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的发展为内部审计事业提供了崭新的审计视野及审计方法,深刻影响着当下内部审计方式和结果。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是我国“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的现代审计综合模式。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完善审计制度,实行审计全覆盖,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①。上述政策直接反映出完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目前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在大数据环境下完善内部审计,将积极促进内部审计方式的转型与升级,促进内部审计变革,有效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现代化。
一、加快推进内部审计转型
一是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定位。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在单位不仅发挥着事后监督的职能,还有着事前防范、事中管理的全面监督职能。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重新进行内部审计定位是加快内部审计转型的关键一步。一方面,内部审计定位需要国家层面和上级单位层面的支持和监督,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立,通过颁布国家政策、下发文件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对内部审计建设的重视。另一方面,单位内部要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在单位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可和重视。单位负责人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结果作为检验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依据、强化全面管理的重要手段、加强反腐倡廉的关键关口和民主决策的重要依据,主动支持内部审计开展审计监督工作,积极协调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遇见的困境,积极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健康环境。在组织机构设置中,由于内部审计独立性 、权威性的特点,内部审计机构应该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内部审计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视角,考虑问题能善于从长远性、全局性出发,对单位发展有着宏观意义。
二是要加大跟踪审计力度。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新时代”成为了热门词语。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型迫在眉睫,内部审计职能已开始由传统的监督主导型逐渐向指导评价型转变,这就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应将审计关口前移,积极树立防范大于纠正的思想意识,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作为重要任务,开展由事后审计转向事前、事中审计,增强审计工作的全局性和前瞻性,全方位考虑问题并提出预测性建设性建议。例如,内部审计可以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开展跟踪审计,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再到决算,全过程实时监督,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关注重大项目和重大资金,持续有力跟踪,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做到立行立改。
三是要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内部审计工作应该牢牢抓住“问责”二字,在问题整改清单中应当将单位主要负责人列为问题整改的首要负责人。内部审计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应当实行问题整改清单制度,建立闭环销号管理制度,对整改不到位、未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的部门或者相关负责人,应追究其直接责任,进一步强化问责的震慑力。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编制审计问题清单或者审计案例选编,将近几年来上级巡视、巡查、外部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汇总列出明细,告知部门负责人,起到预防作用,有效避免屡查屡犯现象的发生。
二、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积极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建设。在大数据环境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信息化审计和单位信息化系统有机结合,探索建立大数据审计信息平台,初步建立审计预警系统,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的现场审计转变至现场与非现场审计,最终实现远程审计。内部审计信息化体系是集合审计管理、实务操作、决策支持等多项功能一体化,积极完善远程审计系统建设,构建远程审计体系框架,充分利用审计信息系统,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发现审计问题和审计线索,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拓展审计监督深度和广度,消除监督盲区,有效预防单位重大违法违规和腐败案件。
二是努力实现云审计平台与云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内部审计部门应积极探索建设云审计平台,充分发挥云计算在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作用。云审计平台是以审计数据为核心,有效降低审计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耗损,对内部审计工作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深刻的意义。云审计平台建设应涵盖到各个单位之中,实现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数据在云审计平台同步,因此,云审计应该尽快被纳入到单位信息化建设中去。
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顶层设计。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要建立内部审计免疫系统,这是一项长期工程。一方面,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作为内部审计金字塔顶端,应积极组织专家力量,通过学术研究、课题研究等形成顶层设计方案。另一方面,单位主要负责人应该倡导“免疫系统”为审计理念,将提高单位应对风险的“免疫力” 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逐步实现整体设计规划,形成内部审计监督管理健康机制,促进单位健康长远发展。
二是要加强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制度建设。前审计长刘家义提出了审计免疫系统,指出审计的目的和根本就是经济免疫,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都是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单位应该建立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内部审计领导机制和制度建设。将内部审计提升到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运用审计结果,与纪检监察部门密切配合,来全面履行审计的监督职责,有效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免疫系统功能。
四、应用大数据推进内部审计全覆盖
一是建立内部审计生态系统。利用大数据环境,培育内部审计文化理念,建立内部审计生态系统,实现内部审计全覆盖。单位应当建立应审尽审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研究制定三年至五年滚动内部审计工作规划,将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等审计项目形成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常态化内部审计工作。单位也可通过建立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审计不断积累发现管理过程风险点,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实事求是的做出专业判断,彻底杜绝屡查屡犯现象。
二是积极转变观念,前移审计关口。事前防范比事后整改更为重要,单位内部应该主动提高思想意识,建立有效机制进行事前防范。在内部审计的实施过程中,要主动坚持科学配备专业人员,在审计项目督导和复核工作方面应予以特别关注,严格按照发现线索、查找问题、关注流程、追求实效、按规审计等多方面标准开展工作,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客观、独立、真实的揭露问题,发现风险。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前移审计关口,例如,在单位的合同管理系统中将经济合同的审批和采购招投标等关键风险点作为内部审计的日常性工作,认真分析合同审批、订立和采购的监督工作,发现流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及时提出针对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真正起到内部审计全覆盖。
五、努力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一是加强对单位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努力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利用熟练掌握财务知识和熟悉单位情况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分析和发现单位的战略目标风险、发展经验风险等,并关注到关键风险点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从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使单位实现目标价值的增值。单位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重点关注到单位的管理体系、战略目标等是否健全、合理。这种风险导向审计最终体现的是单位价值的增值。
二是通过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努力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对于在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单位规章制度、部门职责等进行系统的整理、修订,尤其是对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或者流程,可以重点加强风险点防控管理,进一步细化流程审批,加强多部门沟通,有效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将内部审计发现的关键问题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反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汇总、梳理、分析,形成审计问题清单,促进单位管理职能细化,进一步提升内部审计价值。
参考文献
[1] 魏祥建 . 大数据环境下政府审计模式转变 [J]. 财会月刊,2016(22).
[2] 张玉 . 大数据驱动内部审计转型 [J]. 审计月刊,2014(11).
[3] 叶文晖,刘国常 . 对信息化审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J]. 财会月刊,2017(17).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完善内部工作对策及建议》来源:《交通财会》,作者:王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