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研究

所属栏目:人力资源论文 发布日期:2021-03-06 10:03 热度:

   [提要]人才是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内陆型改革开放高地的根本保障,但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进展不够明显。本文从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现状与挑战着手,分析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的重点方向,并提出对策建议。

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研究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改革创新

  一、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现状

  (一)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的成效

  1、优化引才用才环境。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完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和管理办法,为科研创新领军人才等海外高层次人才办理工作许可、长期或永久居留手续提供“绿色通道”;为在区内开展商务、交流和访问等活动的外国人提供更加便利的签证和出入境便利;放宽外籍高端人才从业限制,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技能型人才和紧缺型人才;探索创新“招才引智”金融服务模式,为海外高端人才在陕工作生活构建社保、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居家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对投资领域实行公开、公平、开放的管理模式,给予外国投资者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实行“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吸引更多外资企业入驻自贸试验区。2、成立陕西(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陕西(西咸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搭建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招才引智、人才自由的便利化人才服务新模式,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培育、创新和示范基地,其综合服务模式获全国复制推广。一方面设立国际高层次人才综合服务窗口,使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享受评价认定、引进流动、生活保障、外籍人才“绿色服务”通道等“一口受理、专员服务、部门联办、限时办结”的人才专办服务;另一方面以“西咸人才”网站为基础搭建“互联网+”招才引智系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独有账户及操作页面,全程无纸化操作为企业和个人带来极大便利。3、建立各类创新创业基地。陕西自贸试验区建立了丝路创新创业基地、中瑞创新创业基地、曲江369互联网创新创业基地、中国书法学院自贸区创新创业基地、启迪之星(108区)、国际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各类创新创业基地,涉及跨境电商、信息技术、书法、国际离岸贸易、文化创意产业、军民融合等多个产业,为吸引更多外来企业、优秀人才入驻陕西自贸试验区,构建“双创”生态系统,促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奠定了基础。

  (二)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的挑战

  1、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进展缓慢。截至2019年底,陕西自贸试验区培育了370项创新案例,相比于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创新、人文交流、现代农业等方面形成的一大批经验,在人力资源方面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较少,仅有西咸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综合服务模式,缺乏关键性、突破性改革,制度创新上的进展不够明显。2、主观认识不到位影响改革创新。陕西各界对建立自贸试验区的重大意义在认识上还不到位,主观认识不到位影响改革创新,导致在人才制度创新上不够积极主动。第一,在自贸试验区工作推进中,有些部门对该工作重视和支持不够,甚至仅将自贸试验区当作招商引资的招牌,存在“重申报、轻建设”现象。第二,社会公众普遍对自贸试验区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少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对此也是一知半解。第三,随着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改革创新难度越来越大,空间越来越小,对改革创新主观能动性造成影响。3、缺乏高层次自贸型复合人才。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西安在36个城市中排名第14位,其中人力资源维度排在第15位,说明这方面的制度创新有待加强。自贸试验区建设所需专门人才匮乏,自贸型复合人才不足,尤其是缺乏熟悉国际金融、贸易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等专业技术和管理的高层次自贸型复合人才,多以商贸型人才代替,致使西安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不能通过自贸试验区建设得到充分挖掘,自贸工作被动。

  二、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重点方向

  (一)围绕行政管理和服务人才进行制度创新

  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涉及到贸易、投资、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全面改革,随着改革创新难度的增加,高层次管理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是优化自贸试验区资源配置、引导优质资源主动集聚的关键性因素。现阶段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还面临很大障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高层次管理型人才参与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在自贸试验区内打开人员自由流动的通道,探索人事管理制度创新,使熟悉国际规则、具有行政管理经验的国内外优秀人才集聚自贸试验区,以全球思维、全球视野参与陕西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

  (二)围绕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进行制度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跨境电商成为世界贸易发展的大势所趋,促进了陕西自贸试验区内外贸产业的转型升级,但目前却存在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供给严重不足、高校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市场需求相脱节等问题,制约了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发展。建设自贸试验区所需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运营管理、方案策划等专业知识,更需要了解自贸试验区、拥有良好的外语沟通水平、熟悉跨国文化与法律,应该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考虑的重点。

  (三)围绕国际贸易和金融人才进行制度创新

  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是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大批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流程规则、熟悉国际金融政策体系和运行规律、具有金融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集聚自贸试验区,但当前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应该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考虑的重点。应建立明确的自贸试验区国际贸易和金融人才能力框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推动形成“一带一路”“互通型”高质量国际贸易和金融人才带。

  (四)围绕技能型港口物流人才进行制度创新

  陕西自贸试验区定位于高水平开放,在未来建设开放程度更高的内陆型自由贸易港、实现“陆港+空港”联动过程中,技能型港口物流人才的需求将逐步增大。自贸试验区的发展,需要大量掌握港口规划与管理、熟悉口岸监管系统与进出口流程、了解国际政策和跨国文化的技能型港口物流人才进行通关监管服务模式创新;也需要精通外语与营销管理经验,掌握全球通行的商业规则及国际物流流程的复合型港口物流人才为区内企业处理进出口贸易凭证、报关、报检、货运代理等实践性工作。

  三、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对策建议

  (一)优化高层次人才政策服务体系

  优化高层次人才政策服务体系,有利于加快高层次人才集聚陕西自贸试验区,构建服务区域发展的人才高地。第一,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政策研究和规划。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各片区人才情况进行评估,研究确定各片区引才目标责任,定期对外公布人才需求白皮书,完善推广高层次人才政策措施。第二,完善高层次人才政策扶持体系。对引进的“高、精、尖、缺”国内外人才,按规定享受生活补贴、人才补贴、购房补贴等待遇;健全外国籍高端人才来区内就业、创业的专项支持政策;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在自贸试验区内就业及创新创业,降低优秀创业者的准入标准,并为其开通人事档案寄存、户口托管及贷款融资等政策的绿色通道。第三,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区内实行促进高层次人才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吸引人才加盟、吸收股权投资、发展离岸业务等方面的税收激励办法;对为自贸试验区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企业、机构或团体给予与贡献相匹配的精神和物质等方面的奖励,激发与带动各类高质量人才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评价机制,简化人才引进机制流程。一是以用人主体认可、业内认同和业绩薪酬为导向,建立资格条件制、推荐制、积分制等人才评价机制。二是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建立评价绿色通道。三是分类研究制定自贸试验区急需引进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物流、国际法律等方面高层次人才的评价认定标准。四是建立与产业发展需求、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企业人才评价机制,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五是支持推荐人、用人单位或高层次人才本人直接向片区内指定人才服务窗口进行申报,并由所在组织部门在申报1个月内根据评价认定办法给出评价结果。

  (三)完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签证及居留政策

  完善的政策和宜居的环境可增加外籍高层次人才对自贸试验区的黏性。第一,扩大申请永久居留对象范围。对有博士学历或长期在自贸试验区内工作、有重大突出贡献、符合工资性年收入标准和纳税标准的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提供申请办理在陕永久居留便利。第二,放宽签发长期签证和居留许可的对象范围。为来区内科研、经商、工作的外籍人才签发长期有效的签证和居留许可;对被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邀请来区内工作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工作团队,签发2~5年有效的签证或居留许可。第三,拓宽人才引进对象范围。对在区内创新创业、被区内企事业单位邀请实习的外籍高层次学生,提供办理签证或居留许可政策支持和便利服务。第四,提高人才服务管理水平。在外籍人才较集中片区建立移民事务服务中心,为常住外籍高层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居留旅行、子女入学、医疗、法律援助、语言文化等便利服务。

  (四)加快打造优质人才载体

  优质人才载体不仅吸引高层次人才,还能加强本土人才的培养与开发。第一,加强政产学研商协作平台建设。一是支持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联合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成立陕西自贸试验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二是鼓励区内加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技术成果交易平台等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三是推进区内企业建设院士工作站、生产力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第二,鼓励功能性机构落户自贸试验区。一是鼓励国内外著名高等院校、国家级重点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培训咨询机构、中介机构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二是支持跨国公司区域性总部落户陕西自贸试验区,或在区内设立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数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三是支持区内企业成立国际性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第三,加强各类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片区引入海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和猎头公司,鼓励有条件的省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区内开展国际合作;定期组织各片区管委会及区内企业参加或主承办国际性人才交流合作大会。

  (五)引导用人主体发挥主导作用

  一方面各片区要制定出台支持企业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措施,定期组织区内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区内企业健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人才培育基地,自助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推动各片区制定实施柔性引才引智工作的政策措施,对采用猎头方式自主引进高层次人才的用人主体给予补助或引才奖励。

  主要参考文献:

  [1]案例2:陕西自贸试验区能源金融贸易功能区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J].西部大开发,2018(07).

  [2]唐擎,吴华.我国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制度创新的方向与举措[J].国际贸易,2019(03).

  [3]刘良群,苏兰花,刘思弘.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上海自贸区人才资源开发[J].浦东开发,2014(01).

  《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研究》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作者:石娴

文章标题:陕西自贸试验区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renli/4514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