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路建设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劳务用工的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顺应市场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务用工管理则为项目的建设起着和谐、高效、优质的作用,顺应劳务用工发展的主流,从国家、施工企业、承包商、劳务工、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努力,探索出因情而异的具体管理办法,顾全大局,以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铁路为共同目标,与此同时,发展、壮大企业力量,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腾飞作下铺垫。
《国际工程与劳务》是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观的工程类期刊。私营企业参与公共建设模式,尤其是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公私合营),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已日趋重要。该模式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民营化浪潮促使许多国家寻求基础设施建设走向市场的方式,发展中国家迫于财政赤字的压力,尤其期待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是发展现代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铁路建设作为基础建设,遍地开花,每一项投资的背后,都聚合着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协调各方关系,尤其是建立与生产主力军——劳务用工之间的和谐关系,将极大地有利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充分利用各项资源,提高效率,节省建设工期,减少施工责任人的后顾之忧,进一步发展铁路交通。
引文:
本文将从现今劳务用工普遍存在的原因着手,结合分析铁路施工队劳务用工的要求和客观差距,过渡到合理、有效的管理参与铁路施工过程的劳务用工,以期探索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劳务用工管理办法,应用于实践,促进劳资双方和谐关系的形成。
一、劳务用工在铁路施工中的普遍存在性及原因分析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宏观调控从整体干预、控制了经济活动,铁路建筑市场因其投资大、覆盖范围广、消耗资源多、任务重等特点,尤其牵动国家规划的神经,引起高度重视。当时的铁路建设模式是全国统一分配施工任务,铁路工程局是隶属于铁道部的下属单位,长期的训练及实战经验、长效的管理,是这些老一辈工作在一线的铁路建设者形成了极优良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后来,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的转变,虽然国家在铁路建设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具体施工环节则交由了市场选择,原供职于铁路工程局的职工,退休后其子女接班的传统模式受到了冲击,铁路工程局招工时对职工的要求拔高,偏向毕业的大专生人才和照顾性质的退伍军人。加之国企改革的变更,铁路建设部门的职工人数进一步减少,而与此同时,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区域间的交流对铁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劳务用工的出现,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潮流。
2、 国家政策的影响
国家对发展经济的态度的转变和对市场经济道路的探索,推动了铁道部在铁路建设项目中组织管理方式的革新,国家通过改组国有大中型企业,精简人员,提出资源的市场配置,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闲散人员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并制定相关劳动法规保护劳务用工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为铁路施工项目提供了与劳务工作者合作的参考模式,历史种种原因告诉我们,没有国家政策的允许和支持,便没有劳务用工队伍成长壮大的充分条件,国家政策否定了原有的铁道工作者子女直接顶班继承的传统,为铁路建设用工的市场化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3、 铁路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需要
目前的铁路建设流程普遍为国家确定铁路建设任务并下发至铁道部门,铁道部门公开招标,选择有实力的企业合作完成指标,选中的承包单位通常采取项目经理部进行项目管理的模式,自由人员管理、协作队伍施工,在铁路干线旁身着印有承包公司名称工作服的庞大队伍,实际上是招募的劳务用工,可见,铁路建设的具体过程中,大量使用劳务用工已是形成基本套路的管理模式,有资料显示,劳务用工的数量已达到企业数量的三倍或更多,这无疑刺激了劳动力市场的繁荣发展及各地建设高潮的出现。如今铁路施工管理方式的趋于固定,使劳务用工的需求长盛不衰。
二、铁路施工过程中大量使用劳务用工的意义
1、 高效完成建设规划
劳务用工在铁路建设中担当着生产主力军的角色,他们将建设图纸和数据变成实际的运行轨道,提供劳动资源支持,铁路工程负责方雇用劳动用工,灵活性强,相对于长期职工而言,成本低,有利于高效完成建设规划。
2、 合理布局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铁路工程中的劳务用工,来源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闲散人员,带动他们投入铁路建设,可以拉动就业,安置闲散资源,提高国民整体收入水平,实现社会效益,推动内需,从而进一步为活跃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三、铁路建设中使用劳务用工存在的问题
1、 劳资关系紧张
市场的激烈竞争下,承包商为顺利获取施工权,压低报价,劳务用工的工资作为成本的一部分,在实际执行中缩水,一些被利益驱动、诚信缺失的责任人为最大限度节约成本、谋求财富,拖欠或克扣劳务用工者的工资,近些年来,劳务用工者追讨工资的新闻层出不穷,铁路建设虽然有国家财政作为后盾,仍然无法改变劳资关系时时告警的尴尬局面,依靠分包积累财富的协作队伍,可能寻找其他的协作队伍承包自己获得的工程,造成三包或者更多包情况的出现,压缩了劳务用工者的应得利益。
2、 质量意识薄弱
从劳务用工的责任来看,与铁路建设公司正式聘用的职工相比,他们的专业性、工作经验、职业道德方面差距明显,部分劳务用工存在惰性或水平缺陷,实行计件工资的结算方式,干活只求数量,忽视质量,实行计日工资的结算方式,磨洋工的情况比较常见,对数量和质量都不重视,有些民工本身不懂工程,也没有经过协作队伍必要的培训,施工过程中,责任感缺乏,素质不高,质量有限,没有做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难以让人满意,引起劳资双方关系紧张。
