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对使用财政资金、国有企业资金等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行为,也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话题。本文是一篇审计师职称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政府投资审计机构的现状。
摘要:政府投资审计机构建设与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是各级审计机关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政府是权力主体,因而对政府投资的审计通常流于形式,存在很多问题。文章分析了政府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关键词: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问题与措施
前言:
积极主动地去处理好固有资产的投资审计,针对强化经济体系的改动,加紧宏观调控,提升投资的效益,增加综合国力发展的稳定性,对社会经济市场的良好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社会监督政府投资的法规和政策以及一系列体制的执行,要维护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转,从而保证投资建设的正常运行。
一 政府投资审计的定义和特点
政府投资审计是指审计机关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对使用财政资金、国有企业资金等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行为。通常政府投资审计通常具有权威性、强制性、针对性等特点。所谓权威性主要是指政府投资审计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工作,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因而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主要是指在审计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各个政府投资项目都应当进行审计。针对性主要是指政府投资审计的目的和目标十分明确。政府投资审计主要目的是引入第三方对政府投资进行的监督和制约。
二 当前投资审计的核心问题
2.1 事后审计方式的弊端
一些项目的特点是投资额大周期长,在建设中的策略规划以及采购设计和招标等任意管理层次发生遗漏,都有几率使其受到无法弥补的损失情况发生。不过当前审计部门展开的投资审计多数还限制于项目完工的决算审计。
2.2 审计的高水平人员少,方法落后
投资审计关系到的一系列事项复杂,以及有着较强的专业性,需要审计工作人员除了有相关的知识理论以外,还需要有工程及法律相关的知识,不过目前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基本都是财会类为主。那么由于项目的招标和合同的签订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形成的一系列数据统计,其转化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对审计工作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能力有了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很多未曾开展微机辅助审计,从而审计的方式相对滞后。
2.3 审计的风险不能有效的降低
有一些审计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较弱,经常采取方法的顺序不够规范,其本身的相关知识及经验不足势必会影响审计的安全性。有的投资项目比较复杂,体制内的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还有项目的管理不够规范。有些被审计的企业不积极的配合工作,所给出的资料虚假或者不够完整,特别会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错误的判断。
三 完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建议
3.1 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善用中介力量
政府投资审计的专业化、信息化已成为政府投资审计发展的趋势,因而审计工作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各级政府应当适当增加审计机构的日常运行经费,使得审计机构能够配备更多专业化人员,同时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化作业水平。由于当前我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任务繁重,光靠审计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审计无法满足审计需要,因而,政府应当把部分审计工作的交给社会中介力量。从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和转包审计任务两个方面下手,可以有效解决审计工作人员少、任务重和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
3.2 准确定位审计介入时间和工作深度
按照传统,我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一般在项目完成后进行,这就使得审计工作过程中收集审计资料比较困难,因而需要根据工程特点,准确定位政府投资审计的介入时间。此外,政府应当出台统一的审计标准,对审计的内容和深度进行规定,使得审计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的深度也有准确把握,从而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审计结果。
3.3 加强项目跟踪审计,把握关键内容及环节
政府投资审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而审计的准确性与审计所依据的资料的准确性有直接相关性,一个项目的审计资料产生于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因而,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需要跟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以保证拿到一手资料。例如在工程初期招标完成后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招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够留出纠正错误的空间。
3.4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依法审计
审计质量是政府投资审计结果可信程度的决定因素,审计法律法规是政府投资审计的根本依据。因而需要有效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依法审计。在建立审计质量控制机制时,可以将政府投资审计质量纳入业务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视力度,保证审计结果准确可信。
3.5 整体运行绩效审计,增进转化经济发展的态势
提升财政收支以及公用资源装配以及利用使用的收益性等。当前各界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浪费铺张和投资收益差别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所以,投资审计要分析研究项目建设能不能按照应有的程序批报,能否依照概算主旨运行,研究政府投资的项目收支分配准则是不是吻合了国家投资政策以及投资大小能否在准批的估算内,投资框架是不是科学合理,投资分配的内部管制力度是不是完善。因此就统一与局部,长期与短期去研究项目投资的收益,环境收益以及社会收益,进一步去研究投资绩效无法达到目标的因素。
3.6 全面的追踪审计
全面的跟踪审计能防止很多问题,通常在审计的过程中指出切合实际的意见,一边审计一边修改,从而保证项目的质量,也能避开浪费损失,节省财政收支、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机能。政府投资决断之前,审计系统应联合有关的系统,主动积极开展市场研究,对其项目的可实施性及发展状况还有收益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为引导决策给出合理科学的建议。一般在项目初始阶段,严格监督图纸设计的情况和招投的情况以及工程预算状况,从根源上检查建设。在工程中期,要让监督一直保持于工程全程审查。在工程结束期的决算阶段,应该着重对工程质量和收支标准以及材料价格差别套用的审计,有没有无故增加的工程量和错套金额等提升工程成本的情况。现在已经有很多审计部门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发展实施政府着重投资的项目,审计工作人员派驻体制。方法为,由地方政府施行有关着重建设项目派驻审计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定,审计部门应依照规定派出审计人员进入着重建设项目的施工现场,针对建设项目的进展从检查设计到完工验收的全程追踪审计。审计工作人员派驻体制有利于增加重点项目的监督审计,很有必要去实行。
四 结束语
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限制,使得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审计引起的关注度不够。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主导深化改革,简政放权,使权力透明化、阳光化,因此,审计工作的监督作用越来越重要,政府和高校进行了大量关于政府投资审计的理论研究工作。我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整体上处于上升发展阶段,但目前我国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政府也加大了对审计工作的资金投入,着力解决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审计工作将在政府投资监督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凯伟 行政监督实效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湘潭大学学报,2010(07)
[2]倪仲刚 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合理化方向[M].财经管理观察,2011(04)
赵根印(1973-),男,河北邯郸人,本科,审计师,研究方向:政府投资审计。
审计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创刊。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以发展为主线,以经济为重点的综合性月刊。发展中心的专家群,是月刊的强力支持者和基本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