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单位工程审计风险防控机制策略

所属栏目:审计论文 发布日期:2020-07-30 09:51 热度:

 

  1建筑单位工程审计的常见风险因素

  1.1事前审计的常见风险

  工程事前审计主要对单位的预算方案、工程造价、技术规章细则等决策和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决策、设计和招投标是建筑工程事前审计的关键环节,这三个环节涉及的部门和人员复杂,资料烦琐、业务量大,容易因客观制度缺陷或主观错误而集中爆发风险。例如,招投标阶段,建筑单位的招标文书是否合法、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投标单位资质等级是否满足工程项目要求、标底工程量的计量和费用计算是否合理等都影响审计结果,一旦审计不当就会导致整个项目风险升至高位。工程项目准备阶段是审计风险潜伏期,而且这类风险因素会随着项目的开工持续积累,对项目质量产生深远影响。审计人员要对工程项目和自己负责的工作有明确了解,否则容易出现判断和操作失误。审计规则和审计流程的合理性同样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建筑单位工程审计风险防控机制策略

  1.2事中审计的常见风险

  建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审计即事中审计,该阶段审计以实际取得的数据为基础,对施工事实进行审查。在分包制度流行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主体和利益关系十分多元,土方施工、物资采购、给排水工程、消防警报系统安装等环节的资金预算执行情况是否与预期相符、劳动力配备是否科学、施工应急预案是否到位、与周边单位的关系协调是否符合规范,以及施工合同的执行力度,计价方法的选择,施工内容变更程序,都会因缺失细节关注而成为风险源[1]。相较于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侧重评估预测与事实的契合度,易因审计人员的主观臆断而干扰审计结果。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工作经验、行业敏感性、职业素养等因素都会变成风险,冲击内部控制权威,耽误项目工期,增加失败成本。

  1.3事后审计的常见风险

  事后审计涉及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建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和投产后仍要开展一系列审计以预防安全事故。内部事后审计中,对合同、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发票、工程签证等凭据要进行仔细、严谨的核对,检查是否有丢失、缺损和错误,由于系建筑单位内部组织审计,因此容易出现隐瞒、包庇、弄虚作假的情况。外部事后审计中,审计机关依法让审计人员对建筑单位与项目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查,除工程审计固有风险外,审计人员容易因对工程项目不够了解而犯错。审计机关对审计任务的重视程度影响审计控制风险,在诸多内容中如何确立审计重点,选择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配置审计资源,都会导致审计结果改变,甚至可能无法实现事后审计查错防弊的目标。

  2建筑单位工程审计风险的根源

  审计工作是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审计的风险不仅来源于审计这一工作的天然不可控因素,还与审计要求的宽严、审计手段的使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等要素密不可分。总体来说,造成建筑工程审计风险的根源有客观和主观两类。客观来看,建筑工程项目专业性强,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经济格局的改变都会对项目造成巨大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加大建筑工程审计的作业量和难度。当前我国针对工程审计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善,《审计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中的部分法条存在漏洞和争议,审计人员的地位和权责未得到明确。建筑单位对审计工作普遍存在滞后认知,内部工程管理体制指向不明、权责不清、各自为政,使得项目各环节脱节,无法为审计工作提供有效配合。主观层面上,审计人员能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否按照审计要求而调整自己的工作,都会影响审计风险[2]。建筑项目存在各种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趋利动机会加剧项目舞弊的可能性,由于难以把握审计人员的动机、情绪、素质、能力,审计风险的大小识别难度相应增加,从而影响审计水平和审计质量。

  3建筑单位工程审计的风险防控策略

  3.1完善内部工程审计体系

  从源头防范和控制工程审计风险,就应完善建筑单位内部工程审计体系,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部分事后审计都需要建筑单位自行开展,意味着有必要提高审计工作在内部监督中的地位。为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可以设立董事会直辖的审计部,再在审计部下分设审计职能部门,最大限度保障审计权力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可设立审计人员轮岗制,杜绝审计中的腐败违纪,健全内部审计的规章细则和实行条例,从制度上弱化审计风险,提高单位对审计风险的抵御能力。建筑单位应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建设,扩大审计部门的监管范围和权限,允许审计部门参与到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预算款拨付、成本核算等环节,用审计视角评估单位经济行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同时保证审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提高内部审计的时效性。建筑单位要转变审计目标定位,从单纯的监督到综合风险防控治理,将内部审计发展成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部分。

  3.2实施审计人员专项培训

  任何工作的完成程度都与执行者能力高低有必然联系,审计人员的审计水平对建筑工程审计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审计事关法律权威和政治尊严,要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向审计人员普及《审计法》《建筑法》等法律知识,用反面案例警示审计人员,使其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3]。建筑单位要针对性地对审计人员开展信息化教育,请会计电算专家莅临指导审计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技能水平。可以对指定工程项目的审计小组实施专项培训,提前对人员进行分工,向相关人员介绍工程概况及其特点,搭建审计小组与项目设计组、施工组、质监组等部门的长效沟通机制,确保审计内容的规范高效。

  3.3创新优化工程审计手段

  不同审计手段的侧重点和优势不同,创新工程审计手段,优化审计手段的搭配使用,是有效防范建筑工程审计风险的措施。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审计的信息化水平,重视计算机及配套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和保养维护,加快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建立数字化审计平台,将各阶段、各内容的审计数据集中存储、调取和利用,为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便利。建筑企业可与审计局实行数据库联网,打破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壁垒,让两者互相监督,借助互联网发挥工程审计的综合效应。另一方面,应设立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在扩大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规模的同时细化审计操作规范,让各项审计工作有理可循、有据可依,提前预测可能的审计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然。审计机关应根据建筑单位历年审计结果对其进行评级,根据企业层级采取差异化审计方案,确保合理配置审计资源。

  4结束语

  工程审计风险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应对建筑工程审计各阶段风险因素进行整理、分级,确立风险防控重点。通过完善内部审计体系、优化审计手段来削弱客观原因导致的审计风险,对审计人员开展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强化对可控因素的调节,全面提升工程审计质量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毛婧雁.审计风险的概述与防范措施[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6):184.

  [2]姚艳.工程审计存在的风险与管理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8,20(18):158.

  [3]蒋明军.工程审计风险规避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2018(22):144.

  《建筑单位工程审计风险防控机制策略》来源:《当代会计》,作者:杨雷

文章标题:建筑单位工程审计风险防控机制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shenji/4338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