关系分析法更准确、更快,而且不易受偏见的影响。[1]

  2大数据时代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为了应对大数据对经济统计专业带来的挑战,我校对传统经济统计专业进行了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功能再造,具体措施如下。

  2.1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大数据思维

  传统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往往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这一目标在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显得十分薄弱,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为此,我校经济统计学专业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目标时,根据学校的自身特色和优势,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托本校电子信息学科优势,培养面向现代信息产业、金融服务业、第三方服务市场等机构,具有扎实的经济统计学理论基础和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知识与技能,具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统计专业人才。这一目标将本专业与学校的优势专业结合起来,强化了大数据思维。

  2.2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大数据分析能力

  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教学内容,传统的模式基本上是以标准化数据为对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数理统计和经济统计分析为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国民经济统计学、统计预测与决策等。在大数据背景下,这样的课程体系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需求,迫切需要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为此,从2018级开始,我校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传统经济统计专业进行知识创新、能力提升、功能再造,增设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概论”“大数据概述”等专业基础课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挖掘”等专业技术课程以及“金融数据分析”“云计算与大数据基础”等专业方向课程,以强化学生的大数据技术素养,提升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软件上,为了适应大数据分析的要求,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选用了计算和可视化功能更为强大的统计软件,如:R、Stata、Matlab、Python等,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

  2.3改革教学模式,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我校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推动经济统计专业教学的数字化革命,积极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近3年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相关主题培训10余场,引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目前已建成“计量经济学”慕课,并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发布开课。此外,还建成另外两门微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派、爱课程、微信、QQ等平台,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指导、考核评价信息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4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数据分析实战能力

  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兴建了“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室”“大数据与统计分析实验室”“金融工程实验室”三个实验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28%。另外,我校还加大了产教融合力度,与政府统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兴建了20个社会实践基地,努力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除此之外,我校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场调查大赛、统计建模大赛、数据挖掘竞赛等,以赛促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调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以此作为创新学分的得分依据。据统计,本专业学生近3年在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国内外竞赛中表现突出,比赛中累计荣获国际级奖项3项,其中一等奖2项;国家级奖项39项,其中一等奖3项;省级奖项38项,其中一等奖20项;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超160人次,占比超70%。

  2.5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

  由于大数据分析涵盖了经济、统计、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需要构建一支具有上述三个领域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然而,在传统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发展过程中,以经济学或统计学学科背景为主的教师占了绝大多数,具有信息技术教育背景的教师还非常稀少,而具有大数据分析实战经验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为此,我校实行了“内部挖掘+外部引进”的战略,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走出去”,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进修和学习,另一方面,加大“请进来”的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轻、专业背景互补的教师团队,其中,有1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1人入选“青蓝工程”,团队中60%以上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此外,还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对青年教师在理论、实验、教学方法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授课竞赛、教学观摩,建立督导听课制度,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

  3结语

  大数据时代刚刚拉开帷幕,如何抓住大数据对经济统计专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各个高校面对的共同课题。尽管近几年来,我校经济统计专业在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国内外标杆学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我们愿意和全国兄弟院校一起互相学习,共同努力,争取把本专业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75.

  《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与实践》来源:《科教文汇》,作者:雷敏 王子敏 景杰 徐培

文章标题: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与实践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tongji/4327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