3、 安全问题突出
铁路施工中劳务用工的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铁路施工地段的特点是尽量避免对房舍、城市、良田的破坏,极大部分铁路穿山而过,地质条件复杂,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在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对于这些未经专业培训的劳务工而言,因安全知识缺乏及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造成劳务用工者死伤并非无稽之谈,经济发展应以人为本,生命不再,谈何建设?安全问题为已死难于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民工们敲过了丧钟,也在为致力铁路建设的工作者们敲响警钟。
四、如何合理有效的管理参与铁路施工的劳务用工
1、 国家政策法规作为强有力的后盾
法律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有利于维护经济社会的秩序,针对铁路施工项目中如何充分利用劳务用工的问题,需要国家出台具体的标准供铁路施工项目的劳资双方遵循,提供硬性的政策依据,促进劳资纠纷及安全保障的有法可循、有法可查、有法可依,应具体说明提供哪些方面的强有力的法律法规做依据来保障及稳定劳务用工?。
2、 施工单位的先期措施
施工单位是铁路工程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在一定程度上,从全局统筹铁路施工的正常运行是其职责,为此,建立劳务工工资发放卡制度,向劳务承包责任人收取工资保证金,或由施工单位刊发劳务工资等办法,可防止劳务承包商拖欠或克扣劳务工工资现象,减少劳资纠纷。其次,在铁路工程施工期间,将劳务用工纳入职工队伍的管理轨道,进行安全、环保、医疗卫生等各方面的教育和管理,提供基本生活用具,保障生活质量,硬性规定限制每天工作时间和最低伙食标准,确保劳务用工者身心健康,。总之,施工单位有必要对劳务用工情况进行专题研究、制订专项措施办法、专项检查,督促承包商科学合理管理广大劳务用工,“政治上平等,生活上关心,感情上投入,工作上要求,利益上双赢”,保障其合法权益,从而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
3、 用人单位应提高管理水平
市场经济由于市场调配的结果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层层分包的固定经营模式,但就总体而言,由相关部门确定建设蓝图,交由承包商具体落实,任务明确,分工恰当,使各方资源优越性都得以发挥,用人方提高管理水平,应该处于这种框架下,对细节加以补充、完善、修改,首先,提高选入门槛,劳务用工对教育水平的要求相对其他行业要低,但是思想觉悟、个人素质不能听任自由,要对其进行相关考核,严肃处理任人唯亲、任人唯利的风气,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为标准,选好人,用好人。其次,对劳务用工进行相关培训,提高技能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集体意识,明确接受培训既是劳动者的义务,也是劳动者的权利,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培训投入,在中后期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技能与安全方面,势必防患于未然,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在铁路建设的施工过程中,用人方也可采用奖励机制、监督机制、公平的筛选机制,提高劳务用工的警惕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于劳动争议存在的客观性,可以相应成立由劳资双方代表组成的争议调解委员会,对问题进行及时协调处理,建设完工后,用人方有必要确保企业在劳务用工者心中的形象,尽力争取建立长远的合作关系,树立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用人方直接连接着企业和雇用的劳务工,用人方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与劳务工的沟通层次,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有助于劳务工与用人方达成利益共识,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提高工程建设效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督促劳务工形成正确的工作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市场经济对利益的盲目性追求,客观上导致部分人唯利是图,片面强调权利而忽视应尽的义务,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影响着思想道德水平,铁路建设因为工程浩大,短期合作的劳务用工多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闲散人员,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可以督促、检验,态度酿成的差错则常是事后诸葛,安全意识的淡漠、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缺失,使本应是劳资双方关系中弱者的劳务工,成为矛盾的主线。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完成工作任务,以集体利益作为自身利益的根基,顾全大局,形成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资源的配置是由市场调节的,形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中,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此外,与铁路工程公司签订合同时,仔细明确合同内容也是态度的一部分,首先弄清合同意向,就有分歧处提出商议,一旦合同订立,严格遵循合同要求执行各自责任,劳务工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是劳资双方关系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
5、 发挥舆论公正裁决的力量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舆论的影响力日益强大,在舆论监督的风口浪尖,清浊自见,舆论既可以以先发实例的警戒,预防劳资纠纷的发生,也可以在劳资双方发生矛盾后,通过公众的判断和施压督导道德复位。近年来,舆论不仅为弱势的劳务用工提供了申诉平台,就安全事故索赔,追讨工薪等行动维护着劳务用工的合法地位,同时,警示着用人单位按合同办事,预先控制纠纷发生的苗头,纠纷发生后,舆论的引导力量施压于理亏的劳资一方,有利于规避不正当的解决方式,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 樊卫勋,铁路施工项目劳务用工管理模式探讨,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司.
[2] 程范淦,兰金山.青藏铁路加强对劳务用工的管理,中国西藏新闻网.
[3] 郑志新.浅谈铁路工程项目架子队建设与管理,科技信息2012年第13期.
[4] 陆关祥.浅谈铁路企业劳务用工的规范管理.杭州劳动力调剂工作站